APP下载

省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2018-01-22王大恒

科技视界 2017年30期
关键词:新探索人才

王大恒

【摘 要】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需求的增多,中国高等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其中各省属大学结合自身培养目标,也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本文主要以吉林省的长春师范大学为例,从因材施教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改革培养方案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协同合作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省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新探索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需求的增多,如何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既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具备高尚的思想境界及道德素质,活跃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研究能力的人才,既是各高校人才培养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也是顺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性选择。当今的省属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应该只是以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培养适应地方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本文既从省属高校入手,以吉林省的长春师范大学为例,总结探讨省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系列的新探索。

1 因材施教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

大学生由于其年龄、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还是处于发展中的主体。他们的主体创新意识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呈现出来,所以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对他们主体意识的培养,以突出他们的个性特长,为其发挥主体创新性提供更好的条件,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些都离不开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方法。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要发现和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其内在潜能,进而促进其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因此,大学教学中就要注意因材施教,这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因材施教指的是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特长出发,使教学深度和广度,以及进度都能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获得最好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因其遗传与生长教育环境等的不同,其个性特长也不相同。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品质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他们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表现出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

作为省属高校,吉林省的长春师范大学在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方面,已经注意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首先学校不仅为学生配备了辅导员,在开学之初即为新生进行了开学教育,同时还为每个年级每个班都配备了班主任。班主任都是从教学第一线中选拔出来的,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班主任主要采取固定坐班与临时约谈,个别指导与集体辅导,当面交流与网络互动相结合,深入到学生之中,对其学习进行专业性的指导,为其分析自身的个性优势与特长,并从每个学生个体出发,认真观察,发掘他们的个性特长,然后因材施教进行专门指导。其次开展各种讲坛、读书活动,定期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到校做专题讲座,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明确了他们学习的目标。同时学校各个学院、部门都设有读书会,指导学生的读书活动和读书心得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不仅热爱上了读书,更加善于思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再次学校为大学生创新研究提供了平台。学校每年都会设有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并配备专业教师一对一指导,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學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使其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2 改革培养方案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高校的培养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学生发展实际,实时进行改革。因为培养方案的制定只是一定时期内适应某一类学生,如果一直按照原有的培养方案进行教学的话,肯定无法适应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无法满足学生扬长避短,发展兴趣特长的需要。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明晰学业发展的路径,也为了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明白学生的需求,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首先将学科发展的前景、研究的现状、就业的方向及情况对学生进行宣讲,使学生对专业可以产生更多的认识,然后认真总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为培养方案的改革作出积极的准备。

长春师范大学在培养方案改革方面做得非常好。首先在选课环节上,学校实行的是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学分制管理。规定学生在修满必修课的同时,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安排选修课。很多课程可以跨专业、跨学科进行选修。这样不仅学生有了更自由的学习空间,而且增强了其自主学习意识。其次在新生入学一学期后,可以根据自己学习兴趣,参加一次转专业的考试,通过考试的同学即可以转到自己所喜欢的专业继续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发挥自我个性特长提供了机会。再次是允许学生在修满本专业学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第二学历课程,学分修满,就可以获得第二学历。这样学生即可以不受专业的限制,为自己的个性特长寻找到实现的平台。

培养方案的改革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只有学生的个性特长被发现了,才能因材施教发展其特长,培养其创新能力。

3 协同合作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实际,聚拢资源优势,全校各部门共同协作,形成合力,才能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资源平台保障。

长春师范大学在这方面首先是学校领导重视、各部门支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涉及到的部门和关系特别多。只有学校领导重视,各部门形成共识,才能保障培养工作顺利进行。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长春师范大学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本科教育的重要工作,纳入到学科教学建设之中,并在经费和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倾斜。由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各个分院的副院长具体实施,学校的教务、人事、招生等各部门协同合作,积极配合,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培养措施。在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师资调配、招生选拔等各个环节进行大胆地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次是各教学单位积极配合,共同发展。在学校领导重视的基础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最后在各教学单位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各分院和研究所之间,实现了优秀教师资源互相合作,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聘请校外专家为学生授课,提升了更多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实行更多的创新奖励措施,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并将创新实践活动纳入学院年终评优考核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不断探索,省属高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必将会走出一条适应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并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建设,为地方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赋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J].复旦教育论坛,2011(4).

[2]姚期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3]光明日报.创新人才培养必须遵循因材施教[J].光明日报,2015(7.28).

[4]秦明君.省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继续教育,2015(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探索人才
人才云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微媒体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聚类分析方法的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改革后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