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学专业学生新媒体沟通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8-01-22邓渝

科技视界 2017年30期
关键词:沟通能力法学专业新媒体

邓渝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沟通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沟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法学专业学生必须着力提升的技能之一。本文通过解构法律视野下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沟通能力的内涵及其对法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尝试提出以多模块、专题与实训项目为核心的法学专业学生新媒体沟通能力教学模式,以期为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沟通能力;法学专业;教学模式

0 引言

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沟通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沟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具体到法学专业学生的新媒体沟通能力,就是指这些未来的法律工作者,如何能在将来的司法工作中有效地利用各种新媒体包括微信、微博、QQ等一对一、一對多或多对一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与社会、组织和公众进行良好沟通,以增进彼此理解、信任和支持,以便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1]。

1 法律视野下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沟通能力的内涵

1.1 人际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是指沟通、理解和激励个人与群体的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的基本前提就是认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作用,掌握与人交流的基本方法,并能将这些方式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我们的法学高等教育应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能运用流畅清晰的文字或语言与他人或社会交流法律信息、表达法律意见的人际沟通能力。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法律工作者的大量沟通工作借助新媒体工具实现,而这样的沟通方式与传统的口头书面在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方面都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将口头沟通书面借助网络平台,掌握新媒体信息沟通的方式方法等。

1.2 专业沟通能力

对于法律工作者而言,专业沟通能力主要是指在法律实务过程中,善于运用法律专业知识应对各类高度专业化的法律工作,例如,精通法律法规、掌握诉讼技巧、主动参与诉讼等活动的能力。具备专业沟通能力同样是法学专业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之一,它代表着你是否具备法律工作的基本能力。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专业沟通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了解大众对司法信息的需求,善于运用网络沟通平台向大众及时、准确地传播司法信息,对大众关注的重要司法信息进行解读和释疑,熟悉司法机关相关的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制度,掌握新媒体信息沟通的方式方法等[2]。

1.3 情感沟通能力

在法律视野下,情感沟通是指法律工作人员为了进一步促进大众对法律工作者的信任和理解而主动开展的一系列情感交流活动。现实世界中的情感沟通主要可以依靠口头交流的语气、语调,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一系列非言语方式的进行信息的传递。但互联网上的情感沟通不是面对面的沟通,而是键盘与键盘之间的沟通。这就是需要通过新媒体把情感传递出去。沟通的方式虽然改变了,但法律工作人员与普罗大众之间情感沟通的本质是没有变化的,即以法律工作人员的真挚情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从而赢得受众的支持和信任。例如在网络对话对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网络流行语言,主动表达对沟通受众的尊重之情。因此新媒体时代法律工作人员的情感沟通能力的主要表现为转换刻板思维、设身处地体会受众感受、博取法律沟通受众的好感等[2]。

2 新媒体沟通能力对法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人际沟通能力对大学生融入社会至关重要[3]。社会学家给强调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而非经济性。若人际沟通能力欠缺,则会直接导致社会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这不仅将导致大学生自身感受到情感、归属等方面的障碍,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而且更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的实现。因此,大学生具备人际沟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它关系着大学生能否良好地融入社会群体,能否有效地开展学习和工作,以及能否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强化大学生规则意识。新媒体沟通方式与传统的人际沟通截然不同,这种仅仅是网络上的一些文字和符号的沟通,大大降低了来自他人和群体的压力。伴随着压力的消失,规则意识必然淡化。人们在网络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自己的形象,并且可以不负责任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在人格上还并不是十分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在一个没有群体压力的环境更容易忽视社会规则的约束,从而被自身情绪所左右,发表一些偏激的言论。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如何在新媒体沟通中,保持对社会规则意识的敬畏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有助于未来的法律工作人员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法律工作人员进行社会沟通必然会遭遇较多的新情况、新问题。 例如有些案件在进行法院庭审时会进行网络直播,一些热点问题会在网络上产生较大范围的讨论。这些都会给法律工作人员的社会沟通工作带来新的矛盾。那么,解决这些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问题,提升法律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就需要他们具备较高的新媒体沟通能力,以便他们能在新形势下能够正确、及时应对各种网络问题,消除群众误解,化解社会矛盾,最终能够有效地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有助于法律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法律工作者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沟通工作中,可以更加及时地获取信息,第一时间掌握社会矛盾的新动态,有效地控制网络舆情,避免各类不实报道在网络上的蔓延,从而最大程度地依法对社会进行管理。因此,法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培养良好的新媒体沟通能力,熟悉网络沟通的特点、掌握网络沟通的方法,以便在他们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做到依法行政。

3 提升法学专业学生新媒体沟通能力教学模式

提升法学专业学生新媒体沟通能力可以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不同模块,每一个模块以对应一个维度的新媒体沟通能力提升,通过专题与实训项目实现 [4]。具体包括(1)心态调整与性格解读技能提升,对应性格百态和网络语言解读两个专题与性格分析和内容分析两个实训项目,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网络情感沟通与形象传播能力,主要表现是具备运用多种方式拉近沟通双方情感距离、赢得网络沟通对象好感的本领;熟悉网络语言和网络文体,了解网络沟通对象对正面宣传信息的心理和接受特点,实现塑造自身求实、严谨、科学、诚实的形象传播目标。(2)沟通训练与交往互动,对应网络表达技巧和有效沟通策略两个专题以及网络多媒体表达和有效说服两个实训项目,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网络信息与观念沟通能力,善用网络沟通交流平台向人们及时、全面、准确地传播法律信息,熟悉司法机关有关信息公开和保密的规定,掌握网上信息沟通的方式和技巧;能在网络上进行心平气和、有理有据、平等公开的观念交流沟通,做到以理服人;了解讨论问题的规则,掌握说服和论证的技巧。(3)为职场实战,对应网络危机处理和群体沟通两个专题以及网络冲突化解和网络会议沟通两个实训项目,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网络回应与舆论引导能力,主要表现是具有服务群众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意识,掌握司法机关网络舆论引导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对信息能够进行妥善的把关,具有说服群体网络沟通对象的技巧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孙洪波.新媒体时代提升公安机关社会沟通能力研究[J].净月学刊,2015(2):5-9.

[2]杜晋丰.对新媒体时代公安民警社会沟通能力的思考——基于公安机关网络形象的视角[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5,25(1):117-120.

[3]苏贺新.法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探讨[J].教育探索,2013(9):84-85.

[4]卢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弱化及其提升路径[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4):72-75.endprint

猜你喜欢

沟通能力法学专业新媒体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沟通能力调查研究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困生沟通能力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