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家教: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2018-01-22

现代妇女 2018年1期
关键词:育才真人陶行知

陶行知毕业于金陵大学文学系,曾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等。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提出“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受到教育”。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

留洋教授创办乡村师范学校

1914年,陶行知以第一名的成績毕业于金陵大学,随后留学美国。1917年秋,陶行知回国后,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任教,在燕子矶畔老山下的小庄村创办“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来,他把小庄改名为“晓庄”,把老山改名为“劳山”,也彰显他要为中国现代教育开出一片崭新天地的宏伟志向。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初期的经费多数来源于他写书挣来的稿费。为了筹集办学经费,陶行知四处奔波,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曾说:“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行知对家庭子女的爱是深沉而厚重的,但因为“损己舍家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并不能时刻相伴家人左右。长子陶宏曾说过:“如果说父亲对我们有什么教育的话,恐怕大部分都是从书信以及他的生活与他的事业的体验了解,较之一般教育更为深刻。陶行知一生育有4个孩子,在厚厚的陶行知全集8、9卷书信集中,共有227封家信,其中给他儿子们的信有64封,这些书信承载了浓浓的亲情、谆谆的教导。

尊重孩子,鼓励自主创造

陶行知非常尊重小孩子。他认为:“你要教育小孩子,自己就要变成小孩子。”他的这种亲近儿童、与儿童平等相处的态度,是教育好儿童的关键。1924年4月,陶行知给当年才6岁的二儿子陶晓光写回信,信中是这样说的:

你的信,我收到了,谢谢。这封信写得很好,可惜没有写日子,也没有写自己的名字。你如果写了日子,我就晓得这封信是什么时候寄的;你如果写了名字,就用不着我费力猜谜了。

万孚叔叔送你的洋画,我要恭喜你。他一共送了你几张?有哪几张是你最喜欢的?请你告诉我。

……

老太太已经读到《除三害》,我听了很快乐。你还要用心教她才好。这封信你读过之后也教老太太读读,好不好?我很喜欢读你的信,你一礼拜写一封给我,可以吗?

……

这短短的信是写给小朋友的,语气是那么亲切,既指出陶晓光信中没写名字和日期的毛病,同时不忘鼓励他要教好奶奶写信。这正是陶行知尊重儿童、相信儿童创造力的地方。

为了回应父亲的鼓励,时年6岁的陶晓光开始教57岁的祖母学习《平民千字课》。这个“小先生”试验,给陶行知很大的启发:以传统的观念,教育只是成人对孩子之行动;它忽略了另一面的事实——小孩也能教大人。

陶行知还特别强调儿童的劳动习惯,一贯主张自力更生,不依赖别人,他在信中教育孩子说:“自己的事要自己干。衣服要学洗,破了要学缝;烧菜弄饭都要学,还要扫地抹桌,有益的事都要做。”陶行知的“自立歌”是这样说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教孩子“不做假秀才”

1940年底,陶晓光去成都一家无线电厂做技术员,厂方让他提供学历证明书,他只好写信向育才学校的副校长马侣贤求助。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一手创立的,而马侣贤作为陶行知一手提拔的副校长,对于陶晓光的求助岂能袖手旁观。于是,他避过陶行知,给陶晓光寄去了一张毕业证明书。换句话说,这是一张地道的假毕业证。这件事被陶行知获悉,他先是批评马侣贤不该弄虚作假,接着电告陶晓光将那张假毕业证明书寄回,又于1941年1月25日给陶晓光写了一封快信,并特意加了题目:《追求真理做真人》。晓光:

最近听说马肖生(即马侣贤)寄了一张证明书给你。他擅自做主,没有经我看过,我不放心,故即于当晚电你将该件寄回……现恐你急需文件证明,特由我亲自写了一张,附于信内寄你。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之主张进行。倘使这样真实的证明不合用,宁可自己出钱,不拿薪水,帮助国家工作,同时从尚达弟及各位学术专家学习……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或妥协。你记得这七个字,终身受用无穷,望你必须努力朝这方面修养,方是真学问……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的名言,也贯穿在整个陶家的教育中。

学好专业,为育才服务

陶行知的4个孩子彼此之间团结互助、相互尊重、患难与共。他们继承了陶行知“爱满天下”的传统,这种爱心的培养源于父亲。他们小的时候,逢年过节,陶行知总要买一些巧克力糖、玩具和书籍送给他们,这是他们最快乐的日子;不在身边时,到了圣诞节前夕,他一定有一大包糖果什么的从别处寄来,里面事先都分好了,写了名字。这不是怕孩子们抢,而是表示父亲对每个孩子都尽了心意。兄弟4人直到成年之后仍然感情深厚,互相尊重。

陶行知十分重视专业学习,支持、鼓励孩子们学好外国语。他在给晓光的信中写道:“无论是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是艺术、文学,都得要至少会一种外国语。晓光要精益求精地把俄文学到最高的境界。蜜桃(四子陶城)也要风雨无阻的把一种外国语学好,不可间断……只要于民族、人类有益,我总是支持的。”

陶行知晚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招收的学生全部是有才华的难童。政治上他与育才学校深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经济上蒙受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封锁。学校多次面临停办的危机,生活十分拮据。

陶行知去世之后,陶晓光深感责任重大,下决心继承祖父的事业。他辞去了中航待遇很高的工作,毅然决然出任育才学校代表兼上海办事处主任,负责国内外联系及筹款、迁校工作。在海内外热心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将育才学校一直坚持办到上海解放,由人民政府接管。

弘扬家风精神是责任

陶晓光的孩子陶铮说:“祖父一生提出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教育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祖父的名言。祖父很有名气,但父亲对此说得很少。父亲一直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打着陶行知的名号,凡事都得靠自己。”

陶铮是一位中学教师,她从未想过要用祖父的名气谋取任何东西,在中学教师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忙碌了三十多年。她说:“在传承陶行知的事业中,我们陶家全体亲人默默的奉献、牺牲精神,使我铭记在心,并永远激励着我。我要将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传给下一代,使儿孙们永远记住做陶家的好后代。”

猜你喜欢

育才真人陶行知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人夏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真人秀F2
变色龙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发明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