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认为父母的爱理所当然

2018-01-22英幽灵子

现代妇女 2018年1期
关键词:邻座鸡腿贺卡

英幽灵子

“冷漠”的阿姨

周末带我妈和孩子坐动车回老家。因为是早上8点半的车,带着一老一小,出门走得急,没吃早饭,也忘了带零食,打算去车上买东西吃。

一上车,坐在邻座的女孩正在啃鸡腿。1岁零7个月的小家伙不安分了,坐在他外婆怀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鸡腿,口水都流到腿上。

我和我妈正在笑,宝宝却突然抓住我的手,往鸡腿的方向指去,嘴里清晰地吐出两个字“拿来!”我略显尴尬,怕他人误会这是个熊孩子,我急忙握住宝宝的手,故意大声地说:“那是阿姨的,不是我们的,你不能随便要。待会给你买,乖。”

这话也是说给女孩听的——为了让她不要有心理负担,放心地啃自己的鸡腿,熊孩子我自会管住的。

小家伙似懂非懂,自己玩了一会儿,又想起来了,继续指着女孩小桌板上的酸奶喊:“牛奶!牛奶!”我继续尴尬地解释:“那是阿姨的……”阿姨仍然“两耳不闻窗外事”,啃完鸡腿啃汉堡。

我妈这时给了我一个眼神,意思是这邻座女孩太没爱心了。我没理我妈。

“不让”才是常态

后来,卖零食、早餐的小推车总算来了,我赶紧买了一堆吃的。

一下车,我妈开启了吐槽模式。她翻着白眼,十分自我正确地说:“刚刚那个女孩儿太没爱心了,宝宝要吃的都不给一点儿。宝宝这么小,这么可爱,没见过这样不懂事、没爱心的人……”

我赶紧打断我妈的话说:“妈,别人不给有错吗?她又不欠我们的。我们可不能这样说三道四,你也不能就这样评判别人没爱心!”

我妈估计没听过我的这种说法。她听愣了,眼睛疑惑地盯着我看了一小会儿。我知道,在他们那一辈人的思维模式里,孩子跟陌生人要吃的很正常,而陌生人不给则不正常,应该被指责、批判。我妈自己也经常给别的孩子吃的东西,而且通常是主动给。

可是,这虽然是一种爱心的表现,但不能用道德去绑架吧?

我想,为什么老说现在的孩子自私、霸道,不懂得给予,也许就是因为大人帮他们建立了这样一个观念:太认为这个世界该让着他们了,因为他们小啊、可爱啊、弱啊,所以该被让着,该被宠着。

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弱是没理的。要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对你的付出,都是值得你去感激的,千万别把一切得到都当成是理所当然。

懂得感恩,才懂得幸福

当你也是“我弱我有理,我还替世界监督你”的人,你的孩子怎么会不自私、霸道、无礼?而被灌输这种思想的孩子,长大之后也很难自立自强,因为一旦某件事没做好,Ta都会觉得是别人的责任,而不是自己的。

Ta也很難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因为不懂得感激的人,又何来爱心?

有一个鸡汤故事是这样的:

曾有一个富有的老华侨,他想资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他找到了一些需要被资助的孩子,然后给每个孩子寄了一本书和一些笔,并且在书上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和地址。

外人都不解华侨的做法:送一本书,怎么还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老人笑而不语。

直到有一天,老人收到了一个节日贺卡,是其中一个收到书的孩子寄给他的。而这个孩子是收到书的孩子里唯一与他联系的。老人高兴极了,当天就给这个孩子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同时毅然放弃了对那些没有反馈消息的学生的资助。

这时其他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资助”的道理。

作为父母应该明白,别人没有义务对你的孩子好,也没有责任让着你的孩子,世界不是以你的孩子为中心。你要让孩子明白,任何付出都是需要感激和回报的,哪怕只是一张小小的节日贺卡。

没有谁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需要常怀感恩之心。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有感恩之心,孩子长大之后,才能感受到什么是幸福,才懂得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等着别人给予。

猜你喜欢

邻座鸡腿贺卡
给妈妈的贺卡
特别的新年贺卡
母子俩的对话等
乱世奇商(下)
吃啥补啥
尴尬的电子贺卡
上个星期的鸡腿 最难办
多吃多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