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阅读力的思想启蒙

2018-01-22陈莹徐鑫

中国图书评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全民读书

陈莹+徐鑫

2007年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期间,出于对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的忧思,聂震宁先生作为第一提案人提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提案。10年来“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从政府工作报告连年提出“倡导”到今年一改措辞为“大力推动”,从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到相关立法准备工作推进,从各类媒体的聚光灯下到社会上各类多元化阅读活动的开展。聂先生谦虚地讲“此前的十年里,我只是在提高国民阅读率、改善国民阅读状况方面做些事情”。[1]现在看来“这些事情”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审时度势地将注意力从阅读的广度转向阅读的深度,将提高阅读率的实践转向提高阅读力的根本。而促成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美两国著名高校图书馆借阅情况的调查结果:在美国借阅量最高的是《理想国》《利维坦》等哲学人文科学著作,而我国借阅量最高的是《平凡的世界》《三体》《盗墓笔记》等通俗文学作品。对此他表示:“只用高蹈的欧美学术标准来衡量我们的阅读实践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其中存在阅读力高下的问题。”[1]导语2由此可见,我国阅读主体亟须一场激发阅读力的思想启蒙。

在此背景下,聂先生推出《阅读力》一书。该书旁征博引、深入论证,全景展现了人类阅读力发展变化的重要轨迹,通过对阅读史料、阅读目的、阅读方法的整饬,对各种阅读活动、现象进行辩证分析,站在阅读学的角度精辟地回答了“为何读”“怎么读”“读什么”的追问,是一部指导广大读者培养和提高阅读力的佳作。

一、以史为镜,求根索源———阅读史料的追溯与阐发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素有重视阅读的优良传统。从《论语》中“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到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再到宋真宗赵恒“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字里行间皆透露出他们对阅读的价值取向。古人留下了大量鲜活的关于阅读的论述,形成了丰富的阅读观念和阅读理论,对其创造性挖掘和阐发,是当今指导全民阅读推广的宝贵资源。在本书中,为给读者增添关于人类阅读发生、变迁和发展的知识,拓宽读者对阅读的理解和想象,聂先生对“阅读力”的探讨正是发轫于对阅读史的追溯。

在“无始无终的阅读史”一章中,他开宗明义:“阅读课程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缺位,是我国阅读史方面的书籍出版不多、书业推广也很少用力的重要原因。”[1]1“全民阅读”开展10余年,从新鲜提法到蔚成风气,全社会阅读自觉性空前加强,这种局面与以聂先生为代表的全民阅读倡导者多年来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在这项活动前途一片开阔的同时,他冷静地指出“阅读不是跳健身操、广场舞,音乐一响,比画一下就皆大欢喜、一哄而散。”[2]警惕当前阅读推广活动中将阅读简单化的倾向:“把阅读说成了标签式的语言,说着说着就俗了、浅了、傻了。”[1]2而读者要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了解人类阅读史方面的知识就尤为重要,这也正是他在本书开篇选用鲜活的史料为读者补上“人类阅读的前世今生”这一课的意义。

人類阅读的历史亦是人类出版的历史,出版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总是推动着阅读活动的社会化变迁。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时空得到进一步拓展。聂先生站在时代潮头发声:“一个阅读社会的养成所做的只能是善待每一种阅读方式,坚守人类阅读认知规律,推动传统阅读与新型阅读的融合。”[1]20主张读者在新技术浪潮中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对读者“忙时读屏,闲时读书”的建议即是对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态度的高度凝练。

《阅读力》一书旨在做阅读学普及,聂先生很少做概念理论演绎,用他本人的话说就是“像中小学老师课堂上讲课那样,多讲故事、多举例。”[3]在“阅读史上的好风景”一章中,他总结出阅读状况良好的社会共性特征有六项,分别为社会转型、写作活跃、出版繁荣、政策开明、名人领读和蔚成风气。例如在“名人领读”一节中,他引用“学富五车”“悬梁刺股”等我国古代名人勤学苦读的故事,虽然蕴含其中的价值取向在当今看来有待探讨,但“名人领读”这一形式带来的榜样效应对后世的启发性仍颇具意义,值得当今阅读推广活动借鉴。

对照六项共性特征,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又何尝不正迎来一个阅读的“好时代”呢?在展现我国阅读史的闪光篇章后他以“迎来阅读的好时代”“阅读永远是进行时”作结,其中饱含他对阅读好时代的真挚呼唤与美好希冀,而“迎来”不是“处于”,“进行”没有“完成”,其中更有他对转型时代价值选择问题、作品质量问题、数字传播对传统出版冲击问题、政策落实问题的洞见。

二、细水流长,静水流深———阅读目的的明确与坚守

如今社会节奏加快、人的工作生活压力陡增,导致为丰富情趣、提高修养的素质性阅读时间萎缩,为升学、工作而阅读的功利性阅读时间增加。聂先生在书中用这样一段饱含深情的语言来表达当代读书人的困境:“物质生活的重负挤压着人们读书的心情、藏书的空间……以至于快要用‘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来形容当前读书的外部环境。”[1]57诚然,客观上外部环境纷纷扰扰,但阅读这项私人化程度较高的精神活动作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其决定性因素还在读者自身。“作为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的终身读书,倘若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态度,是很难将个人阅读终身进行下去的。”[1]58何为“良好的阅读态度”?他在书中并未给出明确答案,但经过旁征博引,他将阅读目的精辟地归为四种,即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为,读以致乐。

读以致知。人类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必然导致在阅读上不断地搜奇探幽。在他看来,读以致知乃人之天性:“凡是学习……是通达天性,保全上天赋予人的天性而不使它受到伤害。”[1]62乃人之本能:“读以致知,这是一个与生俱来的本能需要,也是人们读书的原初动力。”[1]62读者将这种本能系之于“无用之用,乃为大用”的阅读冲动上,方能成为“大用之人”。

读以致用。聂先生指出“用”这一带有明显价值判断的属性在各阅读主体上必然呈现不同内涵及外延,他不忘为读者敲响警钟:“只要不走极端,不把实用价值看成是阅读学习的唯一价值,而要承认人还有全面发展的需求,有求知的兴趣,有修为的需要,还有娱乐的快感,那么读以致用就应当在社会科学文化发展中担负起最大的责任。”[12]68其富含辩证哲思的平衡观发人深省。endprint

读以修为。聂先生指出“一个社会在读以修为上有多么大的热情,将决定这个社会国民整体素质有多大的提升,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从读以修为做起。”[1]69他对“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赞赏有加,称其为“超凡脱俗,乃千余年来无数读书人自慰的精神药剂”[1]70,而对于“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较为功利的劝学名言在阅读推广上的运用则持保留意见,其中价值的扬抑与取舍彰显他出版大家之境界。

读以致乐。无论是在中国传统阅读文化中“读以致乐”的阅读主张被反复铺陈,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关于全民阅读的“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的宣言,都强调阅读主体在阅读实践中应剪去功利的枝蔓、回归“致乐”的本真,将“致乐”放在阅读价值观的首位。聂先生讲“乐读则成,不乐则不成,而况强读硬读苦读乎?”[1]78将“是否让更多的读者读以致乐”作为评判我们社会的全民阅读成败得失的首要因素,其中有希望、有鞭策,更提醒了当今读者阅读的坚守之所在。

三、与书结缘,正己后发———阅读方法的内化与选择

每个读书人都有一个偶然的读书缘起。在“阅读一定有方法”一章中,对“书缘”这种精妙的情愫,聂先生的见地引人遐想:“书缘是一个人与某一种书的心心相印,这是一个人在一个蓦然回首的当口,相遇了灯火阑珊处的喜欢之物,甚至,这是一个人忽然确定了终生命定的乐此不疲追求的方向。”[1]86其后,他引用孟子名句“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来论证阅读习惯的养成对阅读力提高的重要性。阅读者的“正己”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时的习惯影响着一时阅读的成效,终身的阅读习惯影响着一生的阅读效果。”[1]87至于阅读习惯的养成,他认为应落到实践中去:只有不断地实际操练,把阅读生活内化为习惯,将生命“浸泡”在书籍之中,将感觉融入书籍之中,才是阅读习惯的养成之道。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读者期望有一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阅读实践。基于这种需求,聂先生为读者推荐了用于指导论述型图书阅读的美国学者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用于指导文学作品阅读的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解析了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朱熹读书之法,对有志于提高阅读力、提升阅读层次的读者开阔思路、修身养性大有裨益。

在“独读书不如众读书”一章中,论及“个人阅读”与“社群阅读”,聂先生的观点是恰当且辨证的。在他看来,阅读并非强调绝对的私人化,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也越高,社会生活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与私人化生活同等重要。“私”与“共”的尺度要拿捏得当,既不得偏废,更不可矫枉過正。

在聂先生看来,讨论阅读力,最终还是要讨论“到底读什么书”这个根本问题上来,他在回答了“为何读”“怎么读”的问题后,在最终章“如何找好书”中耐心细致地表述了对“读什么”的见解。当今推荐书目经各类媒体向读者发布,在引起读者强烈的求知欲的同时又有多少劣品、次品混迹其中而使人误入歧途?他在书中亦表达了其忧虑,并由此引发的对92年前《京报副刊》图书推荐活动[4]的回顾,梳理了胡适、梁启超等名家所荐书目及读书思路,以期对当代荐书活动的开展及读者对阅读书目的选择有所启发。在综合以往阅读推荐活动是非得失的基础上,他观点鲜明地提出变“必读书”为“应知书”,这种提法上的改进是立足实际的科学设计,两字之差足见先生之颖悟。

聂先生作为业界的领军人物,在其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出版集团总裁等期间亲力亲为或亲眼见证一系列优秀图书、丛书出版工程,包括“中国文库”“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世界文学名著”等,他将其形成书目一一列于本书附录,是读者读好书的行动指南。

实际上阅读力这一概念及其外延远不啻“为何读”“怎么读”“读什么”问题之答案,聂先生提出这一概念既立足于现有阅读学研究及他本人熟稔的出版理论与实践,为读者普及阅读学知识,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性帮助,提升阅读兴趣,更为阅读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开拓空间。综观全书,聂先生围绕阅读力的见地有三:第一,阅读力更触及阅读这一行为的本质,比“读不读书”这一浅层问题更为深沉。第二,阅读是人的基本权利,阅读力的养成和提高也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阅读价值是两难甚至多难的,一个人的阅读力是一个阶段累积的过程,一个社会的阅读力是一个多元累加的结构”[1]228,那种饱学之士居高临下的精英主义与背离精英主义的民粹主义偏见都是阅读价值观的扭曲,应受到广大读者的警惕与摒弃。第三,阅读力的培育与提高须立足阅读实践。这是他在本书中多次强调的核心观点:“阅读就是阅读,离开阅读来培养阅读力、评判阅读力就会落于缘木求鱼的尴尬境地。阅读者最终还是要通过阅读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力。”[1]229

总而言之,聂先生在本书中对阅读力的探讨与研究是他多年研究阅读学及普及阅读知识的结晶,是他对过去10余年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实践的总结反思,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哲学智慧、认知规律与方法论对读者激发阅读力、开展阅读实践极具思想启蒙意义。

注释

[1]聂震宁.阅读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导语1.

[2]周渊.聂震宁委员:阅读,从改变命运到享受乐趣[N].文汇报,2017-03-06.

[3]聂震宁.对全民阅读的思虑———《阅读力》一书写作缘起[N].光明日报,2017-04-27.

[4]1925年新年伊始,著名编辑孙伏园主持的《京报副刊》邀请名人为青年推荐必读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民读书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书香浸润天府 阅读惠泽全民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3月历史大事记
打好全民健康三大战役
我们一起读书吧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