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书法理论研究的反思

2018-01-22黄积鑫

中国图书评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宗白华毛笔线条

黄积鑫

宗白华在晚年时曾寄语:“美学研究不能脱离艺术,不能脱离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不能脱离‘看和‘听。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特别注意研究我们自己民族的极其丰富的美学遗产。”[1]

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写道:“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2]正是基于此种原因,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没有忽略中国书法。翻阅《宗白华全集》,却发现宗白华提及书法的地方并不算多,但在各种文本里,宗白华从不讳言书法的重要性。他认为,书法代替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表现那时代的生命情调与文化精神。”[3]在他看来,书法甚至是“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3]203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了。

尽管宗白华只有寥寥几篇专门谈书法的文字,却为现代书法理论研究开拓出新的思路。后人在进行书法理论研究时,不得不参照宗白华的论述和观点,尤其需要解答他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甚至可以说,今天的书法理论研究还笼罩在他的思路下。宗白华谈书法的文字,以《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为核心,最值得我们注意。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开始,宗白华强调了中国书法的特殊性:写字能表现人极其丰富的情感乃至成为艺术,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为其他民族所匮乏。[1]401他探究书法能成为艺术的原因,认为有两个:一、汉字起源于象形,而后逐渐推衍扩大,但象形的根源仍在,会带来“形象化的意境”;二、毛笔作为书写工具,蔡邕所说的“唯笔软则奇怪生焉”,因为笔毫的柔软带来丰富的变化。[1]402-403宗白华的解释揭示了重要的线索,为后人的深入思考做好了铺垫。

李泽厚在思考书法时应“追根溯源”,他在宗白华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他认为:“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象形中已蕴含有‘指事‘会意的内容。”[4]同时,他明确提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4]38就此问题而言,宗白华虽然没有特别醒目地揭示,却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一段罗丹的话:“一个规定的线(文)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如果他们在这线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来的。希腊人因此深入地研究了自然,他们的完美是从这里来的,不是从一个抽象的‘理念来的。人的身体是一座庙宇,具有神样的诸形式。”[1]405宗白华已经敏感地洞察到线条是中国书法中重要的形式构成。

邱振中1986年的文章《线的艺术》,将宗白华和李泽厚的观点加以丰富。他指出:“书法的形式语言便是线条的组织。线条是构成书法艺术形式的唯一手段……只有当线条具有足够的表现力时,书写才上升为艺术,线条组织才上升为艺术语言。”[5]毛笔在纸上运动留下了痕迹———线条,书法的表现力事关线条的丰富变化:既包括线条本身所呈现的质感与力度,也包括线条的组合形成的结构与空间,给观者带来的视觉感受与联想。[5]2-12

宗白华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里最后提道“对书法有这么浓厚的兴趣,只有中国有,而且特别高”,但他并未真正解答为何中国人对书法有如此浓厚的兴趣。邱振中充分肯定宗白华和李泽厚的论述,但认为象形文字和毛笔是书法成为艺术的形式构成层面,他试图追究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样的理路、什么样的心理背景促使人们不断去发掘毛笔和汉字结构所具有的表现潜能?”[5]249他提道:“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利用民族语言的视觉形式发展成为一种装饰性艺术,但只有中华民族利用语言的视觉形式创造了书法艺术,并使它成为民族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5]250原因何在?他认为主要是源自中华民族的语言观念:“言不尽意”。正因为古人一方面认为“言不尽意,得意忘言”,但另一方面又想努力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含蕴,并希望为此找到一种简便的表达方式承载丰富的意蕴。《周易》里提道“立象以尽意”,用图像来表达意蕴,因此古人在发展卦象的同时,又将目光聚焦到汉字,一个近在眼前又时时使用之物。古人特别注意到语言的视觉层面,因为它的视觉形式看似最单纯最方便,又极其丰富。汉字用毛笔书写,由于笔锋的弹性,使视觉形式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含蕴又可以尽可能丰富地拓展。“言不尽意”是书法艺术的哲学基础,也是书法含义系统扩展的背景:古人将一切能言和不能言说的情感和心理都逐步直接或间接地倾注到汉字的视觉层面。这会影响创作者,也会影响欣赏者,成为他们接觸书法的强大心理背景。它一直吸引后来者的参与。[5]254-263

这三位理论家对书法何以成为艺术的解答基本上已经完成。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李泽厚和邱振中正是在宗白华提出的问题,以及他的解答等线索上继续推进的。

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的第二部分,宗白华分析了书法的三个要素:用笔、结构、章法。这部分占文中绝大多数篇幅,是宗文的重中之重,却留下许多值得我们思索的地方。宗白华深刻地认识到书法的某些法则可以折射出中国的美学思想,可以从中抽绎出一些基本的美学原则。[1]411在这部分,宗白华注意到了毛笔的运动,这种运动“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1]409这种“反映生命的运动”,必须连贯着宇宙且自由自在,才成为美。[1]410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宗白华的叙述。宗白华在谈用笔和结构时,都援引了古人的论说:智永的“永字八法”和欧阳询的“结字三十六法”。这两种古代的论述当然是经典的论述,但是在宗文中却往往语焉不详。一方面,或许是宗白华认为二者已经十分完备,无须再踵事增华,做进一步的说明;另一方面,我们从他全文引用欧阳询的论述里,似乎感觉到了一种描述和分析古代书论的困难。“永字八法”几乎全用比喻,而“结字三十六法”又几乎全是例子。这里由宗白华引出的问题是:陈述书法以及阐释古人书论的困难。这种困难不只是他一个人感觉到了。endprint

邱振中在《感觉的陈述》一文里对相关现象进行了精彩的解读。他和前人一样,注意到书论里的论述模式相对单一,除了一种比拟式的,还有一种像“虞世南潇散洒落”式的“主语+谓语”的简单描写句。古人直接用这样的句式描写书法家的风格。邱振中考察了这类句式的变化过程。他发现这种句式的主语最先从书法作品,后来扩大到人,最后扩大到一个时代。这里包含着某种对书法赏析经验把握的信心,但也逐渐陷入危机。当书法风格千变万化时,而后面的谓语,主要是形容词,却常常重复,语义含混或区分度极小。可是古代书法家仍然没有放弃这种言说方式。邱振中分析道,最主要的原因是这背后是一种感觉———思维方式,言说者在固有的模式里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尽可能用语言贴近书法作品唤起的感受,而古代的言说者往往自己也是书法的书写者,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效的经验。但这种经验进入理论却十分困难,因为必须从这种极其感性的经验中抽取结晶出新的语言,而古人对逻辑和抽象思维的忽视,并未为此做好准备。因此,古人的论述容易在原地打转。但其中对书法的陈述里,邱振中认为宗白华其实已经展现出新的可能,实现了一种感觉陈述语言的转化:“宗白华围绕时间、空间两个范畴,借用、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概念:节奏、节奏化、生命单位、空间单位、律动、空间感、空间境等,并利用这一套陈述语言表述了自己对中国书法、绘画的深刻感受。”宗白华对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借鉴,尤其是对康德思想的借用,将中国书法的描述与阐释推至全新的境地,他对书法理论的现代转型有开创之功。但宗白华缺乏形式分析的维度,所以只能袭用古人关于笔法和结构的陈说。[5]294-315

从另一个角度,宗白华作为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代,他的启蒙时期仍然与毛笔书写有不解之缘。耳濡目染之余,从其个人心理而言,他对智永“永字八法”与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或许是极其熟悉的,因此极有可能认为没有必要再进一步转化。书法中的创作者与阐述者往往是同一类人,今天在我们看来晦涩的语言,当年恰恰是他们用来谈论书法的通用语言。这些语言就像通关密码一样,对熟悉书法,日常使用毛笔的人并不会有太大困难,对越来越脱离毛笔的日常使用的人来说就是不可解的暗语。作为研究者来说,却不能不预设自己的潜在读者是许许多多对书法有兴趣却缺乏操作经验的人。因此,为了传达已有的经验,古代书论的现代陈述势在必行,同时必须重新构建书法的陈述框架和系统。

因此,要真正推进书法的理论研究,必须进行严格的形式分析和语义分析,创造新的概念体系,引入新的视角。宗白华已经为我们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无论如何,后来者是在宗白华的启发下进行了新的探索。

宗白华的研究当然不是面面俱到的,他只是抓住了最核心的问题,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空间。比如书法是毛笔的日常书写所塑造,许多杰作都是诞生在实用书写里,书法使实用和艺术合二为一,为重新追问实用与艺术的关系,带来了许多丰富的材料。书法无疑是日常的,又超越日常之上的书写。从另一方面来说,今天研究书法,也无法纯粹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待书法,因为古代书法总是处于文人间的交往脉络之中,应酬成为观照书法的一个重要视角。应酬对他者的充分考量,必然会影响书法创作的心理状态。这都是落在宗白华视野之外,却十分关键的问题,正留待我们深入挖掘。

正如宗白華的“美学散步”一样,他只是兴之所至地到艺术园地里走了走而引发出许多思考,但他的“散步”却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足迹,指引着我们继续前行。宗白华的书法研究,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宗白华行云流水的文笔,逐渐将我们带到美学思考的深处。他的文字在感性陈述与理性沉思之间达到了平衡,使我们在理性思考之余,还获得了美学享受。作为后来者,我们或许得反思一下自身研究的写作形态。

注释

[1]宗白华.宗白华全集·3[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8:607.

[2]林语堂.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285.

[3]宗白华.宗白华全集·2[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8:143.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37.

[5]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宗白华毛笔线条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精致线条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线条国趣事
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对古希腊的中庸精神的阐释
论宗白华的艺术意境观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旧毛笔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