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外壳结构拓宽换能器波束宽度

2018-01-22仲林建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17年4期
关键词:波束宽度指向性点源

仲林建

(第七一五研究所,杭州,310023)

水声换能器单独工作时,由于水密要求,一般都会将换能器置于独立的外壳中,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外壳结构。外壳结构可以看成换能器的金属障板,其指向性理论计算比较复杂,本文借助有限元法来仿真分析不同外壳尺寸下换能器的声压分布,从而获得指向性波束图,换能器工作频率为60 kHz。

1 模型的建立

换能器的辐射面直径12 mm,置于一个金属外壳中,相应的示意图见图 1。换能器辐射面中心到外壳边沿的距离为a,辐射面至外壳表面的高度为d。分析a及d各自变化时指向性波束宽度的规律。

图1 换能器辐射面示意图

2 外壳尺寸参数变化对指向性的影响

2.1 解析法理论分析

对于换能器而言,外壳相当于一个刚性反声障板,a值对应的障板尺寸是有限的,在理论上严格求解有限尺寸障板的声场相当复杂,有关这方面的文献也不多,即使有些文献涉及这方面的问题时,也对边界做了严格限制,可参考文献[1]相关内容。这里对a值作简化处理,假设a值大于两个波长,近似于无限大障板,仅在理论上对d值的变化进行简单分析,同时,为简化问题,假设换能器辐射面为点源,利用虚源法进行分析,示意图见图2。

图2 无限大障板前点源

根据虚源法,障板的反射作用相当于在障板的另一端有一个虚声源,也即A的镜面源,其幅度等于入射声波的幅度乘以障板的反射系数,远场中一点P处的声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直达波,另一部分通过障板反射一次后到达,这就相当于波是从虚源发出到达P点。

假设,点源距声障板d,脉动声压为:

声障板是刚性反声边界,设反射系数为η,所以合成声压

其中,r+=r−dsinθ,r_=r+dsinθ。仅考虑离声源较远处的声场,上式振幅部分的r+和r_都近似用r来代替,可得到下式:

其中,

设点源到障板的距离为1 ~8 mm变化,根据公式计算指向性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随距离的增加指向性逐渐变宽,距离为5 mm时,指向性波束较宽,起伏小于3 dB,当距离增加超过6 mm时,指向性中间的凹谷变深,起伏变大。由于实际换能器的辐射表面具有一定的尺寸,因此当成点源计算时,理论波束宽度比实际较宽。这里只从理论上进行一个趋势的观察,更精确地结果可以通过有限元法进行分析。

图3 指向性随距离d的变化

2.2 有限元仿真分析

有限元模型中忽略了粘接层、电极片等[2],同时也忽略包括材料均匀性、机械加工、装配工艺等能造成非轴对称影响的因素,将其等价为轴对称模型进行分析。换能器中前辐射头与流体接触界面施加流体-结构耦合边界条件。换能器工作频率为 60 kHz,固定d的值(d=5 mm),a的变化范围为18~25 mm,换能器背部及侧面为空气背衬,振子为纵向振动,陶瓷元件为PZT4,4片并联,相应的指向性图形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a尺寸的逐渐变大,指向性的波束宽度也相应的增加,当外壳半径超过21 mm后,指向性0°位置的波束有所凹陷,当a值超过23 mm后,起伏超过−3 dB,形成两个波束。因此外壳半径取为21 mm较为合适。

图4 指向性随a值的变化图

图5为a值取为21 mm时,变化d值所得到的换能器 60 kHz时的指向性图,d值的变化范围为1~8 mm,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距离的增加,波束宽度的量值变化较小,起伏值变化较大,当d=1 mm时,指向性0°位置的起伏超过−3 dB,随着距离的增加,起伏值逐渐变小,当变化至5 mm左右时,指向性波束的凹谷最小,距离继续增加,起伏也稍微增加,但变化不明显。

图5 指向性随b值的变化图

3 实验和理论计算的比较

根据计算的结果,计算了当a=21 mm、d=5 mm的指向性及声压分布,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理论计算的值,实际制作了一个换能器及外壳,测试的性能如图8和图9所示,图8为测试的发送电压响应曲线,图9为实测的60 kHz的指向性曲线,与图7计算值相比,实测的波束宽度稍宽,起伏形式较为一致。

图6 计算的声压分布图

图7 计算的指向性图(a=21 mm,b=5 mm)

图8 实测发送电压响应图

图9 实测的指向性图

由于换能器实际使用情况主要针对60 kHz,因此其他频率的指向性未进行测试,其指向性仅有仿真值,在先前60 kHz优化的尺寸下,计算了其他频率点的指向性,如图10所示。40 kHz和50 kHz的指向性稍窄,55 kHz以上指向性变宽,到65 kHz以上指向性中间凹点变深,但起伏仍小于−3 dB。另一方面,指向性受结构形式和尺寸影响较大,针对60 kHz指向性优化的最佳尺寸,在40 kHz、80 kHz等其他频率处未必适用。

图10 指向性随频率的变化

4 结束语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换能器外壳尺寸的变化影响换能器的波束宽度,在实际设计换能器时,应将外壳结构作为换能器障板的一部分进行综合考虑。另外,文中解析法结果与实测值误差较大,主要是由于解析法中将换能器辐射面等价为点源,在后续的研究中,建议将辐射面等价为面源处理,从而提高理论计算的准确度。

[1]沈杰罗夫 E. 水声学波动问题[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3.

[2]刘涛, 杨凤鹏.精通 ANSYS[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猜你喜欢

波束宽度指向性点源
毫米波信道中波束成形矢量的波束宽度
刍议小学指向性提问写作教学——以《慈母情深》为例
CINRAD/SA雷达天馈系统关键参数测量方法研究
关于脉冲积累对双点源干扰影响研究
人大专题询问:增强监督“指向性”
声波测井圆环阵指向性设计
静止轨道闪电探测性能实验室验证技术研究
可编程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基于调度间隔与波束宽度良好匹配的最优V2V毫米波通信
基于标准化点源敏感性的镜面视宁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