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预防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2018-01-22徐康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0期
关键词:外伤脊柱下肢

徐康兰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脊柱外伤患者手术治疗后存在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1],因此在脊椎外伤患者手术治疗后,应给予其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护理干预对预防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0月~2017年7月,本次研究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外伤患者74例,以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7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12,年龄21~48岁,平均(35.2±3.1)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5:12,年龄22~52岁,平均(37.2±1.7)岁。排除存在深静脉血栓史患者,且全部患者无严重系统功能衰竭症状。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功能锻炼指导

具体包括早期被动锻炼和主动锻炼,其中前者需在患者麻醉苏醒后进行,按摩患者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3次/d,每次按摩持续30 min左右;后者则在患者术后第1 d进行,主要进行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初期以抬高35~45度为宜,随后视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逐渐增加到60~70度,4~6组/d,3~4次/组。

1.2.2 器械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借助器械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护理人员应用下肢静脉循环泵,3~4次/d,20 min/次,同时给予患者分级压力袜,将脚踝部压力设置最高,并由近处向远处逐渐增加压力。

1.2.3 针对性护理措施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皮肤色泽和温度情况,并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具体以每间隔2 h翻身1次为宜。若患者年龄较大,需要对其进行按摩。

1.2.4 药物预防

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抑制血小板凝集及纤维蛋白原功能,预防术后四肢深静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和不良症状发生几率,具体不良症状包括下肢肿胀和肺栓塞。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症状发生率较对照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n(%)]

3 讨 论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手术并发症,多出现在骨科手术中,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容易出现髂动脉血流不畅,形成血液淤滞,同时患者伴有神经功能损伤,对肌肉收缩、血管舒张造成不良影响,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2-3]。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症状发生率较对照低,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通常情况下,脊柱外伤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制动是导致其出现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护理人员综合应用了功能锻炼和器械辅助等措施,对患者下肢进行提前干预刺激,促进血液回流,同时辅以协助翻身和皮肤处理,增加血液回流量,进而降低淤阻发生率。

综上,脊柱外伤患者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情况,开展优质合理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1] 李文娟.护理干预对脊柱外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1405-1407.

[2] 王春昕,赵 颖,郑 爽,等.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措施[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9):5664-5666.

[3] 吕惠茹,郭晓英,陈 静,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腰椎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7):934-934.

[4] 肖 静.预防脊柱外伤及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27):52.

[5] 毕 然.护理干预在预防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2):79-80.

猜你喜欢

外伤脊柱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