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漠深处植棉人

2018-01-22关召映王晓恒

兵团工运 2018年1期
关键词:残膜连队棉花

□关召映 王晓恒

他个头不高,身体瘦弱,但干起活来的却是一位“拼命三郎”。1990年,他携妻带子从中原大地来到大漠深处的二师三十一团,成了一名兵团人,从此把自己融入了兵团。20多年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着,用自己的业绩诠释着兵团人的精神。

他,就是三十一团一连承包职工、共产党员朱祥顺。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话一点都不假。早上七点钟不到,朱祥顺和妻子罗心巧就已经在地里捡了两大袋子棉花,同往年一样,2016年朱祥顺和妻子罗心巧又承包了200余亩棉花地,信心满满地经营了起来。

说起朱祥顺,那可是连队里的大能人,方圆几十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连队职工都说,这两口子太能干了,工作起来比蜜蜂都勤快,200多亩地所有的活都是自己干,从来不雇工。他们家的承包地在连队里一直都是“示范田”。2016年春节,朱祥顺只休息了3天,大年初四就带着妻子到地里拾检残膜去了,连续捡了两个月,连埋在土里不足10厘米的残膜都捡掉了,地头地边、林带也处理得干干净净,成为连队的标杆条田。

想起当初承包土地时遇到的困难,朱祥顺可以不歇气地说一个小时。1999年,朱祥顺开始承包土地,由于人生地不熟,不懂种植技术,不会使用一些农具,到哪个阶段该干什么活,他都两眼一抹黑,结果这一年他承包的棉花长势总是不如其他人的棉花好,造成亏损,成了连队的贫困户。但性格倔强的朱祥顺要证明自己,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到。第二年冬天,别的职工都在打牌走棋休闲娱乐,他却每天扎在连队办公室里,找技术员借各类种植棉花的书籍看,一有机会就向有经验的老职工请教,一个冬天下来,别人玩了一冬,他却学了一冬天的知识,为来年春耕春播做好了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夫妻两的辛勤努力经营下,这年年底,他承包的50亩籽棉亩产达到了400公斤,净收入5万元。

为了保证棉花达到高产,增加收入,每年冬灌,连队的部分职工都用拖拉机在扒埂子,而朱祥顺却带着妻子,利用冬季农闲时间,硬是用人工扒了57条埂子。别人都说他两都钻到“钱眼里”了,那么多地人工干多费劲。可朱祥顺却不那么认为,他说,冬天别人都在玩,连队在组织大家进行多元增收,我没有什么其他技术,冬天把这个埂子拔了,我也是在挣钱,并且为明年棉花一播全苗打好了基础,一举两得有啥不好?

从那以后,朱祥顺承包的棉田再没有亏损过,而且面积越来越大,直到承包规模达到200亩,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富裕后的朱祥顺并没有忘记这一切都是团场给予他的,是团场土地成就了他。从2013到2015年,由于棉花受市场价格的影响,造成连队部分职工种植棉花亏损,交不起生产资料费,朱祥顺就主动拿出自己的积蓄,连续3年为5名困难职工垫付15万元生产资料费。

朱祥顺为人实诚热心,经常积极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各种困难,自家农活忙完就去缺劳力的农户家庭帮忙。2016年夏季,连续20多天的高温天气,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因为气温高,棉田里红蜘蛛开始泛滥,朱祥顺率先开着打药机进行防治。但他看到连队还有王尚富、王连、马兰等5户承包户因为打药机跟不上很着急,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停下来,把这几家困难户棉花打完药才开始干自己的,由于错过了最佳防治期,他的棉花造成减产,直接经济损失一万多元。

朱祥顺工作成绩突出,在连队干部职工中口碑极好,在连队支部的多年培养下,2016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是大家都像朱祥顺一样,那我们的工作就好开展多了。”一连党支部书记金龙在全连职工大会上表扬着朱祥顺。□

猜你喜欢

残膜连队棉花
棉花是花吗?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棉花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