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青少年法制教育实施策略

2018-01-22张守玲

职工法律天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法制青少年法律

张守玲

(400054 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党校 重庆)

尽管近几年国家一直都在强调面向青少年群体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学校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法制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青少年法制意识淡薄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现状

(一)学生法律素养偏低

针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他们利用法律知识捍卫自己合法权利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但是笔者在与学生们的聊天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觉得法律离自己还很遥远,只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必要了解法律知识,但他们也觉得法律在生活中运用的机会很少。

总结本人的相关调查研究,本人认为其原因是:一是法律知识储备未深入学生心中。很多学生是迫于老师压力,强行记忆了一些法律名词和条款,但是如何运用这些法律知识条款,他们却没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二是很多学生没有遵纪守法意识。虽然在课堂上能听从老师指挥,遵守学校纪律,但是在课后仍然出现违规违纪行为。

(二)法制教育较形式化

相比于传统的纯粹理论知识的讲解,如今法制教育正在探寻全新的教学方式,各种教学形式也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学校通过经常召开法制论坛、知识讲座、播放宣传片等方式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虽然法制教育的新形式开始增多,但是法制教育还是存在过于形式化的现象。很多学校是将法制课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将法制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而没有认识到法制教育的独立性和重要性,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在法制教育中出现形式化的问题。

二、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途径思索

(一)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法制教育的主体地位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法制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法制课程因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内容。通过理论教育,能够让学生快速、直观地了解到基本的法制知识。一是在理论教育环节,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将法制教育与语文、数学、历史等其他学科相融合,将法制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二是学校设置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由专业的经过法制培训的教师担任授课老师。所选择的教学素材要尽可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好能够以重庆市的法制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三是应该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法制教育的学习中。重庆市教育部门十分重视法制教育工作,从2011年开始各个中学已经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并且确保每个月每个学生必须接受两次以上的法制教育培训,并将宪法日所在的周设定为宣传周。在这样浓厚的法制学习氛围中,学生不仅认识了解了法律知识,还懂得遵守法律,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学校在开设法律理论知识课程的同时,也应为学生创造法律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尝试着用课堂上所学的法律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学生法制意识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应抓住教学的每个环节,不要放过每个可以让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以此来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

(二)重视家庭在法制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学生第二课堂,家长的法律意识与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法制观念。作为家长,不仅要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也应当经常与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减少,容易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也经常会出现许多迷茫与无助,因此学校应与家长合作,学校应该鼓励家长参与到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活动中来。重庆市涪陵区的罗云中学始终坚持家校联动的普法教育方式,学生不仅在学校里接受普法考试,下课后学生还将同样的试卷带回到家中,让家长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对家长也是一种普法宣传教育。通过这样家校联动的教育方式,罗云中学达到了“一卷两用”的教育效果,同时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也因为交流的增多而进一步加强。同时由于每个青少年的家庭背景不同,学校在开展法制教育之前应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成长情况,听取家长对法制教育的意见看法,改进目前的法制教育方式。

(三)激发学生自我法制教育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缺乏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知,那么他们在课堂中也难以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因而激发学生参与法制学习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法律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学校应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树立起对法律的敬畏与信仰,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地位,端正对法律的态度。其次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完善自我的法律认知。当学生树立起积极学法的思想之后,老师应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探索学习法律常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法治教育,防止出现抵触性消极情绪。最后,在掌握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权威地位之后,学生应树立其对法律的信仰,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仅在课堂上听从老师的指令,下课后也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许多青少年因缺乏法律素养,导致日常行为举止有悖法律的规定,甚至是走上犯罪的道路。作为家长、学校和学生个人,都应认识到法制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将法制理念践行到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中国法学 ,2014,06:5-19.

[2]郑敬斌,王立仁.谈中小学法制教育内容的误区与完善——基于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梳理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1,08:25-27

[3]陈端春,谷生然.新形势下中学法制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中小学德育,2015,02:37-39.

猜你喜欢

法制青少年法律
青少年发明家
《民主与法制》杂志1000期大事记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让人死亡的法律
培养中职生法制意识探析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法律做主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