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企业劳动争议形成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2018-01-22

职工法律天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合法权益合同法争议

冉 冰

(401120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

一、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劳动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状态下,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增长趋势,争议内容也日益复杂。积极对劳动争议进行正确及时的处理,维护企业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于当前社会的稳定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术领域开始对劳动争议投以关注,并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企业劳动争议问题涉及人数众多,影响相当严重,因此,合理分析企业劳动争议形成的原因,并做出正确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维持我国社会的公平、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劳动争议纠纷原因

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立法层面上的原因

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颁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加周全的保护,而《劳动争议调节仲裁法》实施以后,劳动者解决劳资纠纷的方式便得更为经济和便捷。在国家不断从立法政策上加大对劳动者保护力度的背景下,劳动者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相对弱势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改变,其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1]。与劳动者的变化相比,一些企业仍然受到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影响,其管理机制难以适应现行的法律。随着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利益格局的不断变化,双方的矛盾日渐激烈,导致劳动争议纠纷的发生不断上升。

2.企业自身的原因

从企业层面上来看,目前很多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范化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客观上来看,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进行各种经营管理产生的缺漏是导致劳动争议案件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一些企业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忽视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除此以外,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存在外来务工人员多,劳动者流动性大等特点,企业在在主观意识上缺乏规范用工的动力,最终导致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等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

3.劳动者自身的原因

从劳动者自身来看,激发其投诉、仲裁、诉讼的诱因有很多种。一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个别劳动者专门寻找企业在实施《劳动合同法》以后存在的人事管理体制漏洞,并以正当的理由提起仲裁或诉讼;二是不存在太多顾忌,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由于这部分劳动者通常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在与企业打官司时不会有太多的心理顾虑,不用担心企业“算后账”,这也是近年来劳动纠纷案件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诉讼成本的降低,在当前政策下,无论劳动争议案件标的大小,均只收取10元诉讼非对于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小部分代理人别有用心,为了能够从中获取更大利益,故意提出过高的诉讼请求,使双方矛盾更加尖锐。

三、企业劳动争议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其中既有企业故意规避法律,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因素,也有劳动者自身没有正确理解劳动法相关政策规定的因素。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对《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企业普法宣传、社区普法宣传等活动,不断增强企业及劳动者双方的法律意识,明确自身的合法权益,引导双方在知法、懂法、守法的基础上,以更加合理合法的方式进行投诉、仲裁及诉讼。

2.真正落实法律援助机制

司法机构应紧密结合当前劳动争议案件的趋势,尽快建立完善并落实针对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选择具备高尚思想道德品质及娴熟业务技能的法务人员为符合法律援助的劳动这提供相应的帮助。

3.建立多元化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

首先是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相关部门对违法用工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尤其是针对一些经常性出现违法行为的企业,更应加大对其的查处和惩治力度,以预防和降低其再度出现劳动争议的可能。其次是要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立足于从基层解决劳动争议问题[2]。相关部门应对工会等基层调解力量作进一步整合,发挥其基层组织的自身优势,尽可能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初始阶段。最后是要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完善例会、定期通报及委托调解等制度,争取实现劳动争议案件中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与诉讼调解的“无缝对接”。

4.创新工作方法

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严格按照法律政策的贵点规范企业用工,切实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尽可能增加劳动关系中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5.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为了能够切实解决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政策的规定,建立并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并在企业中设立工伤保险基金,有效的解决职工群体后顾之忧,从而实现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案件发生的目的。除此以外,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下,劳动者在出现劳动争议以后,也可以全身心的对待案件本身,有足够的精力来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当前劳动争议案件正处于一个多发的态势,给企业及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相关部门应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通过控制劳动争议发生频率,预防减少劳动争议。对于企业而言不,虽然无法控制宏观环境的变化,但可以通过熟悉法律法规,加强自身的管理,规范用工行为,主动查找管理漏洞,来达到有效降低劳动用工的法律风险,减少劳动效率损失的目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1]劳动争议重在调解联动机制格局形成[J].工会博览,2010(13):7-9.

[2]非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会信息 ,2016(36):27-28.

猜你喜欢

合法权益合同法争议
保险合同法的体系化表达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合同法》施行前租赁期限约定之探讨
“感谢贫穷”是 毒鸡汤吗
争议多晶硅扩产
公路部门临时用工在《劳动合同法》中的适用
“微信红包”沉淀资金法律问题探析
青少年合法权益 我们共维护
20
情事变更原则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