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的点滴渗透

2018-01-20谢佶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渗透德育

谢佶

摘 要:德,是做人的根本。人只有具备了优良的品德,才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个人素质。个人素质决定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而青少年正是这一素质的后备力量,所以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在日常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结合美术教学的内容,找到教育的时机和契合点,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美术课堂教学的特殊性与德育进行结合,运用美育手段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才能真正达成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美术课堂;渗透

人常说:“种树容易,育人难。”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而且正逐渐低龄化。可以看到当今社会不良的道德风气,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下一代,这种现状无疑给身为教育者的我们敲响了警钟!

戈尔泰曾说过:“德育就是使学生养成点燃知识之灯的智慧,其目的在于造就健全人格,完善人的心灵和精神。”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深知这副担子的沉重。在日常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切忌德育的空洞与乏味,只停留在大的框架和理论上是行不通的。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抓手,注重在点滴中渗透德育,将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文明礼仪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提升个人素质

文明礼仪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个没有礼貌的人在社会上会处处碰壁,会成为成功的绊脚石。学生阶段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更是如此。通过观察我发现,针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方面问题突出的地方让学生找出来,引导学生一同来反思和纠正,学生感同身受很快接受了我的建议,每节课都要评选谁最有礼貌,谁最讲文明。并时刻要求学生把文明礼仪带到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做一个真正文明的人。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自觉纠正自己的言行,规范行为举止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重、模仿力强,一个做了,另外的人都学着做。好的他们学,坏的他们也跟着学。培养正确的是非观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有判断力,不盲从。学校“六一”艺术节美展期间是让我们几个美术老师最头痛的,因为总有学生对美展作品“动手动脚”,观看期间时有喧哗和打闹现象,而且为数不少。在看画展前,我结合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加上肢体动作的表演,把以往画展中学生的不文明表现,惟妙惟肖地在每个教学班都表演一遍,逗得学生前仰后合。等他们笑过之后,我让他们屏住呼吸听听教室外面喧闹的声音,我让他们谈谈感受,学生表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纷纷说:“很刺耳,很吵!”我问学生:“你们平时也是这样吧,为什么那会儿没觉得刺耳呢?”学生沉默了,我告诉学生,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野兽”,这个小“野兽”如果管不好就会让你成为没有纪律约束、没有道德修养的“野兽”,这是多么可怕呀!这次看画展是纪律出奇好的一次,学生不但文明观展,而且还有学生下课自觉担当起纠正看画展不文明行为的工作,让我感受到采用这种灵活多样的德育方法的巨大成效。

三、注重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互帮互助克服自私自利的思想

平时的手工课,有时是小组合作完成的。期间总有学生不带手工袋或工具,还有些学生平时成绩比较差被大家孤立起来,不让这些学生参与其中。我看到这种情况,就主动到那个小组去,叫上没有带工具的学生把我的东西借给他,要求小组的学生给他一次机会,如果他下次还不带工具,就不属于忘带了而是懒惰,这样的人哪个组都不会要他的,他自己要想清楚!用实际行动教会学生宽容待人,用集体的力量帮助他改正缺点。对被孤立的学生,我注意观察他们身上的优点,有意识在他小组表扬他,实在不行让小组成员一对一的帮助,告诉学生一个人好不代表全组好,小组成员全要参与作品的制作,并在展示阶段指出谁做了那部分,根据小组合作情况教师评分。

四、注重培養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使学生要有节约是美德,浪费很可耻的意识

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比较好,对东西极不爱惜,浪费更是家常便饭,美术课上尤其突出。学生一张纸画不好,就撕掉再画,再撕再画;还有的,不撕本子,但一页画几笔不满意就翻到下页再画,一次作业画好几张纸。纸工课更是浪费严重,下课后随处可见地上扔着裁剪下来的大片的或揉搓成一团的彩色手工纸。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很多方法。比如:激励法。表扬那些不撕本子、爱惜本子的学生以画红星奖励;纠正法。对那些画了很多页的学生,逐个纠正其绘画上的不良习惯,并把其浪费掉的页码重新利用上;示范法。教师身体力行,每次把做完纸工剩下的边角料,当着学生的面重新收集起来放回到手工袋中,下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上次的边角料利用起来,反复强调并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从事多年的美术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无处不在。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绝对不能把教与育分开来。如何利用美术课堂,将德育通过点点滴滴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全民化的素质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蔡振坤.写给儿童的德育课本[M].华艺出版社,2012.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