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化后进生方法的探究

2018-01-20刘忠彦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转化后进生探究

刘忠彦

摘 要:转化后进生工作是当前形势的需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探索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创新点,深刻分析后进生的成因,从而摸索出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转化;后进生;方法;探究

一、转化后进生工作是当前形势的需要

“后进生”在每所学校都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在不同的学校叫法也不相同,带有歧视性的称呼是“差生”,含蓄一点的叫“学困生”。不管怎么称呼,后进生都是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学校不是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只挂在嘴上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由此可知,国家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教师做好这一工作是责无旁贷的。

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乡镇学校,教学成绩一直处在全县中游或偏下的位置。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外出务工家庭增多,导致优秀学生向省城县城学校流动, 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致使学校生源质量一年比一年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考试成绩达不到上级部门规定的质量控制标准,影响了县教育局对学校的质量考核结果,影响了学校在社会和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也制约了学校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我校的青年教师虽然上进心强,乐于学习,不怕吃苦,但是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在面对问题学生时往往束手无策,处理突发事件时也经常方法简单粗暴。这既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对青年教师的发展也极为不利。所以,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探究是当前形势下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转化后进生工作要有创新点

首先,要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就要真正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优化教育方法,和谐师生关系,使教师学会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其次,对后进生的心理成因、现实表现进行研究和分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教育机制,为后进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出有利于师生关系融洽的和谐课堂、和谐校园。

最后,要探索出“后进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三、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于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

一是智力因素。人的智商确实存在客观差距,一般来说,智力高的学习能力就强,其学习能动性或学习潜力就大,智力低者则相反,所以“后进生”中有部分情况是由智力不高造成的。二是非智力因素。例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吃苦精神、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情况,都是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2.家庭因素

有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对孩子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养成了孩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独断专横的性格,一旦想法得不到实现,便任性胡闹,致使学习下降。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了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考试达不到目标时,就严加训斥,导致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或厌学。有的家长生活情趣低下,只顾自己享乐,这样不良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有的家庭不和睦,有的父母离异,都会让孩子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使他们对学习和追求上进失去了勇气和信心。有的父母外出务工,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农村常见的留守儿童,他们没有较强的自制能力,没有父母的约束,有的是游戏厅的诱惑,有的是爷爷、奶奶的溺爱与纵容,这样的孩子学坏了一点也不足为奇。

3.学校因素

学校对后进生群体重视不够,老师忽略对后进生的心理疏导,忽视对后进生学习方法的合理指导。有的老师教学方法陈旧,上课方式单调,导致学生学起来乏味,提不起兴趣。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四、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方法

1.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诱发并强化学习动机。

2.建立适合学生性格特点的认知结构。

3.强化记忆训练,及时复习巩固。

4.筛选适合学生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5.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抽象推理要有过程,概括要准确适度,思考问题要教会分析,表述结果要教会综合,要做综合性的学习训练。

参考文献:

[1]英琦.學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的研究[J].科学教育,2006(1).

[2]孙凤林.浅谈差生转化的实践与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8).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化后进生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