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融合

2018-01-20鲍瑞芳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鲍瑞芳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的生活接轨。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积极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数学为生活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精辟地阐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那么,小學数学教学如何与学生生活融合呢?下面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出发点,探讨数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数学学习生活化,感受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师要与学生一起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如,春天到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校附近大自然的美景,有意用数学描述所见所闻:“哦,这儿有这么多的青蛙,1只、2只、3只……数一数,共有7只呢!”“老师,您数了多少只呢?”“我们比老师少数多少只呢?”又如,教师带一些扁豆来到学生身边,抓起一把来猜有几颗,和学生一起比赛,看谁猜得准。教师创设情境:“端午节包粽子,李老师包3个,王奶奶包5个,张婶婶包6个,她们一共包了多少个?”像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理解数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形成数学观念,培养数学素养。因为数学具有抽象这一特点,因此,数学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如上街购物时,让学生和妈妈一起商量100元钱能够买哪些东西呢?家里来客人时,让学生帮着想想要准备多少个碗、多少双筷子。学生会非常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任务,并在老师面前踊跃汇报,他们会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逐渐积累学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概念生活化,理解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在教学中用准确而简洁的数学语言,把数学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如,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又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的比值,叫做圆周率。数学概念的引入,有时可以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成为学生体验过的东西。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又能引起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可通过实物演示,把预先准备的20支铅笔不等地分给4个学生,例如分别分得3支、4支、6支、7支,并让学生观察,显然,这4个学生分得的铅笔支数不相等,也就是不平均。接着,引导学生把原来4个学生分得的铅笔合并起来,进行等分。就是从20支铅笔里,每次取出4支,分给每个学生1支,取了5次,刚好取完,每个学生分得5支。指出像这样分东西,每人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每个分得的这个同样多的数,就叫做“平均数”。在教学概念时,运用直观是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手段,在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后,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用语言表达概念。例如,要建立三角形的概念,首先可以让学生对许多大小、形状、位置不同的三角形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本质属性,然后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概括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在抽象概括概念的过程中,教师需认真地引导学生,把感性材料逐步抽象、逐步概括,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这样,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也必然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数学体验生活化,探究数学

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在上这个课前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沿着学校操场跑道走一圈,学生知道走一圈也就是走了操场的一周,一周有200米长,也就是说学校操场的周长是200米。我们学校的操场有周长,下面的图形有周长吗?学生指图形的边说周长,此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指周长的方法,学生通过交流探索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教师接着出示一张照片,想要给这张照片裱一圈金边,但不知要买多长的金边材料,大家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求金边的长实际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什么呀?你准备怎样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拿出尺子进行测量,把测量到的数据8厘米与6厘米写下来,有了8与6这两个数据怎样计算?学生列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三种方法,方法一:8+6+8+6=28(厘米)(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它四条边的总和);方法二:8×2+6×2=28(厘米)(长方形有2条长,2条宽);方法三:(8+6)×2=28(厘米)。在学生逐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理解了算法的多样化;教师在尊重学生想法的基础上,还应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计算方法的优化,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呢?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上面计算方法三的长方形里有两个长加宽的和。板书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为了进一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接着再出示一道练习题:“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7米,要给这块菜地围上篱笆,至少要用多少米长的篱笆?”通过探索活动推导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再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董艳红.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6(6).

编辑 李博宁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