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8-01-20杨熠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小组合作有效性

杨熠

摘 要: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贯彻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教学模式广受推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能力发展和自主学习管理为代表风格的全新学习理念,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可。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出发,探究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因可操性强,学生参与度高已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给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空间,可以就自己擅长的与不擅长的部分开展学习和探究。通过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发挥集体的导向作用,由点及面,由个人到群组,集思广益开展数学学习的过程。这种合作的方式学生学习不仅获得了应有的进步与发展,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整体协调能力,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有目共睹,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得不重视。首先,组内良性合作有待提升。同样都是在一个小组,但小学生的参与度也是不均衡的,有的学生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其他学生还没有想到,他就率先抢答完成,给其他同学造成极大的学习压力,长此以往小组内后进生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发言的频率越来越低。其次,小组间差距逐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形成之后,有的小组齐心协力大家学习和互动非常好,团队整体学习风貌和势头非常好,但是有的小组由于缺乏良性的沟通与互助,组内成员差距逐步拉大,整体水平也不高,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怎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反馈激励评价机制来促进高效合作学习的推进,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

二、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

1.学习小组结果配置的合理化是高效学习开展的基本前提

学习小组的构建不是简单分组,而是要综合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男女比例等多种因素优劣结合来构成学习小组。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让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的前提才可以为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良好基础。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阶段,小组之间还可以成员互换和相互观摩,到优秀的学习小组学习经验,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样,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们的思维习惯,激活和创新学习模式。

2.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放手”与“干预”两手抓

小组合作学习表面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但是实质上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兼顾的面更广。一般为了提高小组互动的效果,教师要提前为学生设置更多不同层面的问题,方便小组学习开展过程中学生们对知识进行辨析、把握和理解。以“质数”和“互质数”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几组数字,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讨论学习,自主掌握组合互质数的规律。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走进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获得,对于可能出现的理解偏颇、知识难点要及时点拨。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引導学生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规划,制订更有建设性的学习预案。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发言并进行激烈争辩,经过教师的引导,最后大家形成一致意见的过程比教师原先的照本宣讲要困难得多,也有意思得多。

3.小组合作的同时不能忽略独立思考的过程

要使合作学习有效,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就应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经过独立仔细地思考,对将要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知。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形成对数学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得合作学习的过程迸发智慧火花,以清晰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防止人云亦云或滥竽充数,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理性对比和辨析,最终使自己的思维更加完善,提升对知识的认知水平。

4.以诚挚的耐心引导学生在合作与学习中进步

合作中的交流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一定要逻辑连贯、声音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有表达的机会。在组间对抗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训练学生们的协商、统筹能力。合作是思维碰撞的一种过程,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同组内其他成员的优势,组间其他同学如何沟通和协商,在碰壁与成功后内化和反思自己的不足。教师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给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常常是三分钟热度,教师尤其要有耐心,反复督促和引导鼓励,以诚挚的耐心让学生在合作与学习中取得进步。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协商、交流和讨论,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想法的局限性和别人想法的合理性,并在与其他同学思想观点的对比分析之中来检验自己学习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教师要合理组织小组合作开展,切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与合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秀庭.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

[2]李晓新.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 2017(10).

[3]单桂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2016(11).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小组合作有效性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