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专业阅读的引导者

2018-01-20李仲山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选择教学内容

李仲山

摘 要: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心不宜还放在内容的理解上。从专业阅读的角度,分析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关键词:专业阅读;教学内容;选择

阅读,有自然属性:一个故事读完了,问主人公是谁?发生什么事?结果怎样?一般人都能回答。中低年级,小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识字、写字,学会读懂课文内容的各种本领,如理解词句、把握中心等。及至高年级,许多的公开课仍围绕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等自然属性转。显然,应该教什么,值得探讨。我以为,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性阅读,是高年级教学的要务。

看《战狼2》,我们关注情节发展、人物命运,导演们会注意吴京是怎么抓住观众眼球进行“电影叙事”的。书法家看字、画家看画,和我们普通人也不一样。导演、书法家、画家,他们重点是看怎么“拍”、怎么“写”、怎么“画”的,具有专业的思维,于是看到了我们一般人发现不了的门道。课堂中学习语文的学生,他们的阅读和一般的阅读应有根本的区别。一般性阅读不待老师教也可实现,即专门有老师教,就必须体现专业性,语文老师须担当引导专业阅读的重任。

专业阅读,指什么呢?简单地说,语文课上的学生,读书要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写什么”——指向内容,一只眼睛看“怎么写”——指向形式(即写作)。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永远是个秘密。”专业阅读,在关注内容的同时,更注重发现“形式”这个秘密,发现文章怎么写的奥秘。

指向写作,不是分析写作特色。作为文学欣赏范畴的写作特色分析,大多不能符合小学生的接受水平,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

就是读写结合吗?

“读写结合”的“写”,是指要动笔写——将文本中学到的语言范式及时运用,吸收转化为写作能力。如学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可围绕一个中心句写一写;学到一种新鲜的表达形式,模仿着用一用。“指向写作奥秘的阅读课,更看重写作意识的培育,知识、技巧的渗透,是帮学生建立一种新的‘怎么写的阅读思维,不急于动笔。”二者有联系,但指向不同,有更多的不一致:如《第一朵杏花》,写了两次杏花的开放。第一次,竺爷爷和小孩的对话,提示语使用精当。第二次,省略了提示语。老师为了练习使用提示语,要学生将第二次的提示语补上去。若指向写作,一定要跟进一步:大家会写,作者更会,可为什么不写?这“不写”之道才是写作的奥秘:省略提示语,是为了体现人物对话时兴奋、急切的心情,补写了提示语,表达的效果就差多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怎样才能找出文章里的写作奥秘,引导学生探究呢?

理论上,写作过程可分为感知、立意、选材、谋篇、起草、修改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细分出条目。但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只是在教他们从写作的角度去阅读,不强调系统全面的写作体系。所以,依据最近发展区,学生写作中可能涉及的写作奥秘(语言表达、材料选择、段篇架构)都可以作为探究点,以学生的需要并能接受为取舍原则。这就要我们先去认真分析自己学生的写作状态,选择教学内容:句子缺少节奏和气韵的,认真诵读《莫高窟》里的相关段落;想写准事物的特点,可对比《黄山奇松》对三棵松树描寫的异同;写不好人物动作,从《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吸取营养……学生最怕的估计还是写不具体,明明含有丰富内容的材料,常被他们一两句话匆匆带过,有时故事还没有展开就已经结束。马朝虎的《水》,第5节——用一勺水给四兄弟洗澡,是短文长写的典范,看管建刚老师的引导:

师:请你们朗读第5节,我给你们的朗读计时,看这个特写镜头,你们读了多长时间。

(生读)师:你们读了45秒。水,从头顶滑到脚板,不过几秒钟,作者的文字,要读45秒,长了10倍。作者怎样将一瞬间拉“长”呢?奥秘在哪里呢?请你默读第5节,寻找:哪个句子让你感觉时间慢下来了,一瞬间被拉长了?请画下来。

生(交流):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

师:我也画了这一句。这句话怎么就能让时间慢下来呢?

生:写了好几个水滑过的地方。

师:几个?我们一起来数。

生:头顶、脸、脖子、胸、背、大腿、膝盖,七个。

师:哦,“滑过了”身上的七个部位,作文里的时间,可以这样慢下来的,读……

师:七个部位,也可以很快的: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头顶、脸、脖子、胸、背、大腿和膝盖。作者怎么让七个部位,慢下来的呢?……看,有几个“滑过了”?(三个)

师:三个“滑过了”,七个部分,放一起,时间慢下来了。不会写的人,只会这么写: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滑了下去(生笑)。会写的人,这么写……

生读: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

师:我觉得还不够慢,还可以再来一个“滑过了”。(找一学生,按大家的读,比划,滑过了“头顶、脸、脖子、胸、背、大腿、膝盖”。)

师:中间漏了两个地方:肚子和屁股(生笑)。可以这么写——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又滑过了我们的肚子和屁股,然后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生大笑)师:你笑什么呀?

生:我笑“肚子和屁股”,怪怪的。

师:你的感觉是对的。肚子和屁股,放在这里,不雅,不适合。看来,书上的这句,最好,最合适,再读。

(生读)师:不看书读。(生背)

师:这句话,水,刚到膝盖,还没到脚板呢。哪里,作者又让“水”再待一会儿?

生(交流):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地吸吮着,我感觉得到血管里的流动在加快。

师:如果说,上面那一句,是眼睛看得到的,那么这一句的内容不是看到的,而是……

生:感受到的。

师:(板书:“内心”)这感受,内心的感受。作者不只写外面的、看得见的水,还写流淌在心里的、看不见的水,也就是内心的感受。作文里的世界,有两个世界,时间就慢下来了。这就是写“长”的秘诀。——读

……

像这样的阅读引导经历几回,对怎么写具体,学生一定大有收获。

语文书中的课文既经编选,都适合学生阅读,理解内容一点不难,重点要放在根据学生实际,从不同的角度,选出一些写作的妙处,带领学生品读探究,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怎么写”的阅读思维。如此,学会“两只眼睛”读书,打开阅读更广阔的视野,言意兼得,才算是真正专业的阅读,语言形式这个“秘密”,才会渐渐露出真面目。这离不开我们语文老师的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1]管建刚.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杨红艳.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选择教学内容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