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课内外阅读迁移,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

2018-01-20陈雅森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语文

陈雅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提高。”语文教师必须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迁移,指导学生实现大量阅读,逐步扩展学生的知识积累,丰富语言感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迁移呢?

一、利用典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黄金时期。除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如,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校园小书吧等,老师要想尽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孩子流连于书的世界。

1.巧用故事,激发阅读欲望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扇窗,例如,北师大版第五册《不愿长大的小姑娘》,老师悄悄地把学生带进此故事中,“不愿长大的小姑娘”聪明可爱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老师要经常为学生讲故事,有时只要讲个开头,留下悬念,引发学生情不自禁地想接着看完故事。我任教四年级时,为孩子读了《窗边的小豆豆》的前几页,一个月后,班上半数的同学看完了这本书,我请其中一名同学简要讲讲书里的故事,他讲得不错,我又奖励给他一本书——《秘密花园》,到期末,我发现全班有80%以上同学看过了《窗边的小豆豆》,70%以上的同学看过《秘密花园》。

2.寻找结合点,以点带面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小学课文内容虽丰富多彩,但容量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求,我寻找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推荐阅读,例如:学习《草船借箭》之前,布置阅读《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学习《小英雄雨来》之后,推荐阅读《小兵张嘎》《红岩》等;对于名家写的课文,可以从“作者”出发,引导学生寻找介绍课文作者生平事迹的文章来读,或者介绍作者的其他著作。

3.抓住疑难问题,体验查阅资料之乐趣

若课内遇到知识性问题,教师要多引导孩子从课外读物中去寻找答案。如在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学生提出疑问:小杨眉的父亲叶挺是个怎样的人?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立即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去图书室借阅《叶挺的故事》。如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学生想知道更多的昆虫知识,我推荐他们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很多科普知识的书籍我都是这样推荐给学生的,如《小百科》《十万个为什么》《人体的奥秘》等。

这样,由点带面,由此及彼,丰富阅读材料,使学生对历史地理、人物传奇、风景名胜、自然科技等知识有更多的了解,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都得到了培养。

二、方法迁移,促进高效阅读

课标要求:“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指导学生阅读,督促学生大量阅读,方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精略结合法

报刊图书,浩如烟海。老师要帮助学生规划好课外阅读目标,按照学段指定“必背诗词”“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并且指导学生学会精读、略读有机结合。语文教材中的主体课文都是精读指导的典范,“开卷有益”及补充阅读的文章可以作为略读的范例。精读的文章要求字斟句酌地读,要读通读熟读懂,能做到“勾画批注”,能积累好词佳句,甚至有读书感受。这样,学生对课外读物中喜欢的文章或其中精彩的片段,就会主动按照“精读”的要求进行阅读。同时也要重视略读、速读、浏览的指导和训练。要指导学生对文章中精彩片段进行精读,其他章节略读,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阅读信息。

2.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是阅读研究的过程,是由“文”到“意”的过程,随着思维导图的修改与完善,阅读就一步步走向成功。思维导图的绘制,老师要先作示范,告诉学生怎样确立主题关键词,如何将思维速射,如何使用图像与色彩等,比如阅读《螳螂捕蝉》时,指导学生画出最简单的阅读思维图:“黄雀→螳螂→蝉”,其中“黄雀”“螳螂”“蝉”也可以用图标或者简笔画表示。经过几次示范后,课外阅读《福尔摩斯》时,让学生尝试做“思维导图”,学生边读边画出了图表,图表让学生理清了文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学生的思维紧跟着福尔摩斯大侦探一步一步逼近“凶手”。学生都说这样的阅读很有趣。思维导图还可以用于口语交际和课堂笔记,还可用于记忆背诵等。

3.听读浸染法

听书是很享受的一种阅读体验,听书,既能缓解视力疲劳,也能充分调用大脑的感官神经。还可以学习发音和朗读技巧。有声书本的专业读者,他们的发音准确,能依照书中情节,时而婉转凄艳,时而慷慨激昂,引人入胜,趣味盎然。让听者浸染在“书香”之中。打开mp3放在口袋内,接上耳机,独自聆听,还可以同时做很多别的事情,比如,扫地、叠被子、整理书包等,一切不用脑筋、不必思考的事情,一面听书一面做,一举两得。每天睡前听读更是一种阅读浸染。家长选择比较抒情、优美的文章读给睡前的孩子听,或者播放录音。如果孩子刚上小学,建议家长下载《我上一年级啦》录音,让孩子躺在床上,闭着眼睛,静静地听一小段,再美美地进入梦乡。像《爱的教育》《格林童话》等都很适合作为睡前听读的文章。

三、巩固成果,养成阅读习惯

1.师生互动,畅游书海

教师对阅读要有较为浓厚的兴趣,能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读书的队伍中去,并持之以恒地阅读。教师可以把订阅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到班级与学生交换阅读,《读者》《意林》《智慧背囊》等书籍学生都很喜欢,教师可以经常从中选择小故事、小短文与学生一起分享。在班级QQ群、微信群里,教师积极分享阅读感受,偶尔还发送老师朗读诗歌的小视频,一小段录音,学生也会效仿,不知不觉,师生畅游于书海,流连忘返。

2.家长配合,携手共读

学生课余时间多數在家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生的大量阅读才有时间的保证,教师要通过家长会、专题培训会等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积极营造家庭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为孩子提供必读书籍,鼓励亲子共读,拍摄“最美阅读照片”分享阅读的快乐。课余时间多带孩子到书城、书店去淘宝。寒暑假,教师帮家长选择阅读书目,请家长配合督促孩子完成阅读任务,学校可以评选“书香家庭”给予激励。

3.开展活动,巩固成果

为了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在教室设置“阅读之星”评比栏,每读完一本书,经过老师简单检测后,加一颗星,期末评奖“阅读之星”,以此营造班级争先恐后读书的良好氛围。小学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老师要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如,奖励“阅读之星”前5名,和“读书笔记展评”优秀奖若干名。还可以结合学校“读书节”开展“灯谜晚会”“好书推荐会”“故事大王”“诗词朗诵”“图书漂流”等系列活动,巩固阅读成果,逐渐让学生爱上阅读,自觉阅读,收获阅读。

总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教师任重道远,要切实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迁移,只有学生爱上阅读,懂得阅读,习惯阅读,才能不断地丰富知识,发展语言,拓展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进而实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M].语文出版社,2003.

[2]陶有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1.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