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学生学习兴趣度的拓展

2018-01-20周越群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周越群

摘 要: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数学产生了厌倦情绪,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拓深学生学习兴趣为要旨。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度;拓展策略

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感到厌烦之情。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让他们能够主动去走近数学,进而去主动学习数学呢?笔者认为,这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解开他们心上的疙瘩。

一、满足学生好奇之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但凡人们做什么事,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满足某种或者多重的需要。一旦某种需要在心中产生了,相信这个人(或者一定的群体)就会对某一个心仪的事物,或者某一项悦心的活动产生某种“热心”的表现:内心急于要接触,态度上也显得颇为积极。那么,我们课堂教学该怎样去引导学生产生这种“热心”呢?这里,我们不妨从满足学生的好奇之心做起。

教学“2.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笔者先创设一个情境。这一情境就是让学生“观察邮票说发现”。这样的设计就是考虑到在学生中间,有很多学生喜欢集邮,他们对于集邮活动很感兴趣。这样就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向本节教学的本质。接着,笔者又安排了一个探索性的活动——猜想所给的正方形的面积:(1)同学们,你们能猜想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吗?(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猜想的呢?能说出来给大家分享吗?(3)同学们你们的猜想正确吗?你们怎样才能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请与同学交流一下。

用上述这种方法展开教学,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展现数学知识的自身魅力,一步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特别是这种猜想活动的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敦促学生踊跃地去思考,积极进行相关的联想。就这一联想来看,学生的联想是多层面的(比如,小方格的数量与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正方形的面积与其边长之间等等)。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能在学生好奇的观察基础上,促使他们不断去开辟新视角的学习动力。为此,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在一定事物間建立联想。这样做,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能够不断帮助学生在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之中积累一定的经验。

二、采用层层启发方式,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上述文字,我们不难发现,教学之中对学生适当进行兴趣诱发,就能让他们产生不一样的、心理上的强烈学习冲动。而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够再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方案促使他们积极去思维,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他们解决某一问题的思路。那么,这一有效的方案是什么呢?这就事关我们在教学之中如何去启发学生。

为了引入无理数的概念,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1)■这个数是什么?说一说它是怎样的一个数呢?(2)请你说一说■是一个整数,还是分数,还是其他?(3)■这个数是介于1.4至1.5之间的怎样的一个数呢?这样的三连问其实内里之间就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第一问。第一问就是借着现有知识对■这个数进行描述,通过这个描述,学生就可以直观感受到其也是一个客观性的存在;第二层次就是第二问,这一问其实是对该数的性质问题进行确定,也就是定性该数;第三层次,即问题三,它所进行的是对该数进行定量方面的研究。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我们在课堂中经常采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思考,方式有多方面,具体来说有四类。这期间,我们教学实践中经常所采用的是问题性启发。上文所举的例子就是问题性启发。这种问题性启发的设计,对于一些复杂性的问题、一些逻辑关系比较强的问题,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多多采用。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易于他们挖掘相关知识的内涵。

三、不断找寻新的目标,拓深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产生了对学习活动的兴趣,这还只是一般层面的要求。要想让他们的兴趣度向更深层面发展,可以说绝不是一时之功。那些以为靠几节所谓的示范课或者靠几次教研活动就能解决的想法,真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在不间断地深入开发文本相关维度的基础之上,无间断地诱发学生对于一些未知领域知识的兴趣。也就是不断为他们树立新的目标,促使他们去深入思考,积极思维。

教学“7.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在创设情境导入课堂教学之后,随机就安排了一个探索活动。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同学们,怎样去设未知数呢?(2)那么,表示该问题的不等关系是什么呢?(3)我们该怎样去列出不等式呢?在引导学生先行解决这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又紧接着提问:(1)假如以算术来进行估算,同学们,你们能求出结果来吗?(2)结合以上几个问题,你能试着总结一下该怎样列不等式求解呢?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向不同维度发展。这样,通过不断地分析、比较,学生就会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向新的未知领域探索。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再试试、再发现”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我们的教学常规之中,如果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面的教学渗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当然离不开教学实践。这不仅是因为它能唤起学生旺盛的学习张力,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能不断地激发学生高效地参与学习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喻芳.“简析名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艺术”[J].教育情报参考,2017(6):50.

[2]陈伟.“谈数学教学中的阅读”[J].实践新课程,2009(9):15.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探究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