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景教学的要点

2018-01-20海东兴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情景教学教学效率道德与法治

海东兴

摘 要:初中阶段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对学生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在传统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把文化课放在首位,忽视了道德与法治教育,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这样会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开展情景教学,能够更好地保证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切实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景教学;教学效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积极性。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学习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该注重情景导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景教学过程中,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切实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开展情景导入

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一些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会比较强。但是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比较枯燥,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教学中的内容更加真实、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如在学习《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课堂教学,播放身边关爱他人的事件,可以是公益活动,如种树、服务老人,也可以是社会活动,如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主动帮助同学解决难题等,结合生动优美的解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增强情景认知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中,教师永远难以像讲小说那样用引人入勝的情节,或者电视节目生动活泼的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还不够丰富,所以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例如,在学习家庭礼仪或者社交礼仪的时候,由于学生还没有过多地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学生脑海中没有形成完整的对社交礼仪的认识,这样在理解的时候就显得比较匮乏。这时候教师应该仔细地研究生活中各种实际交往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交礼仪,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情景理解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除了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应该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养。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实践环节。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的时候,应该针对某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在小组中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和走访,从而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这些方式对于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时候,教师可以模拟网络上的信息,可以是有益的信息,也可以是负面信息,通过两种对比,来考验学生面对负面信息时的态度,从而让学生知道面对负面信息时该如何处理,如何有效地避免沉迷网络。

四、巧用故事创设情景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故事可以给学生正确的启迪,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些内容,联想到自己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做,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重要方式。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故事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内容,结合有密切联系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在不断的思考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如在学习《做守法的公民》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故事,故事中讲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法盲对社会及个人的危害,以此来普及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让学生更加重视普法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景

许多时候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积累的经验都是从生活中获取的,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内容。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实际,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原理,更加深刻地思考如何把教材原理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可以置身于教师所创作的实际生活情景中,从而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有效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成为情景中的主人公。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教学的要求。如在学习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以班上的学生为主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情景中一个好朋友犯了错误,另一个朋友在考虑到底原不原谅他。通过弄清楚事实的真相之后,最终这个朋友原谅了犯错误的朋友,并且他们成为更加要好的朋友。通过这样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只有用心交友,真诚地与别人交心,才能够保证友谊之树常青。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这种情景,可以充分地引导学生,对友谊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情景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情况,结合初中生身体和心理的实际需要来设定教学情景,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安华锋.活动教学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初探[J].学周刊,2017.

[2]穆钰.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景教学教学效率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