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四读三环”阅读教学模式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启示

2018-01-20李春梅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三环黑板课文

李春梅

2012年之前城南中学的语文课堂,大部分教师一味地讲授灌输,一言堂,学生成了局外人,大部分学生都是坐在那里“听课”,左耳进右耳出,等下课,等放假。课后马上将老师灌输的知识抛到九霄云外了。学生不入门,成绩跟不上,连续几年中考语文成绩都不尽如人意。其根源就是教师不关注学生的体验、参与、探究、感知、情绪,视学生为容器,导致学生严重地被物化,而不是被人化。简单地说,学生学知识遭遇障碍,千山万水,欲达无望更别说造就人格,个性发展了。鉴于此,我们语文组经过深入调查,反复研究,学习了有关洋思、杜郎口先进教学理论,缜密推敲,决定进行彻底的教学改革,并逐步形成了城南中学语文教学模式。

这种初中语文“四读三环”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它有三个特点。特点一:“五步”从时间分配上突出“10+35”;特点二:“三环”从教学方法上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特点三:“四读”从學科特点突出语文学科“以读为主”。

“五步”是指每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基本上分为五个步骤来学习。指预读课文,初读课文、检测基础知识、精读课文、研读课文。

“四读”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预读、初读、精读、研读来突出语文教学的“以读为主”的特色。

“三环”是指每一“读”中,基本分为: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展示汇报(书面展示+口头展示)三个环节。

这几个环节不是绝然分开的,有时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这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活动总量(讲)不能超过10分钟,应讲得精要、精彩,点拨应适时、到位;学生的活动总量(练),不能低于30分钟,而且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课堂不能只是少数学生的舞台。在我们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都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教学模式,拘泥于教学模式,束缚于教学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

语文课堂“四读三环”重在通过预读、初读、精读、研读来突出语文教学“以读为主”的特色。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抓住了“读”,才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仅是主导,引导同学们,学生自己诵读,可以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也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在本堂课上,有十几个人分角色朗读,他们都积极参与,热情很高。所以上课时学生思想高度集中,既保证了课堂纪律,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朗读更有利于学生品味文学语言,进入情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朗读,需要相互协作,配合默契,才能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从而感染学生。“预读、初读、精读、研读”,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这种“四读三环”教学模式遵循了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权力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尽管学生基础有差异,智商有高低,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学生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精英培育到教育无类,由填鸭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课改课堂撤掉讲台,教师成为引导者、策划者、参与者、追问者、合作者;学生成为探究者、研讨者、体验者、表达者、创造者、成功者。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座位由原来的一条条一排排变为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采用“4-6、5-2、1-7、3-8”式座位编排法,每组7至8位同学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强强、强弱、弱弱搭配,师生之间、组别之间开展相互质疑、相互探究、相互融会、相互阅纳、相互补充、相互碰撞,达到百家争鸣,感染促进,双赢多赢。优生通过与对手切磋、“过招”增添新鲜血液,通过对弱生的帮扶,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进一步巩固、拓展方法技巧。弱生通过优等生的帮助,由迷茫变得清晰,将疑虑变成具体真实,尤其是通过诸多层次的立体式接触,实现了优等生的自尊,中等生的自强,学困生的自信,真可谓皆大欢喜,合作共赢。黑板也由原来的一块黑板变成了六块黑板。每个小组都有属于自己的展示天地,通过在黑板上书写,提高了学生的硬笔书法水平,有效地解决了人们普遍担心的计算机时代学生不会写汉字的问题。

“四读三环”课堂不仅把空间还给学生,还把时间也还给了学生。通过学习杜郎口中学的先进经验和自己的不断探索,我们提出了“10+35”,一节课中教师占用的时间等于或小于10分钟,学生占用的时间等于或大于35分钟。时间是检验学生是否是课堂主体的试金石。把空间和时间都还给学生,学生为了学习可以随意走动,到黑板上写、画、作、练;可以到其他同学或老师那里请教;学生有新的创作,有新的发现,可以在教室里大胆表演、辩论。课堂上学生自主发言,争问抢答,讨论热烈,辩论激烈,无拘无束,没有清规戒律,更看不到教师的一统天下,有的只是学生心灵相约、感情奔放,普通的学生要我学,优秀的学生我要学,杰出的学生要学我。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才会活起来,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就一定会好起来。

注:本文是常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2014年4月立项的市级课题“初中语文‘四读三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CDJYKY201418。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环黑板课文
擦黑板
三环填数
银三环(千里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背课文的小偷
三环陶瓷小镇
趣填三环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