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分类讨论注重通性通法

2018-01-20张新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1期

张新

摘 要:复习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类解题,注重传递提升学生素养的通性通法,是学生认知水平的确切量化,是学生解题思维的真相还原.

关键词:复习课;分类;通性通法

一、问题呈现

二、过程剪辑

10分钟后,该教师在教室内巡视了一圈后,开始讲评此题.我静观其变:看该教师是“就题论题”还是“归类总结”.如果选择前者,问题也许得到了解决,但学生可能是被动接受,仅会此题而已;如果选择后者,教师有效地进行点拨,分析问题所在,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该题的问题所在会浮出水面,以后若再出现类似的题,学生会迎刃而解.该教师选择了前者,就题论题,一带而过,我认为留下了很多缺憾.课后我们交流沟通,对此题我谈了个人的观点,也谈了以往教学中我是如何处理的,她听后表示认同.

三、解题赏析

笔者长期从事毕业班教学,对此类问题常注重其通性通法,减少题海战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倡“学会一题,求解一类”.下面我将此类题的常规通性通法的解法呈现出来,权作抛砖引玉.

题目:如图2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a,b),点P是x轴上任意一点,当△OAP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

思路分析:

问题1:等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问题2:等腰三角形有几种边?几种角?

不难回答:1.有三条边,三个角;

2.有两种边,两种角.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须依照问题2进行分类讨论(关键词:“几条”“几个”“几种”):

第一种情况:

若线段OA为等腰△OAP的腰时,具体又分两类(这里仅以a>b>0为例说明).

第二种情况:

若线段OA为等腰△OAP的底边时:

当然,我们在解决该题时,视点A在第一象限内.若详细分类,第一象限的点A还可分为三种情形:

(1)当a>b>0时,如图4所示;

(2)当b>a>0时,如图5所示;

(3)当a=b时,点A在直线y=x上.

对这三类情形,可分别通过具体的特例来练习说明.当然在(1)和(2)两种情形中,获取四个答案的解法大体相同,仅仅在图形的画法上有图4和图5这两种不同的画法;在建立勾股定理时有m2=b2+(a-m)2(圖4)和m2=b2+(m-a)2(图5)之区分.对于当a=b时的情形,图形更直观(图略),结果更简单.无论上述哪种情形,只要线段OA所在的位置在第一象限时,代入通式即可获取结果.

上述通性通法的解题思路,体现数学的思维品质,重在对问题本质、解法本质的理解,重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现在回头看问题呈现中的第(2)问,应该是水到渠成了,不过解决该题时,既要注意线段BC所在的位置,也要注意点M的限制条件,在此不再赘言。

四、教学反思

我认为通性通法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标准:(1)提升学生素养的通性通法;(2)学生认知水平的确切量化;(3)学生解题思维的真相还原.通过这三个标准筛选出的解法,学生上课必能听懂,在解题时也能用得上.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对学生而言,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是有限的,基本方法也是有限的,而所涉及的数学模型却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悟、去品,我想我们会领会其精髓的.这个“悟”正是我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重要过程,也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成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