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

2018-01-20樊涪彦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法历史课堂教学

樊涪彦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能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经过课堂实践,对一些探索性做法进行介绍。

一、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要兼顾学法指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为了使学法指导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实效性,教师必须在备课中兼顾学法指导,并加以精心设计,这是做好学法指导的前提条件。

1.对教学方案进行精心设计

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目标不再仅仅是教授学生书本知识,还需要教会学生探究历史真理的方法,使他们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事件,解决历史问题,从而增强个人的历史认识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根据相关的典型材料优化教学设计,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这是学好历史的关键。例如,在对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进行备课时,传统的教学设计包括四个方面:(1)对鸦片战争发生前中西方的社会状况进行对比。(2)鸦片的输入及其重大危害。(3)中国开展的禁烟运动。(4)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很全面,但不仅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鉴于此,教师应该根据相关资料优化教学设计:(1)中国与西方存在较大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林则徐是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代表,为何却被人们称为民族英雄?(传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理论。)(3)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和以后的抗英斗争?(传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原理。)(4)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授辩证关系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观点。)

2.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建设

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梳理,密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完整、层次清晰。这样就可以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知识简单化、系统化、网络化,形成一个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是学生整体掌握历史规律及时代特征的前提基础。

3.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作支持,历史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教师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着手:(1)利用现代化或者直观手段(如开展参观活动、呈现图像资料等),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发展,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2)通过相关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高尚品格等加强学生意志品格的教育。(3)利用具有典型性的历史材料,使学生形成正确且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最终在实践中运用历史知识。

二、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渗透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诸多环节中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情感交流的主要場所,备课中的教学设计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学法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近现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过程”的知识复习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述法,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探究“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冷战政策”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作用仅是为学生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

2.注重循序渐进的指导

学生历史认识能力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知识、方法和理论。学法指导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按部就班地进行。(1)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提供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天地。(2)要加强历史思维形成的指导,使学生能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3)通过题型的转化、知识的迁移去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强化学法的指导

学法指导仅仅靠课堂的45分钟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加强课外辅导,以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教授的学法,可以在课外进行实践和巩固,因此,课外辅导和强化学法指导不可或缺。

1.提供实践材料

提供实践材料主要是指针对课堂教学中传授的有关学法,向学生提供需要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提供有针对性的历史材料或有关学法指导的参考书籍等。

2.教师设疑与学生质疑相统一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疑问对于知识学习必不可少。教师的设疑主要指把教材中的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有一定深度,但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展开争论,同时为学生展示切入问题的角度。学生的质疑是指鼓励并指导学生善于质疑,勇于反思,并做到质疑要注重前提,解决要注重方法,以此使学生能够“学思结合”。

3.精心答疑解惑

发现问题往往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知识、理论等素养,还需要一定的技巧与方法。而方法和技巧的掌握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细致的指导。

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在具体的操作中并应结合课内课外实施,但要有所侧重。学法指导的终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使他们能积极自主地学习,自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熟练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与技能。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法历史课堂教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