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实施方向

2018-01-20武香萍赵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道德

武香萍+赵音

摘 要:感恩是我国社会道德、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基本内容道德准则,感恩教育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在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拥有感恩截德、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在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人们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对感恩这一美德逐渐淡化,出现忘恩负义、自私自利和感情冷漠的道德滑坡现象,加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变的更加凸显。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感恩课程、创建感恩教育基地和加强感恩教育网络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就如何增强感恩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道德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196-01

一、明確感恩教育的目标与层次性

在高等职业院校系统的实施感恩教育,需要学生明确感恩教育的目标。感恩教育的目标是指受教育者对感恩教育活动里预先设计的结果主观反映,是反映培养人的品德要求,对整个教育活动全过程有着导向、激励、选择和协调的作用。感恩教育的目标直接影响受教育者成为什么样道德的人,制约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育的实践。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现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责任感、有爱心和懂得知恩报恩的大学生。感恩教育目标就如同一个明灯照亮着感恩教育的开展方向,按照既定的目标有序进行。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不同学生对待感恩教育目标的理解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感恩平等的观念教育学生主动克服以自我为中心,锻炼推己及人的思维。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的去想着他人,学会交换立场,才能理解他人,逐步懂得感恩的真正意义。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感恩意识。在提升学生感恩意识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明白生来所拥有的一切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需要明白自己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劳动,来感激自己的父母,学会积极主动的去施恩和报恩。在校期间还需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学习了感恩的知识,但是无法真心的去感恩和施恩,这是因为受到情感问题的阻挠。在职业教育中,学生和教师需要重视经验与情感交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内化、经验交流和分享见解,一起提高。把学生的感恩意识转变成报恩行为,让学生把感恩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生活身边事情之中。高职院校在感恩教育里需要有层次开展感恩系列活动,每个年级层次不同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不同,在感恩教育活动应当区别对待,让学生逐渐从有感恩心,转变成为具有施恩能力的感恩行为,课堂教学是知恩和识恩的主战场,课外活动是感恩的感受渠道,社会实践是施恩和报恩的实践场所。

二、重视感恩教育内容的全面开展

高等职业院校的感恩教育体系需要全面性和系统化,在内容设置上应包含对朋友的友善、对同学的关爱、对老师的尊敬、最父母的孝顺、对集体的信任、对自然的保护、对家长的感念、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奉献等内容。在内容上,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对我国传统感恩文化、感恩的生态环境、珍爱生命、挫折教育等方面具体开展。让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感恩教育的全面教育,培养成拥有传统美德、维持自身与大自然生态平衡、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三、增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感恩教育课程

感恩教育是情感培养形式之一,需要在教育中的主动引导。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感恩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心灵和精神上得到洗涤,学生学会感恩,从而获得社会认同,也会获得快乐。目前,思想政治课程是学生获得感恩教育的主要来源,但没有专门设立感恩教育课,课程教学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环节薄弱。所以,感恩教育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里的重要部分,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形式。高等职业院校中《三生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是感恩教育里的显现,教授该课程学生的教师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授课环节中,可以分阶段、分层次、适量、适度的传授感恩知识。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单一的授课形式已无法满足,开展感恩教育需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显性课程基础上融入隐性的教学结合,形成良好的感恩观念。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定期进行专题感恩教育,从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热点出发,融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特点,把相关学习内容整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活动。

感恩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大力继承和发扬;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塑造完美人格、完善人的生命;感恩教育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子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当中,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必须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与学生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感恩教育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还要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想要引导学生感恩,就要依照教师这一工作的性质,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自己本身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教育者在施教育人的过程中,必须以满腔热情和真挚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感恩意识。在感恩教育中加入真实情感的流露,拨动了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对于加强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比其他任何华而不实说教都要有效。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B181。

参考文献:

[1]李卫锋,王维国.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新视野[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恩感恩教育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