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运用研究

2018-01-20杜九红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肢体语言运用作用

杜九红

摘 要:电影《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是法国导演热内第二次拍摄英文电影,这部影片的对话环境是英文,背景环境是美国,观看之初会让人怀疑是否能从中找到法国电影的特征,但这种疑虑很快就会消失。导演以法国人的拍摄方法和角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家庭的故事。除了电影的取景,影片带有浓烈的导演个人特色和典型的法国电影特色。

关键词:导演创作;肢体语言;作用;运用

中图分类号:J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121-01

就戏剧表演而言,肢体语言是传递人物情感以及状态的重要媒介,这一点在戏剧导演创作中同样有所体现。从概念上来说,肢体语言主要指的是人体躯干以及四肢的动作语言,应该将其归于形体语言的范畴之中。良好的戏剧演员能够在表演中运用好肢体语言,而良好的剧本创作者也能够在塑造故事时考虑到肢体语言对整体剧本情节的推进作用。

一、戏剧导演创作中运用肢体语言的必要性

要让肢体语言在戏剧创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摆正对于肢体语言的认识,并且在创作时给予其特别的关注,即发挥好“思想认识对于行动的引导作用”。①戏剧是一门行动的艺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只有真正调动起一切可利用的因素为角色服务,自身所塑造的人物才能够鲜活、立体。肢体语言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肢体语言能够帮助演员更好的了解人物内涵,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思想。

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分为动作以及心理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内容是互相依存、相互统一的。具体来说,动作是心理的外放,而心理则是动作的支撑,缺少了任何一个部分表演都不会完整。而戏剧创作则是剧本诞生的起点,此环节中也必须运用肢体语言,“由内而外”的去创作剧本,这样的故事观众才更容易接受。单纯的从动作出发创作戏剧,少了心理层面的支撑,会使得戏剧没有灵魂。一味的追求心理层面的精雕细琢,则会使得所创作的戏剧“格格不入”。②因此戏剧创作中需要重视肢体语言的运用,这里所说的肢体语言主要指的是演员在表演时所用到的肢体语言以及导演在排戏时所用到的肢体语言两部分内容。

二、导演的戏剧创作

导演是剧本最准确的诠释者,是戏剧创作的灵魂。导演能够在演员诠释演绎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演出风格以及人物特征,所以它有权利对剧本进行修改,也有义务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让排练达到最佳效果。③我们可以将导演对戏剧的创造理解为“二度创造”,它需要导演在了解剧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演员以及各部门的长处,这样才能够把一个完整的剧目搬上舞台。再者,导演不能单纯的把演员当作工具,要引导帮助演员塑造人物,引导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这同样也是在创作中运用肢体语言的关键,给演员营造出必要的发挥空间,在演员创作的基础之上完成导演对于剧目的创作,让其由表及里的与戏剧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

导演还应该具备鉴别演员表演真伪的能力,以此来帮助演员在表演中去伪存真,进而升华自身的表演。具体到肢体语言的运用,既要发挥好肢体语言的作用,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使得表演过于浮夸。最后导演对于剧本基调的掌控也与肢体语言的运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音乐、灯光以及舞美的配合之下还原剧本的精髓,真正用形神兼备的表演来打动观众,而不应该一味的追求舞台效果而忽视了表演的内涵。

三、肢体语言的基本概述

只有在准确理解肢体语言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在戏剧创作中用好肢体语言,否则只会影响戏剧的实际表演效果。具体来说,肢体语言由以下内容构成。

(一)外在形式

肢体语言的外在形式主要包括步法、四肢动作以及手势等内容。其外在形式是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以戏曲表演为例,“唱、念、做、打”中的“做”与“打”便是肢体语言的外在形式,“手、眼、身、法、步”中的“手、身、步”同样是肢体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④

(二)如何在戏剧导演创作中运用肢体语言

基于戏剧导演学的角度分析,以下三种方法都能够在其导演创作过程中运用肢体语言:首先直接运用。这种方法最简单,也最为常用,只要演员在排演或者表演时能够重视细节,敢于突破旧有的表演思路,像如简单的招手、挥手、跑、跳、蹲、爬以及跌倒等动作便能够为表演增色,进而突出人物的特征。其次借助于舞台调度也能够运用肢体语言 。舞台调度主要指的是舞台上人物位置的调整以及移动,导演借助于舞台调动能够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优化舞台之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更能够突出戏剧的张力,进而提高其艺术水准。它依托于真实生活展开,却又不等同于真实生活,这便是人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为例,主角“徐九经”第一次出场时的舞台调度就非常具有代表意义:伴随着撕钹声行进,走至舞台中央之后又迅速移至舞台左侧,后转身“亮相”。在位于舞台左侧歪脖树的映衬下,主角“徐九经”其貌不扬但身负重任的形象便活跃在了观众眼前。最后是肢体语言的停顿。虽说肢体语言的停顿属于整体舞台停顿的范畴,但其停顿往往能够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动作上的静止往往伴随的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只有做到这一点,“停顿”才能够发挥应有的效果。以《浮士德》这篇话剧为例,徐晓钟导演在创作这出话剧时便在情节的关键转折点应用了大量的停顿:浮士德在朋友的“帮助”下顺利进入监狱,想把已经怀孕的情人“甘蕾青”从监狱中救出来。但“甘蕾青”却因为察觉到了“浮士德”劫狱的真实动机而拒绝了他。此时“浮士德”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其一同进入监狱的朋友梅菲斯特也毫无办法,只能无助的向浮士德深处双手。此时“浮士德”、“梅菲斯特”以及“甘蕾青”的心中都无法平静,而导演在创作这段情节时却“反其道而行之”,使用了长达八十九秒的停顿,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丰富肢体语言的情感内涵

肢体语言的情感内涵越丰富,也就越有意味,就更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表演效果,所以丰富肢体语言的情感内涵也是应用肢体语言的关键。导演在戏剧创作中,要有意识的重视这部分内容,在设计动作时要考虑到其背后的情感价值。作为演员也要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想象一下自己置于当时的情景之下会做出各种反映,尝试观看并且学习业内前辈的表演,学习他们借助肢体语言来展示人物内心方法和技巧。可以从模仿开始,但在模仿之余应该加入自己的体会,这样才能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创新。此外,多余其他演员交流,也能够灵活自身对于肢体语言的运用。基于以上现状,导演在创作时才能够把控制肢体语言、动作方面的细节,进而在肢体语言中注入情感,提高剧目的艺术水准。

以话剧《北京人》为例,奶妈从乡下带回来了两只信鸽,打算将其送给文清,但信鸽却在路上飞走了一只。此时的文清已经与思懿结婚了。当爱慕文清的愫方独自一人面对鸽子笼时,便开始感怀自己的处境,同时她也在挂念着如那只飞走的信鸽一样“离家出走”的文清。内心的情绪慢慢发酵,她下意识的举起了鸽笼,一动不动的在凝视着里面的信鸽。⑤这时她内心的情感已经无法单纯的用语言表达,这一个动作便是最好的诠释。而演员在表演时,一定要注意体会这一肢体语言的情感内涵,控制好表演時的节奏,将其中的情感尽可能完整的呈现给观众。

五、结语

对戏剧创作而言,如果能够在其中用好肢体语言便能够为剧目增色,提高其艺术水准。因此作为戏剧导演,在创作时一定要注意肢体语言的把控。应该立足于演员的实际表演,引导其用好肢体语言,展示出人物的灵魂。

上文中笔者对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运用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旨在对相关工作的完善有所帮助。

注释:

①宁辉.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运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7(2

0):59.

②王帅.探讨肢体语言在戏剧导演创作中的巧妙应用[J].戏剧之家,2016(11):43.

③蔡雨桐.戏剧肢体语言的潜在力量——浅谈《有人将至》肢体语言对剧本意蕴的深化[J].戏剧文学,2016(02):126-129.

④于晔.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运用的研究[J].艺术教育,2015(07):211.

⑤杨硕.开掘戏剧表演的肢体语言[J].当代戏剧,2014(02):25-28.endprint

猜你喜欢

肢体语言运用作用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