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众审美经验视域中的微电影类型划分

2018-01-20尹航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微电影

尹航

摘 要:立足文艺美学的研究视域,从创作目的与观众审美经验的视角加以审视,目前的微电影可以划分出商业广告、社会公益和艺术创作三大基本类型。前两者本质上具有实用性与直接功利性,往往将观众的审美注意最终转移;而后者具有超越性与非功利性,促成观众观影过程的纯粹的审美经验。但不论呈现为哪种类型,微电影都能够巧妙地将主体的创作意图嵌套于艺术化、审美化的叙事外衣,体现了这门新兴的艺术形态高度的包蕴性与强烈的感染力。

关键词:微电影;商业广告型;社会公益型;艺术创作型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118-01

微电影从其诞生到发展至今,短时间内已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展示出十足蓬勃的朝气与活力。立足文艺美学的研究视域,从创作目的与观众审美经验的视角加以审视,目前微电影可划分为三大基本类型,即商业广告型、社会公益型与艺术创作型。从创作目的上看,前两者在本质上秉持功利目的,意欲达到实用性效果,而后者则具有较强的超越性与非功利性;从观众的审美经验上看,前两者以艺术的审美欣赏为过程而最终将观众的注意引向实用与功利,而后者则在心无旁骛的艺术与审美追求中生成观众纯粹的审美经验。

一、商业广告型微电影

微电影诞生之初,是以广告宣传为自己的直接目标与根本使命的。它以促进产品销售为拍摄目的,以宣传产品的主打功能和企业的文化形象为主旨思想,将盈利性的本质潜藏于艺术性的外衣之内。

(一)“拍得像电影的更高级别的广告”

被认为是“标志着中国微电影诞生”的《一触即发》,其实质就是以商业间谍盗取机密情报的故事为外形的一款汽车广告。影片时长虽只有一分半钟,却具有国际动作大片水准。特别是男主角熟练操控高科技豪华坐驾轻松摆脱敌人追捕的情节,惊险刺激,震撼力强大。但片尾处的广告语却揭示了该片的“真实面目”——通过戏剧性的情节全面展示主角坐驾的性能优势,为该款车型打广告。所以,此类微电影实为一种“拍得像电影的更高级别的广告”,以电影为名而行营销之事。

(二)商业广告型微电影的艺术追求

商业广告型微电影虽然本质是广告,却具有强烈的艺术品质。它远远不止一种营销手段,而是商业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正是艺术化的表达方式,使这种广告由“硬”变“软”,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为达到最佳营销效果,商业广告型微电影的拍摄往往对其艺术效果十分重视。《一触即发》不吝重金请来了戛纳电影节金狮奖得主、世界级导演Frank Vroegop和世界顶尖的专业航拍团队联袂制作。足见这部微电影对艺术品质的要求。

从《一触即发》一炮打响开始,商业广告型微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快速繁荣。各大知名商家纷纷推出以自己品牌形象为主角的电影短片,风格不一却精品频现。其艺术构思层出不穷,创意十足,且不乏深意,令人大饱眼福又获得精神洗礼。东芝LED灯泡的创意广告《十年》以剪影动画的形式,将视角锁定于普通人家的落地窗口,在短短一分五十八秒的时间里展示了主人公十年间单身、恋爱、结婚、生子、家庭美满幸福的过程。画面简单却精炼,故事平淡却温馨,氛围平常却温暖,喻示此款灯泡真正融入了大众的生活。在紧凑的叙事中有楚楚心酸更有蓬勃的基调,有感性的体验更有理性的思索,融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

二、社会公益型微电影

社会公益型微电影以宣传社会公益理念为拍摄目的,以倡导主流道德风尚为主旨思想,融教化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如果说商业广告型微电影是一种营销手段,那么社会公益型微电影则是一种教化方式。前者重在营利,后者重在公益,将主旨意图消然融入艺术过程,充分发挥電影艺术的寓教于乐优势,追求传统说教方式所无法达到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一)对公共道德的启发与倡导

王岽鉴导演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微电影《交易》,讲述了小女孩彤彤因筹钱为母亲治病而甘愿卖掉自己的悲惨故事。本片拍摄于郭美美事件造成慈善信誉危机之后,试图劝导大众重建对慈善事业的热情。本来十分生硬的说教内容如暖春的雨露一点点浸入观者的心田,取得强烈的认同感,水到渠成,有效地影响到后者的观念。

(二)对人性的哲学思考

社会公益型微电影的主旨思想,有时还会触及人性的深处,引起观者的哲思。微电影《黑洞》便是这样一部力作。影片不到三分钟,却将人性的丑态揭露无遗。夜半时分,一名加班的公司职员发现了一张打印纸的具有穿透性黑洞,在把纸贴在自动售货机上免费获取了零食后,贪婪地把手伸向了公司的保险柜,进而整个人爬进保险柜去搬取更多的钞票。不料此时纸张突然滑落,职员被困住,无论怎样呼救也无济于事。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却已经言说太多。黑洞正如同人类的欲望,张着那血盆大口,贪婪吞噬,永不满足。然而主人公那窘迫的结局,却意谓着贪婪之人必得悲剧收场。影片通过奇幻的想象、荒诞的情节和讽刺的基调,警示观众引以为戒,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三、艺术创作型微电影

与商业广告型和社会公益型不同,艺术创作型微电影没有直接或明确的功利目的,而是指向纯粹的审美追求。它以直观的情节性影像体验为外衣,以真挚的情感性与深刻的思想性为内涵,从而融艺术的创造性与审美的提升性为一体。

从这个意义上看,作为一门艺术形态,此种类型当为最纯粹意义上的微电影。

(一)超功利的艺术创作理念

与传统电影一样,艺术创作型的微电影可见多种类型。情感关怀类、青春励志类、哲理思辨类、科学幻想类、犯罪悬疑类等等不胜枚举。而随着艺术创意的无限更新,其类型有不断丰富的趋势。这些作品虽然篇幅短小,但其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却毫不逊色。

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微电影”的法国影片《调音师》,时长只有十三分三十六秒,却汇集了剧情、悬疑与惊悚多种元素。影片讲述了钢琴天才阿德里安在大赛失利后成为钢琴调音师,靠装扮成盲人赚取更多的客户和礼遇,却因此在一次上门服务中阴差阳错地成了一桩谋杀事件的目击者。也没有什么特别高深宏大的道理等待他们在豁然开朗中去顿悟,而就是在单纯的审美静观中体验情节本身的辗转变化与叙事手段的创意巧妙。

可以说,在目前方兴未艾、数量庞大的微电影作品中,艺术创作型微电影真正体现了属于艺术本身的无目的性、超越性以及审美愉悦性。如果说商业广告型微电影的叙事方式与拍摄手法处处受到产品性能展示的制约,而这正是回归到了微电影作为电影艺术和一种审美形态的本来意义。

(二)对艺术本性的深层探索

当然,这并不是说此类微电影是单纯以肤浅的感官刺激与快感取悦受众的。诚然,拿《调音师》来说,影片确实依靠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古怪个性的人物形象以及个别令人“惊奇”的噱头夺人眼球,但该片的魅力并不完全在此。还是对故事内蕴的发掘把握,《调音师》都已超出了纯粹感官的愉快,而上升到纯艺术王国与纯审美范畴的超脱体验。

与《调音师》的基调完全不同,《符号》则是一部时长十二分三十一秒的轻喜剧,以一段妙趣横生的写字楼恋情向人们展示了爱对人性的巨大救赎力量。全片格调轻松自如,节奏紧凑,通过男女主角借以传情达意的一个个符号推进情节步步递进,最终引人入胜、达至高潮。而那些如同月老与红娘的符号,则充分暗示着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契机,给这个充满隔膜而单向度的现代社会投递去一丝阳光般的希望。

影片对符号出神入化的艺术性运用,充分具象化了其“有意味的形式”的内涵,显示出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是对艺术深层规律的成功探索与体现。

参考文献:

[1]杨晓林等.微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2]向北.微电影:迎合时代的宠儿[J].市场观察,2011(08).

[3]杨晓林等.微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电影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分析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