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对作曲技法的认识与提高

2018-01-20李树林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作曲音乐创作作曲家

李树林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高质量音乐追求的气氛也越发的浓重,所以创造音乐的思想应该与时俱进,作曲技巧也应该得到创新,对音乐作品创作思想与作曲技法做出研究。?

关键词:作曲;技法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106-01

作曲就是音乐创作。音乐创作是一种创造,这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为音乐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作曲技法的探索范围很广:既要探索作品思想感情内容和音乐形式的统一,又要探索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内在情绪的表达。我国专业音乐创作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对我国传统音乐的搜集、研究与运用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作曲家要作曲还得下功夫去探索一定的技法,对已掌握的基本技术理论作灵活的运用。我国作曲家在创作中吸收了西方現代音乐的创新精神,又不拘泥于对某些现代技法的直接运用。

一、新节奏的处理方法

1.民间《鱼合八》节奏的运用。董忠良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第一、二期发表连载的《我国民族音乐的数列结构》(上、下),指出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中奇异的节奏和我国民间吹打乐中的《螺蛳结顶》相通。详细介绍了民间音乐中的《鱼合八》结构。《鱼合八》节奏变化较多,引起很多作曲家的兴趣。

2.朝鲜族传统音乐中“长短”的运用。在我国历史悠久的音乐遗产中,的确蕴藏着值得自豪的异常丰富的节奏因素,期待作曲家去发掘运用。朝鲜族传统音乐中的“长短”,有几十种节奏形式及变形。其中不仅有和上述近似的节拍,重音位置也有种种变化。朝鲜族作曲家权吉浩用“长短”节奏创作的钢琴曲《长短的组合》节奏变化很丰富,其第一段有欢快的《噔得孔》“长短”。

3.“数控”的节奏处理方法。于京军的钢琴《即兴曲》为了避免节奏的呆板,按自己制定的数的顺序控制节奏。

彭志敏的钢琴曲《风景系列》按菲波拉齐数列控制其节奏。全曲一千个十六分音符,高潮点正好出现在黄金分割点第六百一十八个十六分音符中,表现了作曲家理性思维的精密。

4.现代音乐创作有时把节奏用作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谭盾1992年创作的管弦乐曲《死与火》(与保罗?克利的对话),曲中音型节奏的紧缩与变化,是推动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和声与复调技法

模仿复调的手法在此曲中用的很多。在弦乐、铜管与木管组中有60%左右的内容都是模仿复调的片段,其中弦乐组最常见的是按顺置法由低到高地模仿。此曲中也常用倒影卡农,此例中既用了同步倒影卡农(倒影轴为C),又用了相隔一小节的倒影卡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部作品采用的是泛调性与无调性写法,但并不是就不需要作曲家考虑各声部结合后形成的音程、和弦或和音形态,否则很难实现作品的统一。通过分析这部作品,可以发现作曲家特别重视对和声的控制,以实现作品的有机统一,其最突出的手法是使用音集。乐曲在开始第一小节处便由乐队奏出了全曲的基本音高集合:集合名称为6-Z46,音级为“0、1、2、4、6、9”,音程函量为“2、3、3、2、2、1”,即里面有2个半音、3个全音、3个小三度、2个大三度、2个纯四度、1个增四度。同时,这个音集结构也可以理解为附加大二度与小七度的大七和弦。全曲始终贯穿着这个音集,当然,有时是以它的子集形式出现,如在第10-11小节,竖琴、钢琴、钟琴、颤音琴声部,采用此音集的完整形式进行写作。

三、配器技法

《The Green Walk》描写的是声势浩大的环保游行,然而作曲家却没有采用浪漫主义时期那种规模宏大的三管或四管编制。相反,他采用了新古典主义室内交响乐形式的单管编制:1支长笛(兼短笛),双簧管、单簧管与大管各1支;圆号、小号、长号与大号各1支;3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各1把;钢琴、竖琴各1架;4个打击乐手。作曲家采用这样的编制,也许是因为这部作品很多地方都采用了现代演奏法,再加上它的节奏相对较难把握,只有乐队首席才能很好地演奏。除了演奏法方面之外,作曲家也善于利用管弦乐队乐器的不同音区的有不同音色特点这一现象。比如在乐曲的开始和末尾处作曲家使用了长笛不常用的低音区,再配合其极具东方神韵的吟音,其音色极似箫声。再如,作曲家在竖琴的低音区使用极强力度的音块奏法,产生了雷鸣般的轰隆声,有效地表现了游行队伍的气势。此外,乐曲中还多处使用了铜管乐器的滑音奏法,产生了特别有趣的音响效果,比如乐曲第1、6小节由长号演奏跨越两个八度的滑音(E到e1)给乐曲开始处的两个乐句增加了特别醒目的“句头”,笫35-42小节由铜管组演奏的二度滑音甚至模仿出了猫声,使音乐增加了不少情趣。

四、结语

音乐能使一个民族具有凝聚力,音乐能代替大众呐喊,鼓舞人心。新时代的发展,音乐会起着更大的作用,所以要从音乐创作思想上要开拓创新,在音乐作曲技巧上独具风格。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为使东方之音源远流长,我们要加强音乐教育,从创作、理论、教育、演奏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巩固教育,这样才能使音乐在民族中传递下去,在国际上发扬光大,独具中国风派。

参考文献:

[1]兴德米特,罗忠镩.作曲技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2]姚恒璐.鲁托斯拉夫斯基主要作曲技法论点摘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曲音乐创作作曲家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邀你来我家
作曲心语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George Gershwin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