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雅美”

2018-01-20郭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古雅

郭佳

摘 要:王国维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文中,从审美形式上界定了“古雅”主要属于艺术形式美,而不存在于自然之中。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析“古雅”,进而探讨美学意义上的“古雅美”。

关键词:古雅;古雅美;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79-02

“古雅”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而被人们认识,得益于近代的王国维先生赋予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因而,只有深入探析王国维先生的“古雅”说,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解读美学意义上的“古雅美”。

一、王国维的“古雅”

(一)“古雅”之概念解析

古雅本就是中国特有的美学概念之一,无论是“古”、“雅”,还是“古雅”在中国美学的语境中都从不缺乏相关论述。①而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作为美学范畴的“古雅”并不单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是极大地受到西方美学思想家康德、叔本华的影响。那么,先生所言的”古雅“究竟为何?

综观《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他虽没有集中、准确地对这一概念下完整定义,但文中对“古雅”进行概括性描述的判断句却比比皆是。开篇便写到:

“美术者天才之制作也”,此自汗德以来百余年间学者之定论也。然天下之物,有决非真正之美术品,而又决非利用品者。又其制作之人,决非必为天才,而吾人之视之也,若与天才所制作之美术无异者,无以名之,名之曰“古雅”。②

很显然,王国维认为康德把一切艺术品都归之于天才之作,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事实上,一切艺术家、甚至是一些非艺术家的普通人,并非都是天才,却都可以创作出艺术作品,且这些艺术作品给人的美感也许并不输给所谓天才的作品给人带去的美感;反之,即使是天才,他们创作出的作品并非都称得上“真正之美术”,即既不属于优美,亦不属于宏壮,这正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古雅”。“古雅”这一艺术美的范畴,概括了非天才之作和天才的非优美、非宏壮之作的特点与规律,只存于艺术之中,而不存在于社会、自然之中,但与优美、宏壮却不是截然对立的。而后,王国维先生更为系统地阐释了何为“古雅”,并提出以下论点:

除吾人之感情外,凡属于美之对象者,皆形式而非材质也。而一切形式之美,又不可无他形式以表之。惟经过此第二之形式,斯美者愈增其美,而吾人之所谓古雅,即此第二种之形式。即形式无优美与宏壮之属性者,亦因此第二形式故,而得一种独立之价值。故古雅者,可谓之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也。③

王国维先生把西方美学范畴中的“优美”与“宏壮”引人到中国传统美学中来:借用康德的观念,在阐释“古雅”概念之前,他首先认为一切之美皆为形式之美,继而提出优美是形式的对称变化及调和,宏壮则是无形式之形式唤起的情感。所谓“一切之美”既包括自然美,又包括人工创造出的艺术美。当人们不满足于天地孕育而生的自然美,便着手创造人为介入而生的艺术美。而这种人为创造而出的美的形式,正是王国维先生所指的古雅——“古雅者,可谓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也”。由此,先生将优美、宏壮称为“第一形式”,即美的对象;将古雅称之为“第二形式”,即美的对象的表现形式。

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古雅”概念的宏观分析,即“古雅”是一个关于形式美的美学范畴,用以表述非自然美的艺术之美,是 “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于是,本身不美的事物,一旦以古雅的形式显现,便别有一番滋味。

(二)“古雅”之本质分析

首先,“古雅”是一种美,是王国维先生审美无功利的审美本质论的体现。这种审美无功利的观点正是来源于康德和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从四个方面规定了美的本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关于美的质的规定。康德说,“一个审美判断,只要是掺杂了丝毫的利害计较,就会是很偏私的,而不是单纯的审美判断。”④而对叔本华而言,美的无功利性则是美的唯一条件。王国维先生正式据此给“古雅”定性的:“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也。”由此,从质的规定来说,“古雅”如同优美和宏壮一样,无关于一切外在利害得失,使人们彻底摆脱生活中一切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超脱出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以一颗宁静平和、与世无争的心去感知世间万物,将自己与外物融为一体,切身去体会其内在、纯粹之美。⑤

其次,“古雅”又是迥别于西方审美形态的一种艺术品质——它与优美、宏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美的量的规定性来看,优美与宏壮既存在于自然中、又存在于艺术中,具有审美的先天性和普遍性;而古雅仅存在于艺术中,且每个创作艺术品的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视角和后天通过学习习得的、不同层次的审美能力,因而它具有审美的后天性和特殊性,从而可以使人们欣赏到自然美以外的、多种多样的美,并从中寻找自己心灵的归宿和寄托。

这不仅把古雅和优美、宏壮作了区分,也凸显了古雅与艺术之间的联系:作为“第二形式”的古雅是以自然为基础、对事物的形式进行艺术表现的形式。较之于优美和宏壮,古雅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够给人们带去不同的审美体验。

二、“古雅”的审美内涵

通常意义上,人们把“古”视作“传统、过去”之意,“以古为美”更是一度成为人们的一种审美价值。这种现象不仅表达了人们对于过去的追忆,也表达了他们想要超越现实生活的烦扰,去感受最真实的愉悦感的美好向往。

与“古”相比,“雅”则更能带给人審美体验,正如很多人提到“雅”都会自然而然想到“高雅”“优雅”“雅致”等词。就其本意而言:

首先,雅的人格,所谓“人格诚高”的“德性”。诚高的人格所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两大类型——伦理人格和自然人格,它们超越现实苦难而为人类的悲剧命运寻找解脱的宇宙情怀,这就是“趣味”的来源。这与叔本华“艺术是人生暂时解脱痛苦的方式”的哲学观点不谋而合;

其次,雅的修养,即“学问诚博”。古雅的欣赏、判断、创造是后天的,特殊的、其能力由修养得之,艺术欣赏和创作的修养,是雅的人格凝结为“趣味”的中介;endprint

再次,雅的风格,雅的人格修养寄托于特定的艺术形式,物化为“趣味”,凝呈为雅的艺术风格;最后,雅的价值。雅的艺术使人远离物质利害,摆脱痛苦而得“暂时之和平”。⑥这恰巧也印证了康德超功利的审美判断——只有抛开一切外在利益得失的束缚,将自己完全置身到审美对象之中,与其合二为一,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种最纯粹的美。

综观“雅”的本义,其人格到其价值,终归指向的都是人生苦痛的暂时解脱。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说道:“意志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其本身就意味着痛苦。于是任何人生彻底都是在欲望和达到欲望之间消逝的。”在他看来,人若要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就要否定意志,但这又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人们只有通过审美来暂时泯灭意志,从而使痛苦能够在艺术之中得到暂时的缓解。

因而,所谓“古雅”,就是在“古”和“雅”的审美价值基础之上获得了其独特的审美内涵。

首先,古雅表达了人们要超越现实生活的烦扰、进入纯粹美好的审美之境的美好追求;

其次,古雅能激励人们努力培養自己创造美的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使得人们创造出的艺术品能给审美主体带去轻松愉悦的审美感觉,进而帮助其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暂获心灵的自由和性情的陶冶。

三、美学意义上的“古雅美”

“古雅”一词,从字义上来说是古朴典雅、高尚美好的意思。⑦王国维先生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引入了审美范畴,将其称为“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即他所谓的“第二形式”。在王国维先生看来,古雅美可以不是客观事物自身内在的优美和宏壮,即自然美;也不是直接描述客观事物的、真正的艺术美,但它却能通过自身独特的“古雅”趣味唤起观者心中的美感,给他们带去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和感觉,使得他们虽然置身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现实世界,却好像进入了一种空灵澄澈的艺术审美之境。

在王国维先生看来,古雅美因人因时而定,不具有所谓的普世性。但它却能超越时代的好恶,使审美主体生发出和谐、宁静的感觉同时,获得美的体验。也正是因为古雅美的存在,我们赖以生活的世界才能呈现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繁荣景象。

注释:

①符晓. 论王国维之“古雅”[J]. 长春大学学报,2012(03):363.

②聂振斌.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王国维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0.

③聂振斌.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王国维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1.

④康德,朱光潜(译).判断力批判,西方美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52.

⑤闫峰. 古雅在中国美学上的位置[D]. 广州:暨南大学,2012.

⑥柯尊全.王国维的古雅理论[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3(05):45.

⑦“古雅美”的构成因素[J]. 文艺理论研究,1982:186.

参考文献:

[1]康德,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康德,朱光潜(译).判断力批判[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聂振斌.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王国维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2009.

[4]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符晓.论王国维之“古雅”[J].长春大学学报,2012(03).

[7]周仁政.“古雅”说与王国维的审美范畴论[J].江苏社会科学,1997(01).

[8]王维新.王国维的“古雅说”美学意蕴论析[J].文史博览,2005(18).

[9]柯尊全.王国维的古雅理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3(05).

[10]汪文忠,王国维.“古雅”说的美学解读[J].合肥学院学报,2009(02).

[11]闫峰.古雅在中国美学上的位置[D].广州:暨南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雅
Two different emission enhancement of trans-stilbene crystal under high pressure: Different evolution of structure
我的敖鲁古雅(外一首)
古雅意韵华安玉
古雅意韵华安玉[九龙壁]
古雅之物 清冷之味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幽 景
时光雕刻的古雅之美
对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古籍整理
论王国维之“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