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的特点及艺术内涵探究

2018-01-20周荷娣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特点

周荷娣

摘 要:充分利用紫砂泥可塑性的优势,把壶艺师们丰富的艺术想象立体化。作为茶具紫砂壶,它厚薄有度,端握顺手,注茗流畅,用来得心应手。作为壶艺,它集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于一身,园器骨肉亭匀,珠圆玉润。

关键词:特点;艺术内涵;紫砂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46-01

宜兴紫砂制壶艺术却能历经几千年的风雨而依然得以传承,甚至出现了一壶难求的景象。

现代紫砂设计如何发挥材质的审美功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实践,并产生了不同的设计思潮和风格,有的向往大自然,产品设计返朴归真,有的追求现代节奏。产品设计除造型明快外,在泥料的运用上多用暖色调;有的设计思想强调保留传统材料的本色,多用调砂来表现过去。再就是泥料的运用和造型,要充分表达出产品的个性。正如一个人的仪表首先要注意如何表现他的内在气质和个性,一把壶的造型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突出材料的质感。

泥料经过洗泥、风化、粉碎,润适、陈腐,然后再配土、踏炼方成可用于茶壶制作的“熟泥”。紫砂泥料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坯体的干燥与煅烧的收缩率小。这满足了工艺设计多样化的要求,也丰富了紫砂壶的造型种类。工艺师们大胆创新,将几种泥料通过不同的配比混合,并在泥料中加入适度的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使泥料更具表现力。紫砂泥的这种独特的泥料品质是其它陶土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紫砂壶的气孔微细,密度高,用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尽得真香真味;其良好的透气性能,使所泡出的茶不易变味,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即使壶内壁不刷,沏出的茶汤也绝无异味;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好,泡茶不会烫手,更不会因受热而裂,经久耐用,气韵温雅。

紫砂工艺陶造型多姿多彩,在整个陶瓷行业中是绝无仅有的,“圆中见规,方中见矩”。除得天独厚的材质因素外,继承并且发展传统的成型技法是最重要的原因。圆器的打身筒和方器的镶身筒手法,有别于瓷器制作的转轮法,是一种巧妙运用材质的可塑性独特的工艺技术。紫砂壶的早期制品,从宋代延续至明正德、嘉靖、万历年,跟着饮茶、品茶、论茶风气之盛行,制壶技艺变化很大,从煮茶的大壶转变为文玩小壶,以及其它的美术作品相应得到发展。然而,明代以前紫砂的名手,不见于籍典,器上亦不留名。自明正德以后,巨匠名手见于籍典或留名于壶的就大有人在了。紫砂艺术的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作者根据一定的理性原则与一定的审美原则将紫砂原料的形态进行有益的转换。紫砂陶艺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具有丰富文雅的造型语言,独特的风格,交流的艺术表现感人的艺术魅力,因而成为独具品位的文化形态,丰富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由于紫砂泥的相关特性,其可塑性适宜造型审美的变化,可使茶的色、香、味得到最佳发挥,是茶壶的最佳材质。因而紫砂壶被精于品茶的文人墨客、士大夫钟爱,并积极参与,赋予了其工艺美术品的性质。大诗人苏东坡,在谪居宜兴时,不仅好茶爱壶,并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的紫砂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品茶赏壶,悠然自得。为了称颂其对紫砂壶的贡献,后人把他设计的提梁壶定名为“东坡壶”,历代制作,相沿至今。紫砂壶,生来就是文人雅士的通灵宝玉。

紫砂壶的另一个艺术特点就是以自身的造型变化和色泽相对比,以表现出作品的装饰效果。紫砂壶的装饰多种多样,其中有线条装饰、着色装饰和金银丝镶嵌装饰等,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味不是很明显,唯有陶刻装饰较多地融入了书法、绘画、文学、金石学诸方面的知识,从而为紫砂壶装饰的文化内涵增加了一定的艺术品味。

紫砂壶的整体和谐美,是要求制作者在了解各个时期的传世之作后,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都应该和谐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使人感到流畅舒展、浑然一体而又浑朴和谐。在设计一件具体的紫砂壶时,就要有自己的制作主张和制作手法,力求把一件作品的几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产生和谐美,就要下苦功去认识美、探索美,在一个完美的心态下,融合完美的文化内涵去创造美。

从泥料的选择和造型制作,再到装饰与烧成,甚至作品的使用,套具中其他物件的设计摆放,等等,都是紫砂造型工艺的体现。紫砂陶艺在技术和艺术之间,虽两者含意不同,但两都必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技术是物质的基础,艺术是精神所在;技术是制作水平的高低,没有精湛的技艺水平和高明的制作手法,就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

紫砂陶不单是技艺卓绝,而且有关丰富的内涵,所包含水量的不仅是泥土及空间,更重要的是文化,是深厚的傳统文化,不然怎么会有那么深厚的艺术魅力、那么强的感染力。

在繁荣的陶瓷艺术发展事业年代中,能创作出自己优秀的艺术作品,创造出辉煌成就,不是简单的讲讲就能实现,我们即使有一些作品相当不错,但相比真正的艺术品而言还相差很远,只有刻苦努力,不断创新,深知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才能不断进步,获取最终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周高起.阳羡茗壶系[M].紫砂名陶典籍,2012.

[2]李瑞隆.宜兴古陶瓷鉴赏[M].台北:台湾静观堂,1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点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浅谈现浇混凝土渠施工技术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