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闸蟹上游市场要变天阳澄湖大闸蟹就这样被挤下神坛了?

2018-01-20

餐饮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阳澄湖大闸蟹河蟹

这个秋天,大闸蟹上游市场热闹。先是“洗澡蟹”充斥市场,再是涨价减产搞得人心惶惶,后是电商大举布局,大闸蟹的阵仗可比小龙虾大多了。

都在说“洗澡蟹”,到底是什么?

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阳澄湖大闸蟹总产量仅有1600吨,只占到了全国大闸蟹总产量的0.2%的部分。那市场上大批量的所谓阳澄湖大闸蟹又都是出自哪里呢?

今年秋季未到,关于阳澄湖大闸蟹多为“洗澡蟹”的说法便充斥市场,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怕买到“假货”。坊间所说的“洗澡蟹”究竟是什么?

“洗澡蟹”即过水蟹。众多商家或水产公司因为阳澄湖在大闸蟹界的名气,而纷纷赶在阳澄湖开湖前两三个月,捞出附近产区大闸蟹放到阳澄湖中“过水”。因为这些“过水蟹”生长中最关键的一个月都是泡在阳澄湖里,所以很多商家便自动认定“过水蟹”也可以算作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

因此,其实“洗澡蟹”也并非是所谓的“假货”,只是不属于阳澄湖里养殖的大闸蟹。而大部分大闸蟹也并非全部会拿去“过水”,毕竟大闸蟹的存活环境受限,如果距离较远运输过去没等“过水”就要死掉不少了,如此高的损耗成本不值得全部都转移到阳澄湖里。

但过阳澄湖水的大闸蟹真的如商家所说也可以算作阳澄湖产区的大闸蟹吗?其他产区的大闸蟹真的就不如阳澄湖大闸蟹吗?

产区间差距并不大商户可能也分不出

记者翻阅了网上资料发现,首先过水蟹并不能完全算作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的生长环境不仅限于内陆湖。养殖期间,它们会肩并肩地往大海游去,待到产卵时再从长江口往回洄游,期间当环境咸度是30%的时候,蟹苗才能成长,而后慢慢变成15%、再变成5%,最后回到内陆湖的淡水区。因此,不是仅仅在“名蟹”产区泡个澡就能达到同样的肉质,变化的生长环境才让阳澄湖有了不同于其他河蟹的差异性。

其次,让人意外的是,阳澄湖所在的苏州当地人对阳澄湖大闸蟹的认可度并没有想象中高,街边蟹馆中甚至多数都在售卖太湖蟹,当地人认为:“吃不出太大区别,但价格差距还是很大的”。

“过水蟹”无论是否真的过水,其实就是其他产区的河蟹,和阳澄湖大闸蟹的差别表面上看并不大,尤其江苏本地蟹,拥有着同样的外形特征:青背、金爪、白肚、黄毛。仅仅在个头大小和营业价值上有所区分。甚至阳澄湖当地蟹农也表示即便是阳澄湖出产的螃蟹,品质也不一定每只都有保障。

相关产业专家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蟹”,螃蟹因所处地区的气候、水质等条件的不同可以说各有特色,说不上哪里就一定是最好的。

各地销量增速明显未来谁称霸说不定

“现在仍然有很多消费者心目中认为只有产自阳澄湖的才能被称作大闸蟹,别的湖的就直接叫河蟹好了!”其他湖区蟹商无奈地说。

多年来,其他产区一直活在“阳澄湖”招牌的风光背后,难以翻身的原因除了在于阳澄湖的品牌打造意识,更多源于消费者多年形成的固有认知定位。近些年来,随着阳澄湖围网养殖大闸蟹面积和产量逐渐下降,让其他产区又重新看到了突围的机会。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河蟹分会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出的河蟹中,每400多只蟹里,仅有一只出自阳澄湖。其他大部分河蟹来自于哪里?

其中江苏作为养殖蟹的重镇,仅一省就有“十三种蟹”:比如较为有名气的盐城大纵湖蟹、南京固城湖大闸蟹、扬州高邮湖大闸蟹、淮安洪泽湖大闸蟹、无锡太湖大闸蟹、兴化红膏大闸蟹、苏州阳澄湖大闸蟹等等。

而在江苏之外,全国产区又有辽宁盘锦、山东黄河口、浙江骆马湖等地的大闸蟹产区。

这里面的很多产区甚至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历史背景,然而离开本地却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比如:兴化红膏大闸蟹。江苏省内仅次于阳澄湖大闸蟹影响力的要数泰州的兴化大闸蟹了,也是坊间传说的“洗澡蟹”重要产地之一。其所在的兴化市安丰镇被称为中国河蟹第一市场,甚至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河蟹价格的风向标,常年养殖面积达到80万亩,年产量6万吨,产值35亿元,江苏省位居首位。洪泽湖泗洪大闸蟹。同样位于江苏的泗洪大闸蟹出自洪泽湖,是全国大湖中唯一的活水湖,水质优良,极利于优质大闸蟹生长。产地主打“生态养蟹;是国家级出口大闸蟹质量安全示范区,其出产的大闸蟹被称为“中国最干净的螃蟹”,食神蔡澜曾盛赞其“膏肥肉美”。辽宁盘锦稻田蟹。盘锦市位于九河下稍,河海交界处,非常适合养殖河蟹,其培育出的稻田蟹采取的有机稻田养殖形成了独有的蟹和米的生态圈,个体较大,经济价值较高,其官名就不俗,被称为中华绒螯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蟹之一。

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中国渔业协会联合发布《中国好蟹标准》白皮书中可以看到,80万吨的总产量中江苏占比44%,紧随其后的湖北和安徽分别占比22%和13%。其中江苏本地的太湖每年可达3000吨,高邮湖高达5500吨,产量都远高于阳澄湖。

今年8月,京东发布《中国大闸蟹市场消费报告》,在几个大闸蟹的重点大湖产区中,除了最出名的阳澄湖、洪泽湖、太湖大闸蟹位列前三外,其他湖区的用户数已增长了近6倍。盘锦、大纵湖的销售额增长甚至都超过了350%,太湖地区也在250%以上。

阳澄湖早已不再是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影响力上其他产区超越上来还会远吗?

多产区拥抱电商,欲突出重围

随着阳澄湖减产、涨价、其他产区围攻等一系列消息,火了N年多的它终于要走下神坛了。但是在上游市场即将变天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学习一下阳澄湖这些年火爆的原因?

阳澄湖品牌的包装意识其实从2002年就开始了,其建立起的全国深厚的影响力如今很多产区也都在效仿,总结来说包括:①产区背后的历史文化典故的挖掘;②螃蟹节等自造节活动;③借助媒体力量的传播;④严苛的产品品质监管;⑤不断提高的科学养殖方法和培训手段。

当然,强化品牌的同时,阳澄湖这些年出现的窘境也一度被掩蓋,其不断被推高的成本成了一把双刃剑,市场需求量越大的时候不断暴露出了产业链中的矛盾问题。很多专家纷纷提出,产区之间彼此均衡发展才是最好的发展格局。

此时,电商平台的出现也成了推动各产区的发展动力。

前不久,11个大闸蟹产区的负责人汇聚到京东总部,为了保证产品的销售渠道,并且推广品牌,他们纷纷看重了电商平台。江苏盐城大纵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秘书长顾爱炜说:“毕竟很多地方的人还不了解我们。”

同样地,包括天猫、阿里易果生鲜、顺丰、EMS等各大电商平台发力,首先瞄准的便是大闸蟹市场。他们纷纷提出例如推出新的电商平台服务标准,冷链物流配送的定制化方案,建立独立仓储,进行产地标准化质检,联合行业专家推广大闸蟹行业标准化等方案,推动大闸蟹市场的全渠道新零售业务。

大闸蟹市场要变天?但如此看来,未来的行业发展规模似乎更值得期待。

总结

“洗澡蟹”也好,阳澄湖大闸蟹也罢,如今大闸蟹产业迅猛发展的趋势已不可小觑,无论是B端还是C端,电商还是实体都在涉足。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大闸蟹产业规模648亿,相较2015年同比上涨20%,预计2017年大闸蟹产业总规模将达778亿。

市场需求逐年加大,一方面单一品牌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区域品牌一家独大也难长久,整体行业均衡发展才是良性;另一方面做产地品牌也好,商家品牌也罢,品牌意识不仅在于面对消费者端的建立和维护,B端上游品牌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在消费升级、新零售业态形成的诸多因素影响下,大闸蟹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将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挑战,但是相信,机遇也一样并存。endprint

猜你喜欢

阳澄湖大闸蟹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阳澄湖的品质!看“秋螯”大闸蟹品牌的十年成长路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阳澄湖大闸蟹的前世今生
“半岛骑遇”,5月阳澄湖半岛上演最欢乐骑行记
一根稻草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
“长江1号”河蟹蟹种培育技术
MISHM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