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与应用

2018-01-19周园园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9期
关键词:多排螺旋CT诊断应用

周园园

【摘 要】:探讨胃肠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与应用效果;方法:主要选择我院开展CT检查,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120名作为研究的对象,使用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患者的CT定位准确度能够达到75%,肿瘤的良恶性诊断准确度为66.7%;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胃肠间质瘤的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多排螺旋CT;诊断;应用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1

近些年来,在免疫组化研究和电镜检查辅助方式之下,国内外的学者把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定义为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本身就是一类独立来自于人体的胃肠道间叶组织方面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有比较多的资料研究发现,胃肠道间质瘤在病理诊断方面是要有影像学诊断资料的辅助。在影像学的诊断方式当中,多排螺旋CT诊断的方式在临床当中的应用较为常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选择我院开展CT检查,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120名作为研究的对象,男性患者有65名,女性患者有55名,他们的年龄在32岁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岁。在这些患者当中,40岁以上的患者有90名,患者的病程主要在七天到八个月之间。有70名患者出现了腹痛方面的症状,有50名患者出现了腹胀方面的症状,有50名患者在腹部可以触及到相应的肿块。所有的患者都经过手术、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面的检查,对他们的疾病进行证实。

2 方法

对所有的患者都开展CT方面的检查,其中有100名患者增加使用双期增强扫描的检查方式。患者在检查之前禁食八个小时,同时口服温水或者浓度为3%的泛影葡胺500毫升到800毫升,分两次进行服用。使用多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的范围主要从患者的膈顶到全腹。患者采取仰卧位的方式,在平扫之后,经过患者的周静脉进行80毫升到100毫升对比剂点普罗胺注射液的注入。在注射的具体速率方面,按照每秒钟三毫升的速度来进行操作,在注射开始之后的28秒钟,开展动脉期方面的扫描,60秒钟到70秒钟之后,进行静脉期方面的扫描。由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医生,对患者的扫描图像进行观察,同时对患者的肿瘤大小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评判。

二 结果

在CT的平扫当中,肿瘤出在患者胃肠道腔之内的患者有10名,处在腔外的患者有110名,其中在腔外有30名患者出现了肿块体积比较大的情况,并不能够确定具体的来源。在肿块的密度当中,平扫出来的结果呈现出软组织密度的特点,密度较为均匀的患者有40名。在这些患者当中,有40名患者出现中央大片坏死的现象,坏死的病灶在0.2厘米到8厘米之间。有20名患者的瘤体之内有多个比较细小的钙化点。在增强的扫描模式当中,100名患者开展双击增强方面的扫描,在具体的肿瘤方面都呈现出轻度到中度强化的特点,其中有80名患者属于不均匀的强化特征,有40名患者的瘤体当中在动脉期里面出现了点条状的强化血管影。有70名患者的肿块和周围之间的分界不是特别清晰,并且有120名患者没有看到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现象。在这些患者当中,20名患者属于良性的间质瘤,100名患者属于恶性的间质瘤,在手术的过程中,有70名患者的肿瘤在胃部当中,有30名患者的肿瘤在大网膜的位置,有20名的患者肿瘤在空回肠的位置。除此之外,110名患者的肿块为单发的现象,10名患者的肿块为多发的现象。有30名患者由于自身的肿块体积比较大,因此没有办法使用CT的方式来进行定位。有90名患者的CT定位比较准确,整体的准确度能够达到75%,有80名患者能够准确的诊断出自身肿瘤的良性和恶性状况,整体的准确度为66.7%。

三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在1983年根据肿瘤的分化特征所提出的一个概念,目前这个概念已经得到了临床的公认,并且在临床和病理的诊断当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胃肠道间质瘤在光学显微镜下和神经鞘瘤以及平滑肌瘤之间不容易进行区分,目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手段和电镜的观察方式,可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确诊,是一种主要的病理手段。

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来说,大多数会在中老年群体当中出现,在40岁以前是比较少见的,并且这种肿瘤容易出现在胃部当中,通常情况下,在总体数量当中的比例达到了6成到7成。少数患者这种疾病会出现在小肠、食管以及大网膜等部位。患者身体当中的肿瘤部位的差异性,会形成不同的临床症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以及黑便的现象,如果患者的肿瘤出现在小肠部位有可能会出现肠梗阻。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大多数都是恶性的肿瘤,会在血型和种植转移的情况下,出现在患者的腹膜和肺等部位当中,也有可能转移到肝的位置,相比之下,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多排螺旋CT的扫描方式,能够对患者的肿瘤状况进行清楚的呈现,在处理功能方面,能够从立体的角度展示出患者的肿块大小和具体的形态,同时也能够呈现出边缘和内部特征。从总体的角度上来说,患者的肿瘤和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是比较单一的,在断层的扫描方面会更加的清楚。对于良性的胃肠道间质瘤来说,大多数肿瘤的体积比较少,自身的轮廓也比较清晰,整体的边缘比较规整,偶尔会出现切迹的现象,大多数情况并不会存在着分叶特征,和周围邻近组织的结构可以比较清晰的进行分辨。使用增强扫描的方式,可以使得患者的整体肿瘤状况得到较为清晰的呈现,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患者的恶性肿瘤体积比较大,那么就能够发现表面有凹陷的现象。在这样的扫描方式之下,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分界线上,整体的形态规则性比较薄弱。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形态方面的不规则现象,以及恶性程度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当中出现较为典型的症状,呈现出浸润性生长的情况,瘤体之内有出血和坏死的情况是时瘤体里面就会出现中度不均匀强化的现象。

从总体的角度上来说,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备着一定特征性,通过这样的检查手段能够发现患者在疾病方面的特征,同时也能够在患者的疾病诊断当中提供具有意义的帮助,能够立体化的显示患者肿瘤的状况,对于患者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邱永友,陈建春,周德明,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与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4):67-69.

张海青,徐寅生,张子林,等.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评价[J].中国CT和MRI雜志,2013,11(2):72-74.

猜你喜欢

多排螺旋CT诊断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多排螺旋CT对宫颈癌影像诊断的价值
基于肋骨骨折的多排螺旋CT诊断优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