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监测血清HCG检测和孕酮在早早孕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意义

2018-01-19张斌张红霞董建强张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9期
关键词:动态监测孕酮

张斌 张红霞 董建强 张毅

【摘 要】目的 :动态监测血清HCG检测和孕酮,探讨分析其两者在早早孕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2例自2016年2月到2017年12月入院的早早孕期先兆流产患者,对其血清HCG和孕酮含量进行动态监测,来探讨分析对先兆流产的临床意义。结果:42例保胎成功,可以继续进行妊娠;10例保胎失败流产。其中10例流产的患者的血清HCG值和孕酮值治疗后虽得到提升,但都明显低于保胎成功的患者,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CG检测和孕酮对预测早早孕期先兆流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成为流产预后的重要评价[1]。

【关键词】动态监测 血清HCG 孕酮 早早孕期先兆流产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1

早期流产的原因多样且复杂,大致与内分泌、感染、生殖器官异常或者遗传等因素有关,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根据相关资料可知,大约有25%的早期先兆流产与内分泌因素相关。在妊娠前期5周左右早早孕的阶段,人体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会刺激黄体产生孕酮( P),这种激素可以维持胎儿在子宫腔内正常发育,而当孕酮分泌不足时,会导致黄体期子宫内膜腺细胞糖肽分泌功能产生异常,从而阻碍胚胎的正常发育,就容易造成流产。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早早孕的诊断以及临床评估较为困难,本次研究通过动态监测血清HCG检测和孕酮值,来探讨分析其在早早孕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意义[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52例自2016年2月到2017年12月入院的早早孕期先兆流产患者,年龄在20岁到38岁之间,平均年龄(29.3±3.27)岁,孕期在35到45天之间,平均为42天。以上所选取患者都是自然受孕,排除全身其他疾病以及宫颈机能不全者[3]。

1.2 早早孕的判断方法

已婚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平时正常月经期在28到30天一次,停经在35到45天后,尿妊娠试验为阳性,经过B超检查提示为宫内早孕,孕囊直径小于20mm。如果同时伴有腹痛或者阴道流血,则诊断为早早孕期先兆流产[4]。

1.3 血清HCG檢测和孕酮检测方法

治疗前对早早孕先兆流产患者抽取3ml的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CG,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孕酮。一周之后再复查[5]。

1.4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取肌内注射黄体酮20mg,一天一次,肌内注射2000uHCG,一天一次至阴道流血停止3天及以上,再加上配合对症处理治疗和心理疏导。一周之后再进行检测血清HCG、孕酮和B超的检查,当B超检查出现活胎表示治疗有效[6]。根据结果将其分为保胎成功组和保胎失败组,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

1.5 数据处理方法

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将其导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用t检验。

2 结果

在选取的52例早早孕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其中42例保胎成功,可以继续进行妊娠;10例保胎失败流产。保胎成功组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8.7±5.1)岁,平均妊娠天数(38.8±2.7)天;保胎失败组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9.2±4.8)岁,平均妊娠天数(40.2±3.5)岁,两组在年龄和妊娠天数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保胎成功组和保胎失败组治疗前的血清HCG和孕酮水平的详细数据可见表2-1。

保胎成功组和保胎失败组治疗一周后血清HCG和孕酮水平的详细数据可见表2-2。

3 讨论

对于早早孕的诊断目前以停经42天为标准,早早孕先兆流产对胚胎存活判断困难,根据《实用妇产科诊断和治疗技术》提示B超可见原始心管搏动以及宫内妊娠囊胚芽。目前在临床上因为B超分辨率的原因,很难探及卵黄囊,在停经6周后才开始提示心管搏动。在先兆流产时,判断宫内胚胎是否存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动态监测血清HCG检测和孕酮水平就是提示先兆流产的重要指标。在进行正常妊娠的过程,孕酮可以松弛子宫纤维,降低兴奋性,同时还能对孕妇本身的身体产生刺激。维持妊娠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有足够的孕激素。一般孕酮由妊娠黄体和滋养层产生。早期主要来源于黄体,但是黄体受HCG浓度的浓度影响大。根据本次研究可知,当血清孕酮在22ng/ml之上时,保胎的成功率更大;当血清孕酮小于20ng/ml,保胎的成功率小[7]。在动态观察中,保胎成功组的患者的血清HCG的浓度提高,但是孕酮的含量变化不大。因此,动态监测血清HCG检测和孕酮在早早孕期先兆流产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彭四华,彭其才,常丽.动态监测血清HCG和孕酮在早早孕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115-117.

刘霓,刘炜培,张羽虹,黄娟华,李颖嫦.妊娠早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02):48-49.

贺建同,付政,邬玉芳.先兆流产与异位妊娠孕妇血清孕酮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4(01):59-60.

杜成杰,石一复,罗勤,何晓红.血清孕酮及β-hCG测定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01):35-36+58.

李树奇,周晓兰,刘玉平,苏江涛.微管微创早早孕无痛人工流产术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05):317.

吴玉平.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早孕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29):99-100.

那志钢.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宫内早早孕的诊断价值[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03):337-338.

猜你喜欢

动态监测孕酮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评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和预后的临床研究
腹腔血与静脉血β-HCG与孕酮比值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
独立学院专业绩效动态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孕酮调节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超促排卵周期中孕酮升高对胚胎植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