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屈肌腱损伤

2018-01-19王辉马珍普郑锋于亮亮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9期

王辉 马珍普 郑锋 于亮亮

【摘 要】:目的 探讨在对患者手部屈肌腱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中显微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分析2015 年12 月 ~2017 年12 月收治的接受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治疗的患者 135 例的临床资料,共修复 164 指,同时,根据患者屈肌腱分区以及各个区域不同的解剖特点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和修复,实验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修复后给予6 个月 ~1 年的随访。结果 实验研究中共有135 例患者,164 指,经过疗效评定发现其中修复效果为优秀的有76 指,良好的有64 指,尚可的有15 指,差的有9 指,其优良率为85.4%。结论 在对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实施修复和治疗的过程中,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临床修复的效果和质量,促进了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的更好恢复,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了患者手部的屈指功能恢复情况,是一种效果较为理想和显著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显微外科技术;手部屈肌腱损伤;屈肌腱分区;屈指功能恢复;解剖特点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 2015 年 12 月 ~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接受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治疗的患者 135 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受到损伤的手指共有 164 指,其中男性患者有 72 例,女性患者有63 例; 年龄最大的患者有49 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1 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32.1 ±1.7) 岁; 患者受伤的类型有锐器切割伤患者23 例,电锯伤患者有21 例,压砸伤患者有20 例,机器绞轧伤患者有 23 例,刀砍伤患者有 21例,爆炸伤患者有18 例,其它损伤患者有9 例; 患者受伤到手术修复的之间小于6 h的患者有 72 例,6 ~12 h之间的患者有45 例,12 h以上的患者有18 例,患者受伤到手术修复的平均时间为( 10.8 ±3.3) h; 患者受伤的手指为小指的有28 指,无名指的有有 32 指,食指的有 38 指,中指的有 34指,无名指的有 32 指; 患者受伤平面为 I 区的有 26 例,II区的患者有56 例,III 区的患者有33 例,IV 区的患者有 20例。

1.2 方法

实验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均给予合并伤的积极治疗,对于有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快速的补液,给予镇静止痛剂防止患者严重性疼痛现象的出现,并用气囊止血带对为患者进行止血,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手部屈肌腱损伤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具体的手术操作方法和过程如下: 患者的麻醉方法为臂丛麻醉部分指总神经阻滞麻醉,并对患者的肌腱和腱鞘进行一定的处理。首先采用生理盐水及稀释碘伏反复冲洗伤口,清除凝血块、异物及污染坏死组织,彻底清创寻找出肌腱断端,在10倍显微镜下用显微外科器械对肌腱断端再次清创,再次用生理盐水及稀释碘伏冲洗伤口,并用无菌盐水纱布对患者创口以及周围的皮肤进行擦拭,之后在10 倍显微镜的观察下用5 -0 单丝尼龙线对肌腱端进行缝合,如果患者手部的深浅屈肌腱均发生断裂则应该同时对它们进行修复,缝合的方法采用改良后的kessler 法,将缝合后的线结置于肌腱断端内,并采用9-0无损伤尼龙线对肌腱外膜进行缝合,要保证肌腱断面的光滑,缝合肌腱时应该避免张力缝合,并在彻底的止血后对皮肤皮下组织进行精细的缝合,手术结束后应该用石膏托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充分的保护,并将患指固定为无张力的状态,注意早期的手指活动,方法为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进行主动的屈伸活动,频率为 5 ~6 次/天,每次大约做屈伸动作10 次,患者伤口拆线后应该给予理疗等康复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实验研究中所有患者术后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效果的评定均按照美国外科学会所提出的测量主动活动度TAM 的方法进行评价,患者手术治疗后主动活动度大于或者等于220°为优秀; 患者手术治疗后主动活动度在 200° ~220°之间为良好,患者手术治疗后主动活动度在180° ~200°之间为尚可; 患者手术治疗后主动活动度小于180°为差,患者临床效果优良率 = ( 优秀例数 + 良好例数) /总例数。

2 结果

实验研究中共有135 例患者,164 指,经过术后随访以及疗效评定发现其中修复效果为优秀的有76 指,良好的有64 指,尚可的有 15 指,差的有 9 指,其优良率为 85. 4% 。

3 讨论

在有显微外科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良好的肌腱缝合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其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 无分离的正确缝合,肌腱表面光滑,最小限度的对肌腱产生创伤以及不是绞勒而是结合的缝合肌腱,應用这样的肌腱缝合技术,再加上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更好的对患者肌腱的结构进行识别和观察,彻底的对断端上的腱鞘和腱端进行去除,保证吻合口以及肌腱表面的光滑,大大的减少了手术后黏连的发生率,促进了患者肌腱的更好恢复。由此可见,在对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显微外科技术和良好肌腱缝合技术的运用是一种效果理想且显著的治疗手段。实验研究中共有135 例患者,164 指,经过疗效评定发现其中修复效果为优秀的有76 指,良好的有64 指,尚可的有15 指,差的有9 指,其优良率为85.4%。

综上所述,在对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实施修复和治疗的过程中,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临床修复的效果和质量,促进了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的更好回复,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了患者手部的屈指功能恢复情况,是一种效果较为理想和显著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屈湘华,肖东民,黄军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指屈肌腱损伤[J].医学临床研究,2007(04):620-621.

黄先功,李廷林,潘有春,郭秀花.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儿童手指屈指肌腱损伤[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0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