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2018-01-19艾旭茂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9期
关键词:手术指标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手术

艾旭茂

【摘 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在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择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入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开腹式手术,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9.2±7.5)min,术中出血量为(124.8±13.2)mL,术后卧床时间为(6.8±1.2)d,住院时间为(11.4±1.5)d,与观察组的(54.7±5.2)min、(84.5±9.6)mL、(3.6±0.7)d和(7.1±2.1)d相比,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7%,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既可改善手术指标,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标;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01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和肛门停止排便气,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可得到缓解,多数患者呈反复发作特点,需进一步接受手術治疗方案。近些年,医疗技术迅速发展使得腹腔镜手术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为此,我院抽取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予以开腹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现将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7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这7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1.6)岁,病程0.8-9年,平均(5.4±0.7)年;观察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和20例,年龄在30-70岁之间,平均(50.8±1.5)岁,病程0.9-9.2年,平均(5.6±0.8)年。对比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资料,无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

对照组患者用开腹式手术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具体方式为:协助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予以全身麻醉,在距手术切口5cm处切一小切口,放置套管针,搭建人工气腹,气压保持在10-15mmHg之间。周围存在粘连者,可予以钝性分离,确保手术操作视野清晰可见;在此基础上行第2个和第3个穿刺孔,钳夹张力适宜,最大限度减少肠梗阻发生风险;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注意引流管的放置;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给予数量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由软件SPSS 22.0统计处理,手术指标用和t表示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用百分数和X?表示检验,当所得P值<0.05时,表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情况

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28.2%,相比于观察组的7.7%,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由先天性因素导致的粘连性肠梗阻疾病较为少见,现阶段临床上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多为获得性,与腹腔炎症、损伤、腔内异物和出血情况的存在密切相关,在腹腔手术后发生风险较高。一旦发病,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

现阶段医疗技术和腹腔镜技术水平迅速发展使得腹腔镜治疗方式在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开腹式手术方式相比,它无需在患者体表行较大的手术切口,可明显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操作简便、可行性强,同时有利于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快速康复。除此之外,腹腔镜手术在应用过程中可为操作者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减少对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但该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对主治医师的操作水平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主治医师严格执行操作步骤,确保手术治疗效果的发挥[3-4]。

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结论表明腹腔镜手术可改善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标;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7%,与对照组的28.2%相比,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证明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总的来讲,给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既可改善手术指标,也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前提下展开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李亚洲. 腹腔镜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粘连及炎症状态指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72-74.

赖小军, 朱时飞, 徐立金.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轻中度粘连性肠梗阻对前白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7, 19(4):319-321.

何学彦. 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 39(1):123-124.

侯开庆, 彭勃.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6例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16, 27(4):637-638.

猜你喜欢

手术指标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手术
尿道肉阜行环切联合尿道—阴道间距延长术的临床分析
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泛影葡胺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效果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的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