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治疗和药物溶栓的疗效观察

2018-01-19李卫欣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9期
关键词: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李卫欣

【摘 要】目的:观察并比较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治疗和药物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82例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本次研究的治疗分析,82例患者均为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其中41例接受手术治疗,设为观察组。41例接受药物溶栓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78.0%(P<0.05)。结论:与药物疗法相比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治疗;药物溶栓;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01

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较为多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引起肺动脉栓塞,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曾有相关调查发现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普遍存在多种并发症,不仅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而且也为患者带来较大痛苦[1-2],故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该疾病治疗效果十分必要。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尚未有统一方案,主要以手术疗法以及药物溶栓治疗为主,为探析以上两种疗法对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此次研究选择了82例早起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对象,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82例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本次研究的治疗分析,82例患者均为本院收治,其中41例接受手术治疗,设为观察组。41例接受药物溶栓治疗,设为对照组。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均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此次研究详情均以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其均为自愿参与,分组符合患者自身意愿。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为(57.6±5.8)岁。患病时间3-24d,平均为(12.4±1.9)d。病变部位:21例为左下肢,20例为右下肢。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44-68岁,平均年龄为(57.5±4.7)岁。患病时间3-21d,平均为(12.3±1.6)d。病变部位:22例为左下肢,19例为右下肢。对比以上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药物溶栓治疗,为患者使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生产厂家:SANOFWINTHROP INDUSTRIE;批准文号:H20150076),用药方法为经患者足背静脉给药,持续注入10d,停药2d后再治疗10d,用药量为2500 AⅩaIU。之后为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051)以及华法林(生产厂家: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123)进行治疗,用药量分别为100mg、2.5mg,均为1日1次,用药时间为6个月。

观察组:先对患者进行肝素化(1mg/kg),在患者健康側肢体股静脉穿刺置入滤器到下腔静脉,肾静脉开口的下方0.5cm处。在患侧肢体腹股沟韧带下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做5cm左右手术切口,暴露并暂时阻断股深静脉、股浅静脉以及股总静脉,切开股总静脉前壁,使用血管钳取出可见血栓,置入双腔球囊导管取栓,进行造影,观察取栓效果。扩张狭窄部位,若效果不佳可植入支架,至造影剂顺利进入腔静脉为止。若静脉血栓位于股静脉切口远端可挤压大小腿,促使血栓排出。术后留置溶栓导管继续溶栓。

1.3 疗效评价标准[3]

肿胀症状基本消失,相关检查结果显示血管基本畅通或髂静脉管腔残余狭窄程度<25%为显效。治疗后肿胀表现明显改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髂静脉管腔残余狭窄程度<75%则为有效。未达到如上标准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证明差异显著,有意义。

2 结果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照,结果提示观察组更佳(P<0.05),见表1。

3 讨论

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为常见,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该疾病发病率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较多,目前尚无统一结论。但多数认为尽早为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治疗,并尽可能恢复血管再通,改善患者的急性症状并预防血栓衍生以及肺栓塞是质量该疾病的关键[4]。

以往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溶栓疗法为主,对广泛近端下肢血栓患者方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但近年来随着临床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发现将手术应用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具有切实意义。药物溶栓治疗该疾病主要是通过建立侧支血管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会受到药物所达效果的影响而无法完全溶解血栓。手术治疗则可将受阻血管开放,缓解肢体远端静脉高压力状态,消除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肢体肿胀症状,故近年来多数学者的研究发现使用手术治疗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达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溶栓疗效[4-5]。此次研究结果也发现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78.0%,差异明显。与多数学者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证明手术治疗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和药物溶栓治疗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具有一定疗效,但对比而言手术疗法的效果更佳,更利于患者康复,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张雷, 陈涛, 王琨,等. 手术治疗和药物溶栓治疗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分析[J]. 中外医疗, 2016, 35(1):106-108.

王琛, 方立挺, 陈福春.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时机和方法的临床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9):1534-1535.

王兴华. 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治疗和药物溶栓的疗效观察[J]. 双足与保健, 2017, 26(20):344-345.

能克武, 尹坚, 汪晓东,等. 外科手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方案[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31(12):111-115.

袁洪志, 谷涌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 16(3):233-235.

猜你喜欢

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