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探讨

2018-01-19任爱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任爱虎

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资源开发的进步。然而,由于不断增多的资源开发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这一问题严重性也在不断上升。水土资源作为人类生存所需的资源中最基本的一种,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确保水土资源的利用合理、保护有效十分关键。现阶段,我国因水土流失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破坏情况十分严重,已经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对此,积极展开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技术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02-0062-02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progress of resource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problem of soil erosion caused by the increasing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is also on the rise. As one of the most basic resources for human existenc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soil and water loss management, actively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sure the rational use of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At present, the deterior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soil and water loss in our country is very serious, which has already posed a certain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small watershed.

Keywords: small watershe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echnical research

水土流失這一自然灾害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发而引起的。我国在不断加快经济发展脚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自然资源,以致于水土流失情况越来越恶化,不但使生产效率受到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使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故而,对于这一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技术措施进行改善,建立健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以此对我国当前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1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土地在人为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其表面会有大量沟壑形成,该现象常出现于山地、林地和耕地中。水土流失出现后,不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自然景观构成影响,同时还会侵蚀地貌,使农业机械化耕作难以进行,以致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笔者通过分析并总结引发水土流失的原因,得到以下三点结论:其一,森林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属于我国重要的资源,而部分单位企业对树木的过度砍伐,导致生态平衡受到影响,以致于水土流失这一问题出现。同时,乱砍乱伐也有可能会使部分生物面临灭绝的危机,使得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问题出现,进一步加深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其二,部分农村地区较差的耕作条件,较为落后的耕作方式及较为单一的种植方式,再加上缺乏科学的种植理念,农民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不到位,以致于土地所具备的蓄水保肥能力逐渐降低,影响到农业的生产能力;其三,大部分人都缺乏保护生态的意识,为了进一步加快经济的发展,并未给予生态保护足够的重视,以致于土地沙化这一现象频频出现,水土流失也日益严重。

2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

我国对于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原则规定,必须将现有的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依据,且在治理过程中还必须将农业、林业用地比例进行统筹,为农业生产及产量提供保障[1],进而将本地区农业生产所需的水土环境改善。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这一规定为根据时的体现主要可分为两个内容:其一,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开展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实际发展水平,并在与水土流失具体程度相结合的情况下,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规模进行合理确定,进而为工程的建设提供可承受的范围保障;其二,将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程度降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难免会将部分负面影响带给农业生产,故而相关措施的实施十分必要,以此控制该影响的具体程度。如占用土地所有权不变,但可以经济林、果树林作为植树造林的发展方向,如此便能通过生态补偿获取稳定的经济收入。

3 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

我国所开展的农业问题管理模式通常都是以分散化经营为主,故而小流域综合管理也是以分散化为主,故而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治理小流域。再加上目前所开展的小流域治理工作并未得到很好的完善,故而在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来源有很多方面,可能是国家政策导向,也可能是农村集体自身或是农民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国家所出台的有关农村小流域治理的文件与政策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无法有效囊括我国农村。如南方、北方农村的小流域治理,应给予具体的降水量充分考虑[2]。endprint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与农民也必须给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足够的重视,以此将其治理的具体措施增强。对于小流域而言,农民及村集体应为接触最多的群体,故而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可积极地提出可行性建议,这些建议与小流域治理的成效有着一定关联,与小流域水利使用也有联系。然而,现阶段所开展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农民、村集体与地方政府对于该问题都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此,在今后的治理工作中,应针对农民、村集体与地方政府不断将其治理小流域的意识提高。

4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分析

4.1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林草措施十分关键,能将地面植物的覆盖率有效提高,进而将暴雨冲刷、溅蚀水土的程度减少,还能使土壤化学及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将该措施运用到实际中时,首先就应进行整地,翻耕土壤,将土壤条件优化,为植被的牢固提供保障。当种植在小流域范围内时,可尽量扩大种植面积,形成生态防护林,将水土保持能力提高,有效避免雨水、风力等自然因素对土壤造成的侵蚀危害。同时,也应以坡面具体类型为根据采用对应的树种,为其提供有效的防涝、沟头防护等措施。另外,合理、科学的规划沟道,在测量及选择比降时必须准确;其次,除草松土这一工作必须定期开展,促使林草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同时,相应的监测工作也必不可少,严防不法分子对防护林造成损坏。

4.2 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

高耕作、带状耕作和沟垄耕作等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的使用都十分广泛,而抗旱耕作方法中,少耕、免耕、秸秆覆盖及保留作物残茬等措施都十分有效。采用该措施能将土壤条件进一步改善,使其保水、保土及保肥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将土壤中所含的水量增加[3],使土壤具备更佳的抗侵蚀能力,进而获得更高的农业产量。同时,该措施还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将水土治理与农业开发存在的矛盾缓解,推动综合治理工作进程,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系统。

4.3 生态修复技术

为了更好的满足现代水土保持实际需求,水利部也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提出了生态修复这一技术措施,通过封禁手段和人工辅助手段,与树木天然下种式萌蘖能力相结合,使人工造林和森林式灌草植被落足于疏林、荒沙、荒山、荒地和荒滩及采伐迹地等地区,这也是封禁治理策略的具体表现之一。将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到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能将地区生态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有效改善,逐渐恢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不断稳定植物群落,同时也能使土壤具备更强的抗蚀性,使得土壤拥有更高的有机质含量。另外,将生态修复技术落实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区域内树木盗伐、采石取土等不利于水土保持的行为也得到了良好改善,促使灌木丛种植价值更高,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及区域经济效益的双赢。

4.4 沟道治理技术

在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工作中,也可采用建筑工程进行。沟道比降在5%~10%以内时,将谷防工程设立在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沟段[4],将沟床抬高并巩固,使沟坡更稳定,严防沟坡出现崩塌;沟道比降若是超过15%,谷防工程局部沟段不应建设,应将水平阶建于沟底,并构建排水沟,为沟底造林地提供保障;沟段系统为“口小肚大”的沟道或是较缓坡降的地方构件淤地坝。

5 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方向

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建而言极其重要,而对水土保持综合性、科学性和特殊性的充分了解是落实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前提。水土保持工作具备专属特点,通常而言可将其分為综合、管理和注重效益。对此,其治理也应以此三个方面开展:首先要进一步落实理论研究,进一步丰富水土保持工作内容;其二,不断深入研究小流域治理优化模式,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快速治理的重点找出;其三,我国必须针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完善各类相关法规、条例;其四,以科学化和规范化作为治理模式的走向;其五,落实预防监督工作,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机构,使执法检查力度更为充分。

6 结束语

我国所属国土十分广阔,故而小流域数量也十分多。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工作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于部分小流域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相应的也提出了更高的生态环境要求,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将经济建设发展中融入生态资源保护理念,对水土资源合理进行使用,通过实践不断累积经验,以此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实效的提升提供有效依据,确保小流域水土保持得到改善,进而有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馨馥.风蚀片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4,5(02):249.

[2]邹贵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7):205.

[3]肖华,熊康宁.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空间优化配置——以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S2):236-239.

[4]赵广全,明智.农村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3(18):227.

[5]王勇.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相关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2):237.

[6]南姓琴,李虹.小流域治理的具体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0):224.

[7]赵云朋.浅议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与效益[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0):230.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建昌县兴隆沟小流域治理项目效益分析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大数据挖掘中的数据分类算法技术研究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浅谈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思考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