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道”精神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2018-01-19黄旭艳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品茶道德修养茶道

黄旭艳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3)

“茶道”精神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黄旭艳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3)

本文以茶文化为研究视角,对其概念、特性进行了论述,然后将茶文化与高校道德修养教育联系起来,指出了高校道德教育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并阐述茶文化对于促进师生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以期望高校能够对学生加强茶文化教育。

“茶道”精神;大学生;道德教育;启示

如今,很多新的道德观念在应时而生,并对传统的道德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情形下,高校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发生变化也是难以避免的。而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是新时代赋予每一个高校的重任。茶道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可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也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

1 茶道文化之深厚底蕴

1.1 茶文化简述

《茶经》是一部最早描述茶文化的历史著作,书中阐明是神农首先发现了茶,随后到了鲁周公时期社会开始对茶广泛宣传,提高了茶的知名度,但是到了唐朝以后,社会上才开始大面积种茶,并兴起了品茶的风俗。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茶文化几经周折,但最终还是完好无缺地被继承下来。它不仅具有普通文化的一般特征,而且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茶文化是一种始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泛指茶叶发展过程中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则是一种精神修为文化。在我国,茶文化超乎了普通的茶事活动,在茶礼、茶艺等活动中,它演绎的是一种融入了儒释道思想的茶道,这也可谓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在茶文化长期的演进过程中,我国的茶叶被传播到日本、英国等地,并通过加入异国独特的风俗元素而形成抹茶、奶茶等多种茶品。如今,茶文化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管是小学还是大学都开设了相关的茶文化课程,对茶叶、茶道、茶艺、茶礼等茶文化进行了宣讲培训,而社会上不同形式的茶文化商业演出,以及网络上的茶叶经济,则又充分体现了新时期茶文化的发展特征。

1.2 茶道文化中的“儒性”

一般来说,所谓的“礼”,则是一种有秩序的行为规范,“仁”、“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而茶文化中的“礼”,寓意为“以茶表尊敬,以茶示仁礼”,由此可见,茶礼是对“仁”和“礼”的中和,具有非常显著的“儒性”特征。

“沏、清、捧、送、品、添”这每一道恭恭敬敬的事茶程序,均表现出事茶人对茶的虔诚和敬意,体现了一种屏心静气的对茶品的感悟。虽然茶品有优劣之分,不同的茶叶其作用也不尽相同,但对于品茶人来说,都会对其同等对待,这不仅是对茶道的尊重,也是一种淡定的生活态度[1]。著名作家林清玄在其作品中细致地描写了论道“助茶香”的过程。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中和”“中正”思想对茶道影响最深,并使得品茶人拥有了独特的茶德。在茶文化的发展史中,苏东坡与佛印和尚一起品茶参禅的故事广为流传,两人之间的交往可谓是从冷淡、了解、理解、欣赏到至交的过程,但是这种变化不能代表“中正”,“茶”“品茶”“品香茶”、“坐”“请坐”“请上坐”也不是对“中正”的阐释,而浓淡相宜的口感、不偏不倚的容量才是对“中正”做出的正解。因而,所谓的茶道实际上就是一种淡泊平静、澄明俭德的品性。

2 高校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

2.1 教育内容实证、量化方法

从表现形式来看,道德观念具有抽象性,并不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是无法进行科学论证的。道德的范围比较宽广,并不是简单的文字就能全部描述的,尽管高校也制定了有关于“师生”的道德规范,但这些却不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整体的道德素质。

另外,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仅通过填鸭式的口授方式,道德教育的效果就不会很明显,但若能运用一定的场景,借助于相关的教学用具、教学用例,则会使学生更加理解道德的涵义,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2.2 正确把握社会性道德危机和个体信仰危机

改革开放使市场经济成为主导,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忽视“质”而偏重于“量”的商业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是,与此同时信仰与道德教育也出现了缺失,并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对于广大学生群体来说,西方文化尤其是动漫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尤为显著,这也充分说明学生的辨识能力是非常有限的。美国的动漫电影实则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宣扬,这也使得“一人独救世界”的观念根植于中国学生的大脑中,因此,在校学生协同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表现得比较淡薄。

长久以来,我国过于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却没有较好地吸收其精华部分,因此,那些有助于社会发展,并能够代表中国人特征的优秀文化也没有得到继承与发扬。如今,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社会出现了信仰与道德危机,这可以说与传统文化的流失有关。对于高校来说,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应当端正教学态度,树立起责任意识,根据社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或改进,创新教学模式,将茶道教育与传统的道德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成为传统文化的接收者、继承者和发扬者。

3 茶道文化对于高校德育的促进作用

3.1 茶道文化有助于高校学生培养审美情趣

虽然我国高校设立的课程非常丰富,但是文艺课程的内容和讲学方式并没有得到明显的创新,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不时地开展茶礼、茶艺活动,便可以“寓教于乐”,增加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不仅可使学生对茶品进行欣赏和品尝,并且还可使其通过掌握不同的沏茶程序,提高自己茶色调配的技能,如,茶具的选择、水温的掌握、茶叶与水量的配比、不同的茶品适用的场合等等。另外,还可使学生明确茶文化的精髓,培养出独特的审美能力,感受到人文熏陶。

3.2 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茶具有“中正”、“平静”、“淡泊与浩然相融”的特性。在校大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尚在发展之中,而高校开设茶文化课程,对其个人品质的塑造是很有裨益的。如今,高校的茶事活动也可以向多元化发展,如,举办相关的征文活动、演讲活动、抢答赛等。这些活动即使规模不大,也会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在良好的氛围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宽容”、“淡泊”、“中和”、“礼让”等优秀品德。

3.3 拉近师生关系

高校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与老师之间建立的是鲜明的师生关系,师生在课堂上比较拘谨,专注于对文化知识的传授与接收。但是,茶道强调的是和谐平等的关系,而茶事活动采用的也是“面对面”的形式,老师与学生一起品茶时,加强了沟通与交流,建立的是平等的关系,通过演绎茶礼,无形中升华了两者之间的感情,并且还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或温和或粗犷的性情,更加全面地认识教师,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互动,有助于改良高校教学氛围。

3.4 茶道文化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由于传统茶叶的浸泡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大学生在外出时,通常会购买果茶或其他合成饮料,或者出入与咖啡馆、酒吧,很少会有人光顾茶馆。在大多数品茶人眼里,果茶和合成饮料含糖量较高,是不利于健康的。茶文化具有“养心”、“凝神”、“屏气”的作用,只有茶文化才能培养学生较高的道德修养,在思想和精神上对学生产生渐进式的影响,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可使大学生理解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3.4.1 基础作用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同时也是蕴含着某些精神和观念,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本身就是道德的物质基础,对个人身体机能的调养,有助于个人的道德修为[2]。茶叶富含十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而其他有益成分达到了三百多种,不仅能够抗菌、提神、增加记忆、消除疲劳,而且还具有保健、药理等生理调节作用。总的来说,饮茶能够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品茶则能使在校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有效缓解巨大的学习压力。另外,先苦后甘是茶的普遍特性,通过对茶的品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悟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4.2 思想升华作用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可使高校学生加深对茶道的理解,明确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进而其个人品德修养也能够得到迅速提升,形成“以礼相待”、“以德服人”的优秀品质。

茶德是宽容与温润的,能够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产生良好的影响。如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在校大学生也有可能受到不良风气的熏染,喜欢标新立异,过于追求物质享受,或者过分强调个性发展,不注重协同合作。当然,社会大趋势如此,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能够增加温和宽厚的品质,就会与周围的人更加和睦相处。另外,茶的“沉淀”寓意着在起起落落中保持淡然,通过观赏这一过程,能够让人产生沉着、冷静、平常心的精神感悟。总的来说,经常参与茶事活动可使在校大学生从幼稚快速走向成熟,并逐渐消除掉自我突出、过于激进、自私消极的思想,从而向圆融、温润、淡然的“茶人”思想靠拢。因此,可以说,在高校开设茶文化课程,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的良好形式。

3.4.3 实践指导作用

“世界观对方法论具有决定作用,而方法论也是对世界观的反映”,通过参加茶事活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世界观,这与道德教育的宗旨是契合的。对于西藏来说,高原气候以及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民俗风情,从而使独特的茶文化得以产生,这也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各种规模的“茶馆”遍布于该省区的大街小巷,甜茶和酥油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目前,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和西藏大学已经联手创建了“大益爱心茶室”,不仅有助于教师开展茶文化培训,还可为大学生们“参与公益、传递爱心、体验茶文化”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帮助他们更快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4 结语

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茶文化正在快速地发展着。高校设立茶文化教育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利于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高校茶文化教育应当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1]王占龙.以茶道精神视角看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模式探究[J].福建茶叶,2017(6):181-182.

[2]胡艳华.从茶道精神探究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方法[J].福建茶叶,2016(4):256-257.

黄旭艳(1981-),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学与课程改革、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品茶道德修养茶道
在最美的四月天跟着老苏州品茶、赏花、做美食……
寻迹万里茶道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品茶养生 千年万亩古茶林——普洱景迈山
冬品茶梅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茶道人生
《茶道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