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贴敷涌泉穴的古今应用研究述略*

2018-01-19刘雅芳朱晓明郝俊凯孙素芹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井穴肾经涌泉

刘雅芳,朱晓明,郝俊凯,孙素芹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涌泉穴,其名出自《灵枢》,也作“湧泉”,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灵枢·本输》篇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灵枢·根结》篇曰:“少阴根于涌泉”。涌泉别名“地冲”,《针灸甲乙经》曰:“涌泉者,木也,一名地冲”。

1 涌泉穴经络归属

涌泉是足少阴肾经井穴,位于足掌心,当第二跖骨间隙的中点凹陷处。涌泉穴是肾经始发之处,得名当与肾主水之义相关,是人体肾阴出处。《灵素节注类编·卷七·诸厥病证·热厥寒厥》[1]中指出涌泉穴为阴经汇聚之处:“阴脉集于足下而聚足心,足心肾经之涌泉穴也。”《齐氏医案·卷三·先天图说》[2]认为人身中之水,以肾为源,解释“泉”之含义时说:“人身足下有涌泉穴,肩上有肩井穴,此暗水潜行之道。凡津液润布于皮肤之内者,皆井泉水也。”古代医籍有认为涌泉是肾阴出发之处,也有认为是肾阳发端之地,如《伤寒溯源集·卷之一·太阳上篇·中风证治第一·中风火劫》[3]中说:“足心为涌泉穴,足少阴肾脉之所自出,下焦真阳之所自始也。灵枢谓水谷入胃,谷之浊气下走,为下焦之阳气所蒸,清阳腾越而为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而行于五脏六腑者也。”肾为先天之本,藏有一身元阴元阳,是后天阴阳化生之处,肾经之井穴涌泉因此并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

2 涌泉穴贴敷的古代应用

涌泉穴在临证各科中应用广泛,或单独应用,或配合其它穴位共同应用。涌泉可针刺,可灸,也可采用药物外敷。古代医籍中记载采用涌泉单穴主治的病证有50余种[4]。药物贴敷涌泉穴的方法可以治疗多种病证,在古代和现代都很常用,既利用了涌泉作为肾经井穴的作用,也发挥了药物的治疗作用。

2.1 厥证

厥证表现为四肢厥冷或突然昏厥,病机均属阴阳不接。《证治汇补·卷之七·腰膝门·厥症》[5]中记载了血虚寒厥的病因和治法:“有吐血过多,上渴下厥,冷过腰膝,入腹即死,或狂言错语,皆阳气妄行,阴无所依,气血相离之故。须大蒜捣烂,盦于脚心,或热手频擦涌泉穴。须用八珍汤加肉桂。”此为上热下寒证,以大蒜的辛温之性作用于肾经脉气所发之处涌泉穴,既能引火归原,又可温通散寒。《串雅内外编·串雅外编·卷二·杂法门·引火法》[6]记载厥证的治法:“人病厥逆之症,不敢用药,以此治之。吴茱萸一两为末,以面半两,水调成糊,以布摊成膏,贴涌泉穴内,则手足不逆矣。”辛热之药吴茱萸外敷涌泉,有散寒和补益下元的作用,可缓解手足不温之厥逆证。

2.2 脚气

脚气表现为两脚软弱无力,小腿沉重或水肿,严重者上冲心腹。脚气之病由下及上,选择涌泉穴进行治疗是治病求本、引热下行治疗思想的体现。《丹溪心法·卷三·脚气五十五》[7]对脚气的治疗方法是方药配合附子敷涌泉穴,曰:“脚气,须用升提之药,提起其湿,随气血用药,有脚气冲心者,宜四物汤加炒黄柏,再宜涌泉穴用附子末津唾调敷上,以艾炙,泄引热下。”明代方书《仁术便览·卷三·脚气·槟苏散》[8]也有类似方法:“治风湿,脚气疼痛不已。用大附子生为末,唾津调和,成饼子贴涌泉穴,缓缓以艾灸,引热下行妙。”

2.3 鼻病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虽然肾经经络并不通过鼻部,但用涌泉穴也可以治疗鼻病,一方面是由于肾经与经过鼻的其它经脉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是药物贴敷涌泉有引火热下行的作用,对于虚热、实热引起的鼻病都有治疗作用。现代临床有不少报道用涌泉穴治疗鼻出血的案例。

2.3.1鼻渊《普济方·卷五十七·鼻门·鼻渊(附论)》[9]认为鼻渊是由肾气虚、脑髓不固所致,治疗上“用生附子为末,煨葱涎和如泥,敷涌泉,夜间用”,《张氏医通》中也记载了此方法。《四科简效方·甲集·上部诸证·鼻滴腥水》[10]中记载了治疗鼻滴腥水的方法:“外用石菖蒲捣塞,再以生附子末、葱涎调涂涌泉穴,或以大蒜切片,贴涌泉穴。”

2.3.2鼻衄《外治寿世方·卷二·鼻·鼻血》[11]中用生吴萸研末,调涂足底涌泉穴的方法治疗鼻衄。《经验良方·上焦·治鼻血鼻疮门》[12]中提到用蒜贴涌泉穴治疗鼻血不止:“用大蒜一个,去皮研如泥作钱大,厚如绿豆许。若左鼻出血贴左足心,右鼻出血贴右足心,两鼻俱出,俱贴。”

2.4 口咽病

肾经根于涌泉,上循喉咙,挟舌本,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可知涌泉穴对咽喉病证有治疗作用。咽喉疾病多与火热上炎有关,涌泉穴为肾经井穴,肾主水,水能胜火,故可治疗实火所致的咽喉病。涌泉穴功擅引火下行,对于阴虚火旺型的咽喉疾病也非常适宜。古籍记载中多用吴茱萸、附子、南星、补骨脂等温热药物外敷涌泉以引火下行之法来治疗口咽疾病。

2.4.1口疮《四科简效方·甲集·上部诸证·口疮》[10]中治疗口疮之法是用黄柏、青黛研末置舌下含服,并用吴茱萸研末,醋调和涂涌泉穴。明代《万病回春·卷之五·口舌》[13]中治疗下焦阴火上冲之口舌生疮,用加减八味丸;并以附子末,唾津调搽涌泉穴。

2.4.2乳蛾清代《傅氏男科·男科卷一·伤寒门·阴虚双娥》[14]中对阴虚双娥有一外治法:“用附子一个,为末,醋调,贴涌泉穴,或吴萸一两,白面五钱,水调,贴涌泉穴”引火下行,并针刺少商穴。清代《焦氏喉科枕秘·卷一·单方喉科枕秘》[15]中治疗单乳蛾重症出现不省人事、命欲绝者,用吴茱萸、米醋调敷涌泉穴。

2.4.3白喉《白喉全生集·白喉杂治通用方》[16]中治疗寒证白喉急证,用制附片(五钱)、吴萸(三钱)共研细末,白酒调,作二饼贴两足心涌泉穴,若天气寒,用火微烘。认为该证是无根之火浮越于上得,采用这种方法引火下行。

2.4.4咽肿《验方新编·卷十七·咽喉·咽肿喉闭外治方》[17]中治疗咽喉肿胀闭塞,口不能开,水不能下时,急用生附子一枚,故纸五钱研末,和匀作为膏药二饼,大如茶钟,贴脚心中央名涌泉穴,冬月以火烘之,约一时久喉即开,即可吹药服药矣。

2.4.5口疳《外科全生集·卷四·敷药类》[18]中用香清饼治小儿口疳:生香附、生半夏(各等分),共研细末,蛋白调作饼,贴男左女右涌泉穴,一周时愈。如小儿口内生毒块,不能食乳,俗名螳螂子,用生地酒浸,打烂涂男左女右足心,自愈。

2.5 目疾

《灵枢·大惑论》中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肾藏精,肾中精气充足才能上承于目,肾中精亏则不能濡养两目,出现眼干眼花等症状;肾精亏则虚火上炎,出现目赤疼痛等症状。《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说:“水衰则有火盛暴躁之患,水竭则有目轮大小之疾,耗涩则有昏眇之危,亏者多,盈者少,是以世无全精之目。”作为肾精所出之穴,涌泉补之可滋阴养肾,泻之则清热泻火,是治疗眼疾的要穴。如《外科全生集·卷一·杂症门·孩童目疾》[19]中治疗儿童眼疾,用黄连、柴胡各一钱,研末,人乳调和,涂于涌泉穴,男左女右。《银海指南·卷二·用药法》[20]中记载治疗目赤的方法:“马某两目赤翳,夜则时痛时止,此阴不和也。余用补肝散合四物汤,以和其阴。然浮火上升,不可不降,再用熟地附子捣烂,涂涌泉穴,以降其浮游之火。”

2.6 耳病

耳与肾脏关系密切,《内经》中有“肾主耳”“肾气通于耳”的记载;《脾胃论》中有“耳者上通天气,肾之窍”的说法。从肾论治耳病的记载古今皆不少见,利用肾之井穴涌泉治疗耳病的方法也很多。如《济阳纲目·卷一百零三·耳病·治耳肿痛方》[21]中治疗耳痛是用吴茱萸、乌尖、大黄(各等分),共为末,盦涌泉穴。《医学正传·卷之五·耳病》[22]治疗耳聋的方法:“耳聋,以茱萸、乌头尖、大黄三味为末,津调贴涌泉穴,以引火下行。”

2.7 狂证

狂证为多动之证,多与痰、火相关,可利用贴敷涌泉穴引火下行以治疗。《王孟英医案·卷二·狂》[23]中记载一则狂证案例:“一妇患证年余,药治罔效。初夏延孟英视之,发热甚于未申,足冷须以火烘,痰嗽苔黄,问有谵语,渴饮无汗。亟令撤去火盆,以生附子捣贴涌泉穴,且嘱恣啖梨蔗。方用人参白虎汤投之,七帖而年余之热尽退,继与养阴药而瘳。”

2.8 百会疽

百会疽生于百会穴上,初起如粟,渐大如铜钱,坚硬色赤,发寒热痛楚。或由热毒上攻,或由虚阳上泛,可用涌泉贴敷之法降浮游之火。《外科心法要诀·卷三·头部·百会疽》[24]中用敷贴涌泉穴治疗百会疽:“若面赤过烦,口干不渴,唇润者,此属阳虚浮泛,宜服桂附地黄丸,引火归源,更用生附子饼,置两足心涌泉穴,各灸五壮,以泄其毒。”

2.9 妇人病

妇人以精血为本,肾藏精主生殖,因此肾经穴位常用于治疗妇科产科疾病。《竹林寺女科秘传·调经论》[25]中有治难产之法,是用“黄柏、硫磺各一钱、蓖麻子不拘多少,捣烂贴左右涌泉穴,胎下即去。”《寿世方》[26]治疗胎衣不下:“蓖麻子十四粒去壳,捣烂贴两足心,即下。”

3 涌泉穴贴敷的现代应用

现代报道药物贴敷涌泉穴的文献较多,所治疗的病证有高血压、哮喘、呕吐、痤疮等。

3.1 高血压

高血压在中医辨证中有多种分型,其中肾虚证是现代高血压病的病机关键[27]。对于肾虚、阴虚阳亢证型的高血压可以利用具有滋阴补肾降火功能的涌泉穴进行治疗。孙静文等[28]比较了药物贴敷涌泉穴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治疗28天后,发现加用药物贴敷涌泉穴的治疗组在改善高血压病症状和降压疗效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对照组。

3.2 哮喘

哮喘多为肾虚或肺、脾、肾俱虚之证,临证治疗往往以健脾补肾之方治其根本,单纯以药物贴敷涌泉穴治疗哮喘的文献报道也较多,如徐艳玲等[29]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涌泉穴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治疗1个月后涌泉穴贴敷组总有效率93.62%,西医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0%。

3.3 痤疮

痤疮的发病原因较多,各个脏腑功能失调皆可引发,又与风、寒、湿、火、痰等多个原因相关,所以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采用外治法治疗痤疮常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单用涌泉敷贴法对痤疮的治疗效果也令人满意。张烨雯[30]收集痤疮患者72例,仅采用肉桂和吴茱萸贴敷涌泉穴的疗法,每日一贴,连续贴敷4周后观察患者自身症状及皮损改善状况,结果总有效率73.6%,各组总有效率从高到低为阴虚内热组、肺经风热组、痰湿瘀滞组、胃肠湿热组。

3.4 呕吐

呕吐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发的症状,足少阴肾经通过冲脉与足阳明经相通,涌泉穴又有下行作用,故可用于呕吐的治疗。周扬等[31]对7例顽固性呕吐患者采用吴茱萸敷贴涌泉穴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有6例呕吐症状明显改善。许文[32]采用大蒜贴敷涌泉穴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也取得较好疗效。

4 小结

肾为先天之本,涌泉穴是肾经井穴,是肾精始发之地,肾精滋养一身阴阳,因而涌泉穴对全身上下多种病证具有治疗意义,尤其是阴虚火旺类证候。人体足心处皮肤较为柔软,皮下微血管丰富,药物易于扩散,使得涌泉穴成为贴敷要穴。古代使用药物贴敷涌泉穴治疗的病证比现代更为丰富,值得临床借鉴应用。现代应用涌泉穴治疗病证的报道大多限于临床疗效观察,缺少严谨的实验研究,尚不能能阐明涌泉穴的治疗机理,这方面的科研工作还有待加强。涌泉穴治疗作用广泛,在临证治疗中可开发其更多用途,在足疗等保健产品研发方面也可以多加利用。

猜你喜欢

井穴肾经涌泉
张涌泉《<金瓶梅>词语校释》手稿
从“阴井木,阳井金”浅析井穴的主治
电针井穴结合颞三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NSE的影响
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大鼠缺血后脑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
浅谈瑜伽体位对缓解高校女生生理期疼痛的作用
按摩脚心除尿频
涌泉村(组诗)
(10)酉时:17:00~19:00肾经当令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别私藏,给朋友们都看看!
冯玉钦、崔泽东、周涌泉、陈鹤翔等同志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