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路桥区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19,

浙江畜牧兽医 2018年5期
关键词:农用地牧场全区

,

(台州市路桥区畜牧兽医局,浙江 台州 318050)

随着《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全省各地日益重视畜禽养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台州市路桥区为例,该区先后通过政策引导、优化布局、整治关停、综合利用等措施,全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治理成效显著,环境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畜产品供给减少、养殖用地难、治理成本高等问题凸显,成为制约路桥区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瓶颈。

1 路桥区畜牧业的十年转变

2008年以前路桥区畜牧主导品种为生猪和水禽,生猪常年饲养量约为7万头,水禽常年饲养量约为60万羽。2008年以来,全区先后大力开展水环境整治、“五水共治”等工作,共关停养殖场(户)1159家,其中规模场346家。截止2018年6月,全区生猪规模养殖场仅保留12家,总限养量为5850头,水禽养殖场全部关停。相比十年之前,全区生猪存栏量减少90%以上,水禽存栏量减少99%以上。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畜牧产业严重萎缩,安全供给隐患较大

由于路桥区水网密集,大量畜禽养殖场靠近河道,且养殖基础设施较差,都有一定程度上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事实和隐患。自“五水共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区大小河道两侧大量畜禽养殖场被关停,畜禽饲养量急剧减少,生猪饲养量从7万头降至目前的不到1万头,猪肉的安全供给受到极大挑战。该区常住人口60多万,按人均每年肉类消费量40 kg测算,全区每年肉类需求量为2.4万t。据统计,2017年全区猪肉、禽肉等肉类总产量为1743 t,畜产品自给率不到10%,远不能满足肉品最低30%的供给保障需求。2017年,路桥区外调入活猪30.6万头,调入量连续三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这给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

2.2 养殖用地难以落实,牧业发展空间受限

受土地资源、用地指标、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禁限养政策等因素限制,该区养殖用地问题已成为当前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过程中的现实瓶颈。特别是设施农用地问题,根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通知》(浙土资发〔2015〕9号),设施农用地“原则上不得占用基本农田”,而路桥区基本农田保护率超过86%,原审批的设施农用地陆续到期,而全区已无预留基本农田指标,设施农用地无地可批,畜牧业发展用地无法落实。全区现保留的12家规模养殖场,共占用土地约77亩,目前只有7.3亩土地经设施农用地审批,其他约70亩的养殖用地均面临设施农用地到期或即将到期,随时面临拆除的风险。养殖用地无法落实,规模养殖场难以实施改造提升,养殖户扩大发展的积极性也受到极大挫折。

2.3 环保约束日益增强,养殖改造效益不高

应环保整治需要,现保留养殖场如需继续养殖,须按要求进行必要的整治、改造和提升,如改造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等废弃物处理设备设施,新建沼气池、贮液池等安全防护设施等。改造投入经费大,给养殖户造成较大负担。据调查,1个限养300头的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投入约为15万元,1个万头猪场污水处理及除臭设备需65万元。而猪肉价格市场浮动大,如2018年春节前后,生猪均价从节前的15元/kg跌至节后的11.40元/kg,养殖户的养殖效益不稳定、风险大。受改造成本大和养殖收益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养殖户不愿改、不敢改、没钱改。

2.4 养殖方式相对落后,传统养殖面临淘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有经济实力的养殖场逐步实行畜牧业“机器换人”,大大节约了饲养成本。而该区保留的养殖场都为小规模养殖场,养殖方式传统,机械化、自动化应用水平较低,导致人工成本高、疫病风险大,抵御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较弱,面临淘汰出局的风险。而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养殖场改造提升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3 对策建议及下一步计划

阻碍路桥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对于畜牧部门而言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无法逾越。我们唯有在做精做细上求生存、出成效,努力促进养殖户增收致富。

3.1 充分发掘养殖资源,全力助推产业振兴

根据省局关于六畜兴旺产业振兴战略部署,结合该区实际,在稳定当前生猪养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扶持适合当地实际的养殖产业。如笔者对全区的蜜蜂饲养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排查,全区蜜蜂存栏3200多箱,其中80箱以上有13家。下阶段,将从养殖主体、养殖规模、养殖分布、养殖理念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努力培育和发展1-2家优质蜜蜂养殖场,逐步带动全区蜜蜂产业发展,弥补畜禽养殖业的萎缩。

3.2 深入推进牧场建设,实现全域牧场美丽

立足现保留养殖场的实际,积极在做精、做美上做文章,按照美丽牧场的建设要求,通过环境整治、设施提升和管理规范,把养殖场打造成“场区建设美、环境生态美、品牌文化美、设施配套优、生产管理优”的小而精的美丽牧场,并积极创建省级美丽牧场称号。以后新建的牧场都要按美丽生态牧场标准建设。

3.3 逐步改变养殖模式,打响本地生猪品牌

从转变和提升养殖户养殖观念入手,引导养殖户选择优质生猪品种,保留较长饲养周期,摒弃泔水饲料,采用生态优质饲料,并实施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树立本地猪肉质好价优的形象,打造品牌效应,将猪肉消费人群定位向本地高收入人群转移。同时,采取市民体验式养殖、“自产自销、托养、寄养”等生产经营方式,打造本地绿色猪肉品牌。

猜你喜欢

农用地牧场全区
纾困与破局: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制度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农用地转出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海上牧场
我国发布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我国发布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叮当牧场
Gift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