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素质教育下茶文化融入体育人文精神中的教学模式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人文精神茶文化

周 密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江西萍乡 337000)

在体育教学创新的框架中,因循着“素质教育”的路线加强人文精神的熏陶是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水平的重要思路。由于历史的惯性和茶文化自身文化亲和力的影响,将茶文化引入到体育人文精神的塑造过程中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路径,这种做法来源于我国其他教育领域、其他教育管理领域多年来积极引入茶文化并进行创新的基本经验。

1 茶文化融入体育人文精神教学模式生成的主要逻辑

按照学术界主流的观点,“茶文化”代表着我国几千年与制茶、饮茶、品茶有关的所有价值观念体系、制度文化体系、物质器物体系、社会习俗体系的总和,集中呈现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在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将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体系、交际体系、社会习俗体系的茶文化引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的逻辑:

1.1 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生成需要借助于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人文素养

自20世纪后期我国引入并将“素质教育”确定为一项基本的教学纲领以来,对于体育教学创新来讲,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熏陶就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在20世纪90年代,体育教学中的“精神危机”焦虑成为教育界一个重要的关切领域,随之兴起的“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学说将包括“课堂设计能力”、“教学评估能力”、“合理选用教学方法能力”、“人文素养能力”等在内的能力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体系进行创新。对于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来讲,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人文素养,既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构成,又是开展体育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构成,还是一种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构成,因此,茶文化融入到体育人文精神教学模式中具有重要的素质教育背景。

1.2 将茶文化的内涵体系作为体育人文精神知识动员的重要来源

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性体育,体育人文精神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都在于“和谐文化”,即在体育教学、体育实践、体育理论研究等诸过程中借助于不同主体的积极参与,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良性对话,实现和谐文化的社会化。在这一点上,我国茶文化或茶道的核心价值诉求“和文化”、方法论诉求“人与万物和谐交际”,以及外在的习俗性表现(如“采茶舞”、“采茶戏”、“采茶健身操”、“养生文化”等)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现代体育人文精神的追求实际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创新来讲,积极挖掘我国茶文化中蕴藏的丰富教学哲学思想、教学方法思想是一个很好的知识动员过程,解决了“精神危机”下我国本土体育人文精神匮乏的现实问题。

1.3 茶文化参与到体育教学创新过程中契合了“生活化教育”的潮流

“茶为国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种茶、最早开始制茶、最早开始饮茶、最早创造茶文化的国家。在传统的农耕文明社会当中,茶文化无论是从产生还是从传播等过程来看,都是属于典型的“生活化文化”。一方面,茶文化来源于人们的农耕生产和战争实践,另一方面茶文化又通过生活化的代际延续方式实现了再生,因此,这种文化形态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化导向的文化体系,只是到了近现代才开始作为一种专门的学科知识而升华到了“专业化”的高度上。与应试教育提倡的课堂教育、考试教育等理念有所不同,“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内涵式、自主式、个性化的教学实现学生内在素养的全面提升。具体到体育教学过程来看,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同时帮助学生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种理性的融合,实现“身体健全”与“心理健全”的有机统一,而这个命题的实现必须借助于生活化教育而非单纯的课堂化教育才能实现。茶文化本身具有的这种内嵌于生活细节中的优势,为延续、传承、实现这种素质导向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启示。

2 素质教育背景下茶文化融入体育人文精神教学模式形成的策略建议

从一般的学理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展开的终极目标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知识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教学。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将茶文化融入到体育人文精神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这样几个重要的策略:

2.1 翻转式课堂教学策略:导入茶文化与体育精神知识交叉的选修课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序列中的诸多现代学科(尤其是从西方引进的现代学科)普遍面临着本土化教学知识资源匮乏的窘境,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学术界、公共管理学术界、教育界等纷纷将茶文化中的有关内容与西方近现代以来形成的学科知识进行了交叉、对比等,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本土化,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心理自信”。针对体育人文精神的塑造,我们建议可以在高校中开设“茶文化与体育精神”知识交叉的选修课,充分挖掘茶文化中的“和文化”、“茶道精神”、“茶艺与工匠精神”、“茶与养生文化”、“茶与身体保健精神”等分项主题方面的知识内涵,借助于“翻转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号召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化知识需求、个性化知识见解在课堂上分享和学习这些知识,从而为体育精神的生成提供一种稳定的本土知识来源。

2.2 传统采茶舞的现代化策略:积极研发符合现代人需求的采茶广场舞

尽管我国茶文化属于典型的“修养哲学”,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为一体,崇尚精修和人与人的和谐交际,比如茶道就提倡“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等修养哲学;但是,茶文化另一方面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实践哲学”,在不同的茶叶主产区都存在着不同形式、不同风格、反映着不同生活情趣的“采茶舞”、“采茶戏”等,主张人的肢体实践与饮茶修道的统一化。例如,一般的采茶舞往往都存在着“正釆、倒采、蹲采、上下采、单手采、敬茶与送茶”等共性的动作,但是,受制于特定时空条件这些动作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人对于强身健体、社会化传播等体育实践的需求。有鉴于此,我们建议不同地域的体育教学可以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原则,充分挖掘本地域的茶文化和采茶舞传统文化资源,根据本地域人们的生活审美情趣和对于体育精神的需求创造符合现代人健身规律的采茶广场舞等实践形式,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拓展体育人文精神的文化内涵。

2.3 体育人文精神的教学诊断策略:以职业体能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策略

在教育学上,“教学诊断”一般指的是教育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教学标准和教学目标评价体系,对特定的教育主体开展教学效果评估的策略,代表着在教育内涵式发展、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背景下的一种精细化教学管理创新。本文认为,“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本化的、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引入茶文化到体育人文精神的塑造当中还是引入其他教育资源,都需要围绕着学生对于体育知识、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的个性化需求而进行创新。在当前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序列中的体育教学呈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职业体能需求导向”的体育知识需求趋势。因此,在引入茶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将体育人文精神的教学引入到“职业体能”的方向中来,根据学生的特长、未来的就业需求、学生的兴趣等展开教学诊断,不断吸收学生的诊断反馈信息,适时修正体育精神的教学实践,将茶文化分割为不同的主题教学单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职业体能等需求灵活匹配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以及体育实践的内容、方式等,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人文精神茶文化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