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德教育思维下体育教学与体育消费趋势的比较分析

2018-01-19焦彦华

福建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消费水平消费思维

焦彦华

(陕西理工大学,陕西汉中 723000)

1 茶德教育思维中的经济效益概论

1.1 茶德教育思维概论

茶德教育思维是茶文化进入高校后,茶德思维在教育行业的进一步扩展和补充。茶德教育思维包括两点,教师的德育教育思维和学生的德行教育思维。一方面,在茶德教育思维的指导下,教师的师德普遍提高,教师的责任心较以往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从职业本位到育人本位的流变,是茶德教育思维的重点。茶德思维中“以人为本”的人本观,渗透到教育中,指导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身心健康,并以自身的师德精神感悟学生,为学生做好教师的德育榜样。另一方面,茶德思维不仅注重教师的师德体现,还强调学生的德育教学。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要以德为先,指导学生正确的德行观。在茶德教育思维下,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德行,是教育的基本。

1.2 茶德经济效益系统

教育促进学生对科目资源需求的购买力。茶德经济效益系统,便是茶德教育思维下,教学对校园经济、学生消费趋势的影响系统。茶德经济效益系统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商业系统,它具有生态性。首先,茶德经济效益系统的文化生态性,它以升华学生心境、陶冶学生情操的消费产品作为重点。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会指导学生购买关于体育舞蹈的文化类书籍,让学生更加了解本专业的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审美观和感悟力。其次,茶德教育下的经济市场,具有环境生态性。茶道自然主义观强调保护环境、爱护自然,茶德教育下校企合作的产品,都是具有公益生态性、不破坏自然资源的企业产品。最后,茶德经济效益包含心理生态性,即心理健康下的适度消费。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消费心理观,以免出现从众跟风消费、盲目攀比消费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消费心理状态。

1.3 体育教育消费指向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辈出、全民体育状态提升,体育教育在高校中的渗透力更是逐年加深。为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度,促进体育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和谐,我国各高校体育教育以茶德思维为基准,进行体育人本教育、体育心理德育教学。体育教育的消费指向,也由以往的“学习目的”转变为“教育心理目的”。以往的体育消费指向,主要针对各科目的期末考核测评而进行购买、练习;而现代体育教学的消费指向,旨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生不仅可以自我选择不同的体育器材进行考核锻炼,还能够享受更多的校内外锻炼场所资源。综上,茶德教育思维下的体育消费指向性明确,关于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消费,取代了以往的硬性考核教学消费。

2 体育教学与体育消费趋势比较分析

2.1 消费水平比较分析

目前各高校开展的体育必修教学有太极拳、跑步、球类运动等;部分高校会将舞蹈和武术、拳击作为选修科目进行课程设置。通过对西南部分高校的抽样调查可知,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高,并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价值300元以下的体育器材消费中,女学生占比更多;而在价值300元以上的体育用品消费中,男生占比高于女生的三倍。学生消费的物品内,关于体育教学的必要用具更多,且这一层面的学生消费水平相当。由此可见,学生的基础消费水平的体现,与体育教学直接相关。

2.2 消费意向比较分析

上文提到,在高于300元以上的体育用品中,男生的消费水平更高。经过学生采访和实地调查可知,学生消费水平的提升空间,更多是与个人意向有关。在300元以下的基础消费水平群体中,学生多用于购买体育教学的基础用具;而在3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多是购买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下的必备基础用品及提升用品。例如男生体育运动中的篮球鞋、运动服;女生体育舞蹈中的用具,甚至健身房等体育场所的花费。由此可见,学生对某一体育运动的兴趣度,决定了其体育消费的提升空间。在对购买物品的评比中可知,体育教学与体育消费意向的关联度不大。学生往往对体育教学的基本物品不感兴趣,而更多的花费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如何提高体育教学与学生消费意向的关联性,促进学生更多的对本专业的体育用具进行消费,是茶德教育思维下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3 区域消费活力分析

通过对各省市体育消费趋势的宏观分析可知,在同类教学科目下,不同区域的体育消费活力多有不同。部分将茶德教育思维落实到位的茶乡高校,其体育消费趋势一直呈现上升状态;而部分以传统刚性管理教学为主的高校,其体育消费活力明显不足。由此可见,落实茶德教育思维,将茶文化柔性管理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对于部分经济较为落后、外在资源条件不足的区域,政府应当大力扶持区域体育教学和体育企业的开展,促进当地体育教育事业的兴盛,以此提升落后区域体育需求供需不足的状况。

3 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消费的双赢策略

3.1 主流实物型消费

现如今,大多学生都追求更有个性化的体育运动消费场所。除了健身房、舞蹈房和课外体育培训机构等多种选择外,学生对现代AR模拟体育赛事的兴趣十分浓厚。这类体育虚拟型消费,是依托现代AI科技、AR科技等计算机技术的娱乐活动。学生能够在房间内体验到不同场景,以此增强对基础体育运动的兴趣。然而,这种消费模式容易产生过度消费和从中消费的心理;且这类虚拟体育锻炼方式并不实用,它的娱乐精神大于体育精神。在茶德教育思维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个人需求为主,不跟风消费。除此之外,这类虚拟运动娱乐器械开发时间较短,其整体系统还未完善、短板弊端还未发掘,AI多感射频互动对人体有无损坏还未可知。因此,在日常体育教育中,教师也要大力提倡主流的实物型消费,鼓励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和互动类运动,减少虚拟运动、人机运动的消费次数。

3.2 竞技参与类消费

基于学生对本专业基础体育课程消费水平不高的情况,部分高校开始纳入武术、拳击、舞蹈等更丰富的体育项目。然而,这类小众体育项目的师资力量不足,锻炼场所以及教学课程大纲并没完善。为促进现有大众高校基础体育课程的消费趋势,高校可借鉴茶德的转换教育思维,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设置教学赛事等竞技手段,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基础体育课程的消费意向。校内男女篮球赛、校园舞蹈大会、校内田径竞技比赛等体育赛事可以较多开展,教师还可将竞技精神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竞赛,提高学生的活跃度和参与度。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借鉴茶企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校外的体育文化企业进行合作,开展校外竞技赛事。以该公司的体育用品作为奖励,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又是给学生一个校外的体育展示平台。通过茶德教育思维下的竞技鼓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和兴趣提高,体育消费趋势呈现稳定发展。

3.3 文化渗透型消费

为更高层次提高体育的“精神消费水平”,必须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背景的了解,让体育精神渗透到学生内心,才能让学生做到潜意识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而非因体育教学而产生的刻意消费。茶德教育思维下,借鉴茶文化的文化渗透方式,体育教学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建设与文化观赏型消费为一体的教育系统。基于此,将以往户外体育教学的课时,分出三分之一进行室内的体育文化教学和书本影视教学。学生在文化渗透下对体育精神进行了解,提高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度,从而产生自发性的消费意向。

4 结论

在茶德教育思维下,体育教学与体育消费趋势的正比关联性提高,学生的消费理念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形成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等正确的消费观念。教育的发展和体育经济效益的发展相辅相成。信息时代下,各类新型体育消费模式层出不穷,教师要紧跟茶德教育思维下的高校体育政策,将体育德育教学落实到位,从而潜移默化中促进体育消费趋势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消费思维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40年消费流变
我国31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