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视域下茶文化外宣资料的英译研究

2018-01-19崔金枝

福建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译者译文关联

崔金枝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

我国茶文化于唐代正式形成后便一直延续至今,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受到儒释道等思想流派的影响。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一经典诗句可知中华儿女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茶。时至今日,从“以茶待客”“以茶会友”等习俗足以看出茶在我们生活中的“份量”。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内外各种文化呈现出相互影响和碰撞的局面,包括我国茶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等深受这种趋势的影响,时下不少青少年对我国茶文化知之甚少却极为追捧诸如垃圾快餐等的洋文化,由此不难看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可能断层的险境。基于此,政府开始意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加以重视,比如组织茶文化外宣资料的翻译工作等。但需要指出的是,受到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一些译者在着手翻译茶文化外宣资料时仍旧存在“中式英语”等问题,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茶文化的对外推广和宣传工作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1 关联理论与翻译

1.1 关联理论介绍

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这两位欧洲学者在1986年提出的概念,他们认为人类的交际行为(Communication)与个体认知(Cognition)是相互关联的。该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探讨和研究。关联理论将整个认知过程拆分为“明示”与“推理”两部分,其中明示表示说话方明白无误传递信息,而推理则表示听话方通过对语境进行假设来理解说话方的信息。事实上,为了充分理解说话方传达的信息,听话方需要掌握该信息和语境之间的“最大关联”,而这也就是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所谓语境表示谈话双方所处的社交环境或氛围,当然社交期待、共同记忆等因素也需要被考虑在内。关联理论认为说话方的话语信息包含“明说”和“暗含”两部分,听话方既要明白字面上的意思,同时还需要透过语句表面理解其中隐含的内容。

1.2 关联理论与翻译

虽然关联理论的初衷是探讨交际与认知的关系,但其对于翻译工作同样有着启示作用。近年来,一些译界权威人士开始将关联理论运用到翻译过程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翻译工作的展开往往需要考虑原文作者、译者以及目标读者三方的关系,而我们也将此称作“三元关系”。在关联理论视角之下,整个翻译过程事实上是基于此关系展开的认知推理过程。也就是说,译者首先需要对原文的暗含信息进行推理,同时又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相关表达方式。除此之外,关联理论还认为翻译行为本身属于言语交际,因为译者需要结合语境对语言信息进行推理与解码,而信息的推理需要以最佳关联为前提。事实上,随着研究的深入,相关学者还提出翻译成功的关键在于译文与读者之间最佳关联的实现。

2 当前茶文化外宣资料的英译问题

茶文化外宣资料翻译的好坏对于我国茶文化的“走出去”有着重要的影响。纵观近年来的茶文化外宣英译文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翻译问题。较为典型的问题可归类为以下两点:

2.1 存在词汇、语法翻译漏洞

词汇和语法可以说是翻译工作的基本层面。就词汇层面来讲,一些译者将原文中的某特定词汇翻译成多种形式,这种一词多译的现象会导致读者对原文信息出现误解。比如说,“黄山毛峰”就被翻译成“Huang Shan Mao Feng tea”和“yellow mountain fuzz tip”等多个版本,使得读者在阅读译文后难以将上下文中的毛峰茶联系起来。就语法层面来讲,除了低级语法错误(单词拼写、单复数等)之外,茶文化外宣英译稿中还存在很多较难分清的语法问题,比如定语从句中先行词和关系词的选择存在问题等。

2.2 违背英语表达习惯

受到不同思维模式的影响,英语与汉语在表达习惯上有很大差异。人们对于统一事物的看法也会出现不同。很多时候,一些译者只是在语言层面上下了功夫,却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翻译出来的英文容易导致目标读者产生误解甚至引起心理不适。例如,一些译者将“功夫茶”翻译成“Kungfu tea”,这种译出语会使外国读者联想到中国功夫(Chinese Kungfu),而事实上功夫茶本身与中国功夫不是相挂钩的。功夫茶又被称作“工夫茶”,是闽粤地区较为盛行的制茶方式,其在字面上表示一种方法考究、用时较长的泡茶技艺。如果将其翻译成“Kungfu tea”,那么读者很可能被误导,从而认为这是习练中国功夫的过程中需要饮用的茶。再比如说,“龙井茶”曾被不少译者翻译为“Dragon Well tea”。而事实上,“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利、富贵、喜庆等正面含义,但“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却是邪恶、血腥、死亡等的代名词。采用“Dragon Well tea”的译文极有可能会使目标读者在看到茶名的瞬间联想到阴暗场面,而导致他们打消接近该茶的念头。

3 关联理论视域下茶文化外宣资料的英译策略

从上述分析可知,当前茶文化外宣资料英译文本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优化茶文化的外宣翻译,我们不妨将关联理论中的相关原则运用到翻译实践之中。

3.1 思考读者对译文信息的接受程度后恰当意译

关联理论认为听话方要理解说话方的信息需要对所处语境进行认知。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目标读者(听话方)在阅读译文(说话方的信息)时需要通过语境对其加以认知。而英文读者由于事先不了解我国茶文化,在阅读茶文化外宣英译文本时很难完全对其加以理解。为了使读者更好地认知原文内容,译者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恰当的表达方式。比如,考虑到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文化背景,“龙井茶”可以采用音译法译为“Longjing tea”,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读者出现心理不适的问题。而“黄山毛峰”可译为“Huangshan Peak Green Tea”,“peak”有“巅峰、成功”之意,既可表明茶叶产区的特征,又可借助其在英语文化中的积极内涵推广该茶品牌。此外,有些中文表述在特定语句中往往需要按照其引申义进行理解,比如某茶博会的外宣资料中写道:“参展商大方地拿出压箱底的好茶。”其中的“压箱底”事实上不是字面上的“压在箱子底下”,而是表示“值得珍惜或珍藏的物品”,因而此处“压箱底的好茶”不妨译为“treasured Quality tea”。

3.2 适当进行补充翻译

翻译经常被视作一个明示的转码过程,但是在关联理论框架之下,对译文读者来讲,翻译又是一种对语码信息和语境信息的动态推理过程。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很多英文读者在阅读茶文化外宣英译文本时会对其中的茶名、茶具、茶俗、历史人物等存在陌生感。如果译者只是简单地对文本进行汉英两种语码的转换,那么读者很难了解到相关语言信息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渊源。举例来说,译者在对“陆羽”进行翻译时不能够单单将其姓名翻译出来,而应该将陆羽的美誉及大致贡献翻译出来。因此,译者不妨以括号形式将其补译为“Lu Yu (the author of The Classics of Tea,respected as the Sage of Tea)”。

3.3 对原文信息加以调整

关联理论强调“最佳关联”,即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接受者在付出有效的努力去理解信息时所获得的最好的语境效果。就茶文化外宣资料来看,其中的信息可大致分为主要内容、修饰内容和次要内容。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修饰成分和次要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在茶文化外宣资料中,原文作者往往会采用多个形容词来修饰相关词语,而这些词语的堆叠意在强调或增强中文句式的美感,但是过多的修饰成分如果被全部译为英文,会使译文读起来重复啰嗦。遇到这种情况时,译者应该对原文信息进行必要的取舍,那些可有可无的修饰成分可以去掉。如,“碧螺春”可译成“ Spring Spiral”,略去“碧”的译文“green”。“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它益于静心、静神,令人心旷神怡,使人返璞归真。”可以略去原文中的一些重复用语而译为“As the art of enjoying tea as well as life,the Chinese tea ceremony is home to peace,tranquility,enjoyment,and truth.”

4 结语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茶文化外宣资料的英译,有助于译者充分考虑受众对译文信息的接受程度,灵活地处理文化因素,从而有效地宣传中国茶文化,提升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关联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