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客家茶歌与粤东北客家民歌的比较研究

2018-01-19胡雪莲

福建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茶歌赣南民歌

胡雪莲

(1.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2.赣南师范大学,江西赣州 341000)

在现代音乐艺术的激烈冲击下,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生存空间大大缩小。在客家民歌艺术与茶歌艺术传播过程中,其整体利用水平较低、传播机制尚不科学,因此,限制和影响了该艺术的传播发展。因此,通过具体对比,旨在为两种艺术的传播发展探寻到合适的时代之路。

1 客家文化及客家民歌艺术的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在多民族发展进程中,造就了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无论是该资源表现形式的复杂多样性,还是其整体内涵的浓厚性都有极大优势。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同地域环境和人文因素也对其文化体系的整体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我国文化体系中,形成了诸如赣南文化、粤东北文化、巴蜀文化、京津文化等多种地域文化形式。在地域文化发展过程中,其逐渐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诸多极具自身特色的融合型音乐艺术,赣南客家茶歌、粤东北客家民歌等都是其艺术形式的重要表现。

客家是一个汉族民系的具体称谓,其更多指的是一种文化理念。客家民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粤)、江西(赣)等地,其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北民南迁”的重要族类,同时也是世界上汉族民系最为广泛的族系。在客家文化发展进程中,其中全面传承了传统的古代汉族文化,同时也将传入地的原有文化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了新的客家文化体系。对于客家来说,其作为擅长唱歌的民系,有着诸多客家音乐艺术,极具音乐韵味。

客家民歌中,最为重要的艺术特性就在于音乐艺术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融合统一,赋予了该艺术形式的审美内涵。随着当前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不断成熟,加上其传播过程中对于音乐艺术的节奏、文化体系的内涵等诸多要素融入度日益提升,研究赣南客家茶歌艺术与粤东北地区的客家民歌艺术之间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将为我们探究多元文化艺术背景下,客家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合理机制。

2 赣南客家茶歌艺术与粤东北客家民歌艺术的不同表现

在多元艺术碰撞与融合的今天,茶歌音乐的艺术美与民歌的艺术美之间通过深度融合,从而在提升其具体艺术品质的同时,满足大众的艺术“审美需求”。从某种程度上看,赣南客家茶歌艺术中所表达的音乐特质和美学内涵是一种复杂、互动型的情感体会。当然,该茶歌艺术也对地方民歌音乐艺术的具体表现空间、听觉联想等多项内容进行了深度诠释与表达。因此,将不同地区的音乐艺术相结合,其不仅有效补充了传统民歌艺术,同时也全面丰富了地域音乐艺术的内涵与外延。所以,对于以客家茶歌为基础的传统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发展来说,值得我们通过融合,从而提升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播价值和影响力。

对于赣南客家茶歌来说,其基础就是客家民歌艺术,正是通过地方茶文化的综合融入,从而营造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对于粤东北客家民歌艺术来说,其作为一种山歌艺术,有长达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具体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影响下,该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文化思想内涵也出现了全新变化。其独特的地域环境决定了其与赣南客家茶歌艺术之间的“零星差别”。

对于客家民歌艺术的具体演唱来说,其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法来传承与发展,客家人使用民歌这一艺术形式来传递知识信息和民间交流。如今客家民歌艺术已经发展成为我们全面研究粤东北地区文化的重要基础。实际上,赣南地区与粤东北地区的文化差异极小,更多只是“行政区划”上的不同差异。从地域上看,两地区相连,从血缘上看,两地区都是客家人。所以,两种艺术更大的区别不同在于“茶文化”的具体融入与诠释。

3 赣南客家茶歌艺术与粤东北客家民歌的综合对比

通过对赣南客家茶歌艺术与粤东北地区的客家民歌艺术进行比较,我们看到两者存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其最大区别在于赣南客家茶歌艺术中所融入的“茶文化”因素。所以,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今天,通过对两者艺术进行综合分析,在探究合适的传承体系基础上,为其价值应用和时代性诠释提供具体空间。

具体来看,赣南地区和粤东北地区都是客家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地区。结合当前文化传播活动的具体表现状况看,同一种文化可能会有多种表现方式,同一种文化资源,必然会在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具体影响下,形成差异化表达。这一现象,已经发展成为当前传统茶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

从一致性看,两种艺术本质上都是客家山歌艺术的生动诠释。无论是茶歌,还是民歌艺术,其都是客家山歌艺术的魅力呈现,该艺术作为有着1000余年发展历史的艺术形式,其中对传统文化中的诗经、乐府诗歌艺术进行了传承,同时也对赣南地区、粤东北地区的民歌艺术精华进行了有效汲取,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内涵多样的艺术形式。在具体的歌词结构上,其更多为七言四句歌词,在具体的修辞手法中,更是独具特色,通过将具体的客家方言和群众口语等艺术形式相融合,从而展现了通俗易懂、生动鲜活、极其风趣的艺术特点,当然,其中所融入的丰富内涵,也表达了相应的文学价值。此外,从具体的表演情感上看,两种艺术都是客家人发自内心的情感宣泄与传递,其欢快的旋律、轻松的节奏都是其自然、奔放的情感流露。

两种艺术仍然存在相应不同,这一不同点既是其生存基础,也是实现其融合发展的前提。首先,客家民歌艺术的曲调在各客家地区也不同,即使同一地区,其具体曲调也会受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形成完全不同的演唱方式。因此,客家民歌艺术中,其地方色彩内涵极为突出,正是客家民歌艺术的多元化、丰富化,从而使得该艺术始终保持系统化的生命力和价值。其次,两种艺术最大的差异在于赣南客家茶歌艺术中融入了系统化的茶文化内涵,其中的歌词、描述的场景、情感色彩等等,都充满了系统化的茶“色彩”。赣南地区有着良好的茶叶种植环境,茶歌艺术也得以丰富构建。最后,赣南客家茶歌艺术在近代发展进程中,也融入了独特的“红色文化”,这是粤东北客家民歌中所不曾具备的艺术形式。赣南地区是苏维埃革命的重要地区,因此,在该艺术的近代发展进程中,融入了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这是粤东北客家民歌艺术所不具备的艺术特点。

4 多元文化背景下赣南客家茶歌与粤东北客家民歌的艺术传承机制

随着我们对充满地域色彩和民族属性的客家文化理解、认知日益成熟,在当前背景下改造和使用客家文化艺术的实效性大大提升。通过将茶文化的内涵和艺术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客家民歌艺术之中,其在丰富该艺术内容的基础上,全面有效的激发了大众群体的了解兴趣,同时也为该民族艺术资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就当前整个文化艺术融合与传播活动的时代发展特征而言,多种资源的融合是其具体要求。在当前具体应用客家民歌艺术资源时,必须充分注重将这一传统资源与现代文化理念、地域文化等多样化内容深度结合,以艺术“包容性”融合为基础,充分应用多样化的文化体系,进而实现多种资源整合的理想效果。此外,针对当前社会大众对客家文化了解不足这一具体问题,要通过培养传承人才、深化创新等多种途径,全面提升该艺术的大众普及度。当然,综合对比赣南地区客家茶歌与粤东北地区客家民歌艺术之间差别,更多旨在立足融合提升这一基础目标,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深化艺术研究,从而实现赣南客家茶歌资源开发与粤东北地区客家民歌艺术利用之间的深度融合。

结合客家文化的形成背景和历史特征,我们看到该文化体系呈现出多样化的资源形式,此外受各个地区的具体地域和社会环境影响,其形成的客家文化艺术类型也存在相应差异性,因此在当前具体应用和认知该艺术资源时,不能盲目的使用“叠加”,应该在具体结合艺术实际的前提下,通过选择具有文化共性的资源,在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当然,在对客家民歌艺术资源进行具体开发时,不能一味沿袭,必须在结合时代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性调整,使其更能适应时代传承的综合要求。

5 结语

我国文化氛围浓厚,在中华文明体系中,不仅包含了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同时也形成了多样化的艺术类型,比如歌曲艺术、舞蹈艺术等等。在系统化的中华文化机制中,客家文化无疑是重要代表。客家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迁徙文化”,其在不断发展进程中,融入了具体的地域特色,所以无论是具体的赣南客家茶歌艺术,还是粤东北的客家民歌艺术,其都是在以客家民歌艺术为基础的前提下,具体融入了赣南地区、粤东北地区的地域特色,因此两者的共性大于其特殊性,这就为当前该艺术传承提供了“内在基因”。

猜你喜欢

茶歌赣南民歌
董长贵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茶歌艺术的声乐属性与演唱表情探究
福建安溪茶歌的形态特征分析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