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网络宣传融入茶文化的路径探索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茶文化红色文化

戴 彪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吉安 343000)

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灿烂文脉,用生命铸就的不朽丰碑,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优良的革命传统与革命作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石和命脉。红色文化所孕育的厚重历史文化内涵,已成为新时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红色文化利用互联网的快捷、开放、互动性等特点,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网络传播相结合,走出一条红色文化网络宣传之路,其优势显而易见,但其所遇到的发展困境也应该引起重视。那么,如何让红色文化网络宣传的功能发展到最大化?有专家提出,让红色文化网络宣传融入到茶文化之中。因为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具有哲学、德育等教育功能,与红色文化所具有的思政教育功能不谋而合。两者间的相互融合,势必会产生“1+1>2”的效果。本文浅析了新时期下红色文化网络宣传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寻找制约红色文化网络宣传的因素,发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互融互通性,探索出红色文化网络宣传融入茶文化的有效路径,从而促进红色文化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为加强新时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方法与新路径。

1 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网络宣传优势

1.1 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就在于“红色”,它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不断地选择、融合、重组、吸收古今中外先进文化成果,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其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指的是遗址、遗物等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非物质文化则是指红色革命精神,诸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

1.2 红色文化网络宣传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其所带来的信息传播的快捷、互动、及时等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言而喻,红色文化在进行网络宣传时,首先具备信息传播的快捷性、方便性、及时性等特点。因为红色文化网络宣传能够突破时间界限、信息量界限、互动界限以及传播方式界限等,红色文化的宣传者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渠道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任何一位网友传播红色文化知识。与此同时,红色文化的接受者也可以随时随地,及时便捷地关注、浏览到相关网站上的红色文化信息并及时做出信息反馈。此外,红色文化网站的管理员也可以随时更新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红色文化信息,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其次红色文化网络宣传的信息可以进行多样性展示,诸如我们可以使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论坛、微博、微信、直播等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对红色文化进行网络宣传,诸如在华东交通大学开设的“铁军纵横——新四军网上纪念馆”的红色网站上,既有分门别类的文字介绍,也有各类音像、音频资料,能给观者最直接的视觉体验和感官享受;再次红色文化网络宣传的信息还具备易复制、可储存等特点。在红色文化网络宣传过程中,网络所具备信息交流面广、储存量大等特点,使得红色文化信息可以随时增添、补充,这就为红色文化网络存储信息提供了有力保证。最后,红色文化网络宣传还具备绿色性的特点,随着红色文化网站的出现,清明时节,全国各地网上祭奠英烈的新风尚日渐兴起,使得清明节更“清明”,更绿色,更环保。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 红色文化网络宣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发展困境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让红色文化宣传变得更快捷、更及时,不仅增加了潜在受众的规模,也使红色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形式。然而,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红色文化网络宣传仍面临着些许困境与不足。

2.1.1 红色文化受众关注度低

有调查问卷显示,广大网友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较低,一方面是网友对红色文化不够了解,另一方面是对红色文化的求知欲也比较低。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大高校。近年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再加上欠缺对红色文化的引导教育,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一知半解”,甚至漠不关心,势必影响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内容有限,欠缺时代感,无法形成较强的吸引力,这也会导致大众对红色文化网络宣传的关注度较低。

2.1.2 网络法规不健全 技术水平有限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挑战与威胁也摆在我们面前。首先是网络法规不健全,使得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战略,出现了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应用与低水平网络管理的不匹配。其次一些思想教育工作者缺乏对计算机知识尤其是网络知识的了解,使其在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再次由于红色文化网络宣传信息量之大、内容之广等,使得一些不真实或者不完善的“红色信息”流于网络,影响了红色文化的高品质。最后红色文化在进行网络宣传时,网站建设等前期投入较大,网络技术水平有限也成为红色文化网络宣传的制约因素。

2.2 成因分析

红色文化网络宣传所遇到的发展困境,既有文化冲突方面的,也有管理和技术上的原因,诸如红色文化的网站设计中会有薄弱环节,网页设计形式单一,缺乏音频视频资料,内容也不足,缺少原创类、口述类、档案类的红色文化资料。此外,一些网站更新不及时,缺乏互动性,也难以调动起受众的关注度,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与宣传功能。因此,应该优化红色文化与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红色文化的另一大特性就是具有较强的思政色彩,这在网络宣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带有强烈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烙印,难以被受众用通俗的理解认知所接受。

3 茶文化的内涵以及与红色文化的互通性

3.1 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孕育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茶文化不断吸收“百家之思想精髓”,逐渐从物质文化上升至精神文化,从而发展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茶文化传承数千年,仍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这与其所积淀的深邃文化内涵,所吸收的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的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精髓,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德育美育功能等,是密不可分的。

3.2 茶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互通性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与德育功能,能够重塑当代民众的文化自信,提升当代民众的道德观念,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灿烂文脉,用生命铸就的不朽丰碑,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其所孕育的厚重历史文化内涵,所具有的印证历史、传承文明、政治教育等功能,已成为新时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可以说,中国茶文化与红色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德育功能,具有互融互通性,因此,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强国的建立。

4 红色文化网络宣传融入茶文化的有效路径

4.1 打造红色茶文化基地 推动红色文化网络宣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在新时期下加大红色文化的网络宣传力度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的受众关注度,我们可以通过打造红色茶文化基地,进而推动红色文化的网络宣传。举例来说,我国南方的不少茶叶产区还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以遵义为例,这里不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会议召开地,还是“遵义红”、“湄潭翠芽”等知名茶品牌的生产地,因此,在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进行网络宣传时,可以融入当地茶文化的历史,从而吸引受众的关注度。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茶文化体验式教学活动,诸如各大高校就可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网站的数据资源,结合红色茶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让高校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以提升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4.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茶文化塑造革命英雄形象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茶歌、茶舞、茶道、茶戏等都是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在对红色文化进行网络宣传时,我们可以借助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讲述革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在这方面,湖北省黄石市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的做法值得借鉴。2018年,该中心创排了阳新采茶戏《龙港秋夜》,该戏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女主人公秋莲在营救游击队政委的对敌斗争中,从单纯稚嫩的布贴女成长为主动参与革命的革命者,最终英勇牺牲的故事。该戏一巡演就引起强烈反响,不少红色文化网站纷纷将该戏上传至网站首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将红色茶文化网络课堂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并健全红色文化网络宣传的法律法规,为红色文化网络宣传提供更加安全、完善、规范的网络环境。

5 结语

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代表,其所蕴含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红色文化网络宣传更加高效、便捷,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可回避。为了让中华民族的红色文化通过网络继续大放光彩,我们应该创新思维,将其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茶文化相结合,从而树立当代人的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建立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茶文化红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红色在哪里?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