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茶文化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传统

郝 鑫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青年是祖国发展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涵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近几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多次发文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的重要任务。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然而,与党和国家提出的要求相比,我国有相当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填鸭式、灌输式的理论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传统茶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我国儒释道等主流思想的核心内涵,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体系,千百年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本文将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说起,针对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传统茶文化带给思政教育的启示。

1 高校思政教育基本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政教育,培养符合现代社会思政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近些年来,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提高和向前发展。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1 理想信念教育

我国有句俗话说: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魂,因此对人才的教育培养理念,也一直遵循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路进行。在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中,首先是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等。只有对社会发展规律有了充分和正确的认知,大学生才能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发展的脚步联系起来,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2 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在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必须要贯穿对民族精神的教育,使当代大学生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大环境下,激发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从而坚定爱国主义情怀和报效国家的信念。

1.3 道德素质教育

德才兼备是高素质人才的标准,高校教育目的也是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存在的基础,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其目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大学是大部分青年步入社会前的最后学习殿堂,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以后在社会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发展。因此,思政教育所承担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大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规范文明行为,树立远大理想,做一名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近些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极端事件发生的报道常见诸报端。在令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深层次的思考。不可否认的是,在多元文化并存、就业环境竞争激烈的现实情况下,大学生每天要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果不及时开导,进行心理减压的话,极容易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大学生只有掌握了客观自我评价的能力,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才能清醒冷静的面对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还要帮助大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培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品格。除了课堂教育之外,思政教育还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引导青年向着积极阳光的方向健康成长。

2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学对在校大学生的培养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具体到思政教育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高校对思政教育重视不够

当下,对于高校来说,重点学科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工作的重心多放在了重点学科的建设上。重点学科建设好了,科研成果多了,高校的声誉和影响自然也会得到提升,所带动的直接成效就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对于一些基础课程,尤其是像思政教育这些和专业学科无直接关联的学科,学校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具体表现在对课时安排的不足,课上管理相对宽松,考试要求不严格等现象上。

2.2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高校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开展思政教育:一是来自高校课堂的思政教育课程,二是高校辅导员进行的宣传教育。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是以正面的理论灌输教学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生们无法提起应有的兴趣来。还有就是课程内容相对陈旧,老师照本宣科,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思政教育的效果,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岗位,是由刚毕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来担任,他们大多把辅导员作为进入高校工作的跳板,并不安心于辅导员工作,而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深造,以谋求高校管理岗位到教学岗位的转换。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严重影响着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建设,思政教育的目的和效果显然也很难达到。

2.3 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够

其实,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阶段,再到大学阶段,思政教育自始至终贯穿在每一位青年的成长过程中。到了大学阶段,尽管思政教育课程是以必修课的身份出现的,但很多内容对大学生而言,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因此,在很多大学生的内心认知中,思政课程还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考试前突击背上几天就可以了。在出勤率上,思政课程也最难保障,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检查人数,一人替多人答到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堂纪律上,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玩手机、打游戏、看电影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的学生上课就睡觉,老师讲什么根本就不知道。

3 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及价值所在

要想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必须先对茶文化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我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时期,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传说的真伪无从考证,但毫无疑问的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并利用茶的国家。茶叶本身是以一种物质存在的,当赋予了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内涵,就形成了茶文化。

唐朝时期,我国茶文化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备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茶叶的生产和加工在唐朝已经初具规模。二是茶叶科学已经上升为完整的理论,如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不仅涉及了茶叶的生产过程的全部内容,还对茶器、茶礼、茶的冲泡方式有了完整的规定。此外,茶经还收集了唐代以前大量的关于茶的故事、典故和传说,将茶赋予了文化的内涵,三是饮茶在精神领域有了比较深得感悟和体会,伴随着茶道和茶礼的完善和固定,饮茶人将意识形态内的想法赋予到茶的身上,儒释道等主流哲学思想内涵的加入,促使着茶文化雏形的出现。四是与茶有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在唐朝也开始出现,人们在描写茶、记录茶的同时,也借物咏志,以茶明志,通过茶这个直观的载体来表达意识形态领域内抽象的精神和感悟。

宋朝到明朝期间,茶文化的进入快速发展期和成型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茶兴于唐,盛于宋”的原因。在这一段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首先是我国的茶叶种植和生产有了高度发展,其次是茶叶已经得到了高度普及,成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最后是越来越多文化名人,为茶文化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宋徽宗赵佶亲著茶典《大观茶论》,再如唐伯虎留下千古佳作《烹茶画卷》、《事明图》等等,这些名人和文人的介入,使促进茶文化内涵在民间得到高度认可。

概括的说,茶文化是我国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出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纵观传统茶文化的形成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时至今日,茶文化在保持着勃勃生机的同时,还在不断的吸收着现代文明的文化内涵而变得更为完善,同样为人民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起到了指引作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将中国传统茶文化引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可以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解决自身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存在困惑和疑虑,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化解心理矛盾和情绪,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投入到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4 传统茶文化带给高校思政课程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概括来说,茶传统茶文化带给高校思政教育有以下三点启示。

4.1 茶文化是思政教育的有益补充

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政课程在高校进行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思政课程长期以来内容单调,形式死板,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要想改变这样的情况,只有对课堂内容进行丰富,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无论是其具体的外在表现,还是其在意识形态上所具有的内涵,对当今的思政教育都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如儒家的中庸和谐理念,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佛家的禅茶一味的境界,既富含着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处世哲学,又包含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法则,和我国思政教育内容中的诸多理论都有着相同之处。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这些内容与思政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有了茶这个具象载体,大学生对课堂上晦涩难懂的理论也会有了具体的认知。

4.2 茶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力强。党的十九大以来,树立文化自信被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海量信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的传播,对当今在校大学生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冲击和诱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帮助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心,成为当下思政教育所亟待解决的问题。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又是我国人民的开门七件事之一,因此,茶和茶文化的一个最大特性就是具备亲民性和实用性。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引入茶文化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练习茶礼,感悟茶道,在悠悠的茶香中体会茶文化的内涵。在增强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也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传统思政教育中的抽象理论,有了茶文化及茶文化实践的介入,理解起来也更为轻松和清晰,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4.3 茶文化可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行为和认知产生影响。不可回避的是,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学术不端、性侵女生、压榨学生等不良行为,导致了教师外界整体形象的下滑。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不仅要有内容和形式上的更新,同样也要对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涵养进行提升。在传统茶文化中,淡薄名利、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可以很好的为教师队伍起到“正身”作用,从而使得教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得到更好的强化。高校可以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和环境中,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通过知识竞赛、有奖问答、专题讲座等形式,推动儒学氛围,净化校园环境,让儒家的“师德”观蔚然成风,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

5 结语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茶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和完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化瑰宝。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将传统茶文化和现代哲学理论体系有机统一,紧密结合起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解决好当下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性人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