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近实际,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探讨

2018-01-18黎瑞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

黎瑞和

摘 要:小学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近年来,我校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转变观念,努力践行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从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關键词:贴近实际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的原则,其中第二条就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校是一所处于正在走向城市化的农村小学,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从家庭来看,有本地人和外地人,有企业主、白领阶层、打工者、小商贩、干部、知识分子等;有单亲家庭,也有几代同堂的家庭。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各自不同,既有健康的兴趣爱好,也有不健康或不够健康的嗜好。因此,这种复杂的情况给我们的教育带来许多困难。但我们相信,只要贴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就有可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一、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这是常识。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很容易忽略这种区别,往往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教育他们,对于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就认定是“问题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尽管我们天天面对学生,尽管有的老师从教了十多年、数十年,但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方法影响了他们了解真实的学生。为此,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专门组织教师们学习儿童心理学理论。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儿童包括品德在内的心理发展是迅速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和状态之间的矛盾[1]。通俗地说,小学生是迅速成长中的人,用后一阶段的标准去衡量处于前一阶段的学生,肯定是存在很多缺点和毛病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儿童过低或过高的要求,都是不恰当的,都不能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而且由于受到家乡、家庭、经历等成长背景的差异的影响,情况复杂,更不能用划一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否则只能伤害学生,使他们反感。在学习和讨论中,我们统一了认识,确立了新的思路。

二、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通过学习,我们转变了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努力践行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教育活动。

1.亲近学生,加强师生间的对话

要真正贴近学生实际,仅仅是从旁边作静态的观察还是难以做到的,学生的心扉只有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交流和互动中才会真正

敞开。

(1)把学生当成朋友,真诚对话

我们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既不摆架子,也不要光讲大道理,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六年级学生熊玲和熊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结下了很深的矛盾,两人的关系一度很紧张,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影响了班风、学风。班主任杨老师选择恰当的机会,多次找他们谈心,像朋友一样对他们吐真言、讲道理。最后,他们终于被杨老师的真情的感化了,并很真诚地说出了藏在内心很久的话。最后,他俩在学习上的互帮互助,两人的成绩进步很快,还带动了班风的好转。杨老师谈了自己的心得:与学生对话时,要忘记自己的年龄和教师的身份,只当自己回到了少年时代,把学生当成朋友。

(2)利用德育周记进行书面谈心

一个班一般有四十多人,如果进行个别交谈,哪怕每天谈两位学生,也要三个星期才能完成谈一遍的任务,而利用德育周记则可以使每一位学生每星期都同老师交流一次,而且书面“谈心”可以避免当面谈话的尴尬,更容易谈出心里话。

六年级班主任胡老师开学初就拿出自己读书时的周记给同学们传阅,同学们看到了精心保存、整洁完美的周记本,内容真实,文采优美,大家赞叹不已,同学们纷纷效仿。胡老师告诉大家,文笔美不美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真实,最希望读到的是发自内心的话。第一次交上来的周记中就有一篇是批评胡老师的,这个学生说经过一个饭店时,见胡老师与朋友边吃饭边聊天时说了一句粗话,那是不文明的语言。胡老师在班上读了这篇周记,表扬这位小作者写得好,坦诚地作了自我批评。他说:“在同学们面前我很注意为人师表,但当与其他人交往时,我却没有用人民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是一个不够合格的教师!”这件事对同学们的影响很大。从此以后,胡老师不仅看到了一篇篇真实、感人的周记,还从中了解了过去无法知道的一些真实情况,并帮助学生解决了许多困惑和困难。

(3)在集体生活中拉近距离

通过定期举办的各种活动,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贴近他、爱护他的人。四年级有个特殊的学生,这个学生的名字叫陈诚,他经常为一点小事骂人,学习懒散、贪玩,上课不专心,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课外还迷上了打游戏机,成绩较差。班主任刘老师深入了解了他的情况,原来他个独生子,家里经济状况较算好。但后来,因父母离异了,心理打击较大,从此学习上精神不集中,性格变得孤僻,有时目中无人。刘老师发动同学们热情帮助他,改变他的不良行为。有一次,刘老师了解到陈诚的生日,就在班上专门为他组织了一个生日会。刘老师说:“今天是陈诚的生日,我们要为他庆祝。我祝陈诚同学在新一年里学业进步,与他人能和睦相处,成为更惹人喜欢的好孩子。”接着,同学们也纷纷为他祝福。这时,陈诚热泪盈眶,他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同学的友善。此后,他改掉了骂人的习气,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后来,刘老师又通过组织篮球赛,同陈诚一起成为“并肩战斗”的队友。通过贴心的说教,陈诚同学还改掉了抄袭作业等不良习惯。

2.谅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出现的错误,寻找最适合的教育方法

学校要引导教师以宽容之心、仁爱之心对待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改变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要有耐心,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和要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的错误,但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方法[2]。我校二年级学生赵修学习懒散、贪玩,上课时经常发呆,或玩笔盒里的东西,有时一张白纸也成了他的玩具。每次提醒他,他都会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答应改正,可是过一段时间他又会坐不安定,毛病重犯。有时还扰乱课堂秩序。经了解,赵修的父母是开商店的,常常晚上12点以后才回家。赵修整夜没有人管,常常是玩或看电视,累了就睡,所以經常不交作业。经教育,赵修也知道自己不对,他说:“爸爸妈妈工作辛苦,我一定会努力读书。”但他又无法控制自己。说明他的意志品质特别是自觉性和坚持性较差,这是他处在这个年龄段,又缺少父母监控和及时教育所难免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犯这样的错误是合理的。对此,班主任熊老师并没有严厉斥责,而是和他进行了深入的谈话,他渐渐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和对他的期望。熊老师密切关注他,上课时经常要他回答问题,让他在同学中充分地表现自己。课后还抽时间辅导他,帮他查漏补缺。平时还给他买了一些作业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品,激励他学习。此外,熊老师还做他父母的工作,他妈妈决定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后来赵修学习和纪律都进步很大,还当上了数学科代表。

3.发现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因势利导地教育好学生

许多时候,教育效果不好,是因为教育者的需求与受教育者需求不一致,受教育者的合理需求被简单、粗暴地否定,导致了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每位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需求,在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校曾有一名男生,动作技能和智力相当突出,他的手工劳作的作品很有特色,他还在乒乓球技术的掌握上显示了超常的手感和异常灵敏的步法。但他父亲却希望他将来成为工程师之类的人材。为他的数学、英语不突出而苦恼,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也经常批评他不努力,甚至与家长联合起来设法制止他放学后去打乒乓球,从而这位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我们商量后认为,老师期望他学好语文、数学、英语为自己争光,家长期望他成为工程师,这都不完全符合学生本人的真实意愿,学生希望成为运动员,向世界冠军学习,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做通了家长的工作。体育老师也引导该生在发展体育特长的同时,将体育锻炼方面的竞争意识和刻苦精神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他终于在六年级成为中上生。

结语

我校坚持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坚持以生为本,通过深入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转变了教师的德育观念和方法,使教师的素质得到“内涵式”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取得了良好效果,校风校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近三年我校没有一例在校生违法犯罪,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办学效果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美)丹尼斯·博伊德,(美)海伦·比.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赵华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育人经纬,2008.4.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
初中政治教学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探讨
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审判实证研究
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