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舆情特点及引导路径

2018-01-18唐厚珍李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

唐厚珍 李璐

摘 要: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的富裕强大,越来越多的分裂势力将势头转向我国。由于大学生心智还未成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龄阶段,许多的邪恶势力与敌对势力将魔爪伸向了容易受舆情左右的高校学生。本文将结合新媒体时代的背景着重探讨我国现阶段各高校大学生舆情特点与有效的引导路径,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 舆情特点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人们形成新的思想与观念。然而,新媒体在为人们生活、文化传播、视野的拓宽提供巨大便利时也带来了潜藏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新媒体时代偏激的舆论导向容易使其产生错误的价值认知,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1]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舆情的基本特征

在学术界,舆情的概念具有较丰富的解释,但总体上存在着较小的差异,舆情即是在一定的时空内人们所关心的话题与事件,也包括了他们在对待此事件话题时的态度折射出的愿望或群体情绪特征。而大学生舆情是属于舆情的具体种类之一,指大学生对特定在大学生内部传播的关乎学生利益的公共事务或某事件表现的态度、情绪、言语总和。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舆情具有以下特点:[2]

1.舆情产生诱因丰富多样,学生领袖意见作用突出

在哲学的世界中,舆情是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一种,由社会物质决定其产生及形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体现。然而,大学生之间往往存在著宗教信仰、社会心理观念等的差异,又由于大学生并不具备成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这使得大学生较难理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导致了舆情诱因多元化。另外,在大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个话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生,其学生领袖的意见作用突出,对舆情的产生具有推动作用。总而言之,大学生舆情产生的原因丰富多样,但主体较稳定,具有较强的可控性。[3]

2.舆情内容广泛复杂,突破校内事务的局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文化思想激烈碰撞,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与思考方式,从而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不在局限于校内事物,广泛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内容。[4]

3.舆情传播渠道较多,传播速度快且叠加反复

据研究表明,由于大学生群体存在着较多的共同点,导致大学生舆情呈现出传播渠道较多、传播速度快、叠加反复的特点,需要各高校构建快速介入与引导的舆情管理机制。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舆情引导面临的难题

1.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特点

众所周知,高校是教育和科研的特定场所,人群高度密集。由上文的论述可知,高校学生的三观尚未成熟,仍处于构建阶段,然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因此,高校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勇于探索创新,同时网络的便捷也使得大学生缺乏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总之,现代高校的学生缺乏思维清晰的理性逻辑,尚未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西方的文化入侵与敌对势力的分裂割据思想,加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多重影响,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不正确的价值取向。

2.各高校舆情的管理机制落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新媒体层出不穷,然而现代教育有关部门却缺乏完善的管理与监督引导体制。这容易造成键盘侠、外国敌对势力、邪教势力等在网络上发表错误的诱导言论、传播不良信息影响学生正确的信息选择。

3.各高校大学生舆情引导现状不容乐观

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现阶段的大学生舆情引导情况不容乐观,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部分高校领导对大学生舆情引导工作缺乏重要性认识,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具备互联网的思维。

(2)高校在与大学生舆情引导内容相关的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3)高校教师并未承担大学生舆情引导的重任。

三、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舆情引导力度的有效策略

1.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教育的工作力度

为了改善当代大学生舆情引导的现状,需要各高校从主观方面着手,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教育的工作力度,从而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各高校需要从四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校党委要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以身作则牵头持续开展理想信念的教育活动,注重思政课堂教育;二是高校或大学生社团的宣传部定时定期的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活动;三是大学生工作系统应当着重于学生的课业监督工作;四是督导员应尽心尽职,发挥心理的辅导的作用。

2.创新校园媒体,推动校园媒体向全媒体发展

为了当代加强大学生舆情的引导力度,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各高校将大学生保留在主流媒体,如国家级新闻媒体与校园媒体。而校园媒体在无形之中传播着丰富的信息知识,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高校必须重视校园媒体的作用,创新校园媒体,推动校园媒体向全媒体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舆情引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设高校大学生舆情引导队伍

为了全面加强大学生舆情引导工作的力度,需要各高校建立一支优质、高水平的大学生舆情引导队伍。因此,各高校应当重视四方面的队伍建设内容:一是培养组建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哲学理论功底过人、应用写作水平较高的网络评论队伍;二是人文社科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热点事件或话题;三是高校应当努力建设舆情工作数据管理机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四是高校应当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技能的强化,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技能培训的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舆情引导的特点较为丰富明显,需要各高校重视支持大学生舆情引导工作的开展,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热点。

参考文献

[1]李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亚文化现象的批判性分析——基于社会心态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7(09)

[2]方玉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略[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3]范益民.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教育的法治化思考[J].学术探索,2016(01).

[4]沙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舆情引导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4(09).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