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8-01-18杨明红杨振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数据库

杨明红 杨振华

摘 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1]。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信息已经成为企业、事业单位日常运作核心决策的依据,现在信息的存储、管理和使用与数据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据库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大量的实用系统,并且应用领域占据了计算机应用领域70%以上[2]。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数据井喷式的爆发,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技术发展势头更强劲。现在风生水起的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就是以数据库为基础展开的应用,应用潜力非常大、应用范围非常广。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数据库 教学改革

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领域的重要支撑及相关专业的骨干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数据库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的需求,而以前的数据库教学体系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置没有系统性,缺乏与数据库研发相结合的创新能力培养,使得一些学生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数据库相关的问题不会灵活处理。

国内数据库使用的教材,理论知识比重较合理,但与实践联系部分内容太浅、太少[5]。有些教材自带一些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按照教材上的步骤,按部就班的快速完成实验,但学生没有思考为什么要按照这个步骤来操作,流于形式,实质性的锻炼不多,致使学生上机不紧凑,练习没有起到消化巩固的效果。多数数据库教材只介绍数据库本身的知识,而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库一般是用来给应用软件或网站提供后台数据存储的,需要与特定的程序设计语言结合才能连接到数据库,在这方面教材介绍的不多、也不详细。如果在这种情况教师还是只按照教材进行简单的讲授,学生学习完数据库后仍然很难将数据库与程序设计课程结合起来开发具有数据读取保存功能的应用软件或网站。从近几年带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情况看,毕业生使用SQL Server只会创建一个数据库、增加几个数据表、简单的查询,可是对于复杂一点的SQL Server存储过程、触发器、事务、锁等对象的知识模块不熟练或者是根本就不会用。教学手段方面,教师以采用投影教学为主,若完全只依赖此单一形式,学生肯定只能是被动接受大量的知识,没有时间及时思考和消化,长期如此学生定会感觉枯燥无味,学习没了兴趣,更谈不上课程的深度与整合,更不会看代码和写代码。到最后会导致学生理论知晓一些,但实际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下手,开发带有数据库的应用项目时还是很困难。在课程教学上,一般的数据库教师哪怕手头上有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因考虑到程序代码方面的原因,也只会把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单独拿出来讲解,不会放在管理系统这个大背景下对数据库知识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数据库的数据来源仍旧是一头雾水,数据库中在哪些数据表、各个数据表中有哪些字段、每个字段的类型如何确定?数据库设计中要注重的问题和规律,并不能真正掌握。这样就实例而实例讲解的机械教学模式,学生们只能根据现成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方面仿制,当用户有个性化的需求时无法实现,在实际应用数据库上存在着很大的欠缺[6]。

综上所述,要解决或改善以往的教学不足,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是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以社会需求为改革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课程的工程应用性,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使学生具有很强的数据库应用能力。从如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数据库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不能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纯理论方面的教学,要把理论、实践统一起来构成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统筹把握课程特点,结合学生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如下图:

二、分层、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本着激励式教学和快乐式学习的教学指导原则,将实训任务按难易程度分层分类,实践分层教学可以使基础差的同学也能收获一定的成就感。能力有高有低,进步有大小,关键是每个学生都在不断进步,这样才能让那些学习能力较弱,逐渐树立起学习信心。再根据部分基础好,专业志向是从事数据库开发技术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才需求,设计出课外实践教学指导书,提出更高的设计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考核方法与教学效果分析的改革

为了对教学与实践环节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需要对传统的考核模式进行调整改变。虽然传统的笔试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对数据库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但较难评价学生在数据库操作实践、分析设计和系统开发方面的能力。考核内容应体现实践操作能力、数据库分析与设计、对应用系统开发支撑能力、数据库基本理论和技术的掌握能力等方面。考核分为3部分,分别为数据库原理的笔试考核、实践操作考核以及课程设计考核。在原理的笔试考核中,并不单纯以期末理论考试为评分依据,还要把平时成绩及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折算进来。具体的比值可以根据每学期学生的情况进行权重调整。课程设计用考查方法检验成绩。

解决上述问题,提升数据库教学质量,总体实施方案采用“教学调研 → 方案确定 → 教学内组织 → 案例编写 → 教学实施 → 教学总结 → 方案调研 → … → 教学总结 →  …”,其中从调研到总结为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以培养数据库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注重案例建设和实践层次的划分,说明如下:

1.教学案例库的建设

针对上课教学问题,教材式的纸上谈兵实例课程授课很乏味,教师要真正精细到各知识细节的掌握运用,则对素材资源的准备和学习总结也要精练和扩展。倡导案例主导,进行任务式驱动教学,模块化的知识训练为基础过程,把引入、思考、探讨、实践环环相扣的基本流程进行互动教学,这样每堂课可以让学生在素材案例中体会和感受到学习的动力,通俗易懂的感知和思考,举一返三的切入完成每个模块的对应知识点,且能通过实例延伸到后续知识点上,做好承上启下案例和深度扩展,那么这类教学案例不能太随意。为此,完整做好数据库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和改革,是我们不断追求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提升学习效率,获取更多的知识。

案例庫中每个案例的内容组成

2.实践环节的改革及层次划分

实践操作对学生的提升是最有效、最营养的讲授。在多年的教学中,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我们尝试、改进、观察实践环节,以突破解决实际问题的数据库应用能力为效果,提出了阶梯式实践教学改革三个阶段:

1.理论式实践教学

在一门课程学习中,难点就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数据库的学习也不例外,为此对理论课结束后的实践上机验证,显得尤其重要。弄懂了,对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学习都有很好的引导和帮助,对后续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完成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结构设计和表结构设计的学习好坏,只讲不练学生认知感受不一样,只有让学生在操作中认知到没有设计好表结构所带来系统管理诸多问题,学生也才会深层次的对原始数据库表的设计理念和数据库表范式优化概念理解得更深刻,更会体会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程序开发中的重要性连接。

2.递进式实践教学

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是基本实施准则,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据库的课程特点,并有兴趣探索课程的深度,也能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此选择好的案例系统设计项目,且递进的制定好数据库实践课程内容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说明如下:

总之学生的知识有限,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有不尽人意的过程,在运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扩展消化能力还是会受到局限,完成相关的任务会简单粗糙,但递进式实践教学在整体上都可以让学生的操作能力大大提升。

3.结构化实践教学

在整个实践教学流程中,不管是理论式实践教学,还是递进式实践教学,都要有整个结构化的实践教学设计,对案例库的建设、素材的积累设计、模块化的内容划分、递进式的教学设计,我们的课题选择都要符合生活实例,如图书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只有对通俗易懂的课题学生才能有想象的需求分析,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再到物理结构设计,最后学会数据库的程序设计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数据库
数据库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