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对《美术技法理论》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8-01-18张东方王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成绩翻转课堂实验

张东方 王平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改进高校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翻转课堂对《美术技法理论》成绩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翻转课堂不能明显提高总成绩;翻转课堂中实验对象的总成绩呈现两极分化现象;翻转课堂对不同题型的成绩影响不同。

关键词:翻转课堂 美术技法理论 成绩 实验

翻转课堂,或称颠倒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模式中,教师重点讲解学生有疑惑的内容,并用大部分时间辅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反馈[2]。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国内诸多大学也開始在诸多科目中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如《大学英语》、《信息技术》、《大学计算机基础》、《文献检索》等课程[3-6]。研究发现,在以实践、操作性为主的课程领域,该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7];此外,研究表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确实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8]。在国外,学者们所持的观点不同,在一些学科中,他们甚至认为翻转教学模式对改善教学结果的意义不大[9]。

在高校美术理论课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目前仍未有有效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成绩的具体方面,仍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因此,有必要对美术理论课中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实验对象

选取本系2016级在校大学生2个班,每班31人,共62人。将62人通过学号随机分为2组并编班,同时依次编号。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班称为实验组,共31人,包含女生14名,编号从1至31号;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班称为对照组,共31人,包含女生15名,编号从32至62号。实验科目为《美术技法理论》(魏永利、殷金山,2007)[10]。

2.实验方法

(1)实验过程

本次实验选用同一名教师在同一学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授课,学时数为2学时/周,共32学;授课时间对照组为星期一上午1、2节(8:15-9:40),对照组为星期一下午第6、7节(14:00-15:25);经过16周授课后,第20周星期四下午(14:30-16:30)使用同一试卷进行统一考试;考试结束后统一收缴试卷密封,交由教师评阅;评阅后得到两组试卷的各题得分及总分。为了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实验中选用同一教材;同一有经验的授课教师,本次实验的授课老师在高校教授《美术技法理论》课程已达16年;同一试卷(从试题库中任选一试卷作为考试试卷);实施教考分离,即授课教师不参与阅卷与统分;考试方式为闭卷;严格监考。

(2)评价指标

本次实验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其中包含了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成绩的总分、总分及各题型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各分数段人数、题型得分、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本次考试试卷命题原则为:以基础知识考试为重点,适当增加综合知识;考试目的: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题型共 4类,即填空题、单项选择题、识图题和作图题,对应分值为20、20、10、50,共100分;基础知识所占分值比例为70%,综合应用所占分值比例为30%;考试时间为120min。

3.数据分析

在实验数据分析中,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部分统计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显著性差异检验用双样本等方差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二、实验结果

1.分数段

各分数段人数及得分统计如表1、表2。

从表1可看出,分数段分布中,在0-59及90-100段,实验组的人数比对照组人数多了1倍多;在80-90段,实验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从表2可看出,各分数段平均分类似,区别较大出现在0-59段,实验组的平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合表1可看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与此分数段的人数有关。另外可看出,在90-100段,实验组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

2.题型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题型及总分统计情况如表3。

从表3可看出,实验组在填空题中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作图题中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对两组各题型及总分的双样本等方差T检验,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填空题得分中,T=2.78,P=0.01,可看出P <0.05,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填空题得分差异显著;在作图题得分中,T=-2.42,P=0.03,可看出P <0.05,即实验组与对照组作图题得分差异显著。

3.难度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各题型及总分难度系数统计情况如表4。

从表4可看出,实验组在填空题方面,难度系数小于对照组;在作图题方面难度系数大于对照组;在单项选择题、识图题及总分方面,实验组难度系数与对照组相当。

4.区分度

实验组与对照各题型及总分区分度统计情况如表5。

从表4可看出,实验组在填空题、单选题、识图题、作图题及总分方面,区分度大于对照组,填空题及作图题表现明显;在单项选择题方面区分度小于对照组。

三、分析与讨论

1.总分分析

通过上表可看出,在总分分布上,实验组呈现出两端高的趋势,即低分段(0-59)和高分段(90-100)人数多于对照组,低分者和高分验者在实验组表现都很突出,成绩呈现两极分化。由于本次实验中的测试是水平测试,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主要考核学生基础理论掌握能力,其次才是考核学生应用能力,只有基础掌握情况良好,且应用能力强才能获得高分,两者缺一都有可能形成两极分化。翻转课堂模式以学生应用为主,因而易形成学生两极分化,即高分高,低分低。本次实验中实验班仍采用班级授课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要面对众多学生(31人),教师只能选择重点内容讲解或答疑为主,只能指导学生进行重点或综合知识的应用。体现在实验结果中,学生学习总成绩出现“两头高”,即低分学生和高分学生的人数都比对照组高,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

在总分分值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成绩基本相同。其原因有以下点:其一,总分是各题型得分的综合体现,由于各题型所考察学生的侧重点不同,表现为学生得分情况不同,而学生得分的差异不能完全通过总分表现出来;其二、总分受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学习环境客观因素的影响,虽然不同的教学方式会对其产生影响,但能否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总分,在本次实验中不支持。即本次实验证实,学习成绩的提高,翻转课堂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没有明显差别。换句话说,翻转教学对成绩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对于《美术技法理论》这门具体课程而言,起不到提高成绩的作用。

对于总分的难度和区分度来说,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难度和区分度非常接近。说明对于本次实验来说,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具有同一性,即本次实验所用于考试的试卷对于两组实验者来说,不存在难度和区分度的差异,因而他们的实验结果不受试卷本身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具有同一性的情况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大致相似,说明翻转教学对于《美术技法理论》课程来说,对考试总成绩的影响与传统教学相同,即翻转教学不能明显提高考试成绩。这与杨九民,隆茜等的研究结果“‘翻转课堂模式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11][8]”不一致,造成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实验对象所属学科及实验时所选科目有关。翻转课堂中实验对象的总成绩呈现两极分化现象。

2.各题型得分分析

本次实验所用的试卷共包括四类题型,其中填空题和单项选择题属客观题方面,考核内容是以三基为主。识图题和作图题属于主观题范畴,其中识图题考核内容为基本知识点的记忆有初步应用,作图题考核学生对美术技法理论的基本原理、方法的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表3可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填空题和题和作图题得分中,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其原因既与题型特点有关,也与教学模式有关。对于填空题来说,它考查学生的回忆和再认能力,考查范围广泛,对学生精准记忆能力要求高,并能将学生猜测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因此经常主要用于考查多知识点、较低层次的信息加工的内容。结合填空题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体现在实验结果中为对照组成绩高于实验组,且两组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

对于作图题来说,它考察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对学生重点知识的把握,应用原理的掌握,应用方向的选择等方面要求较高,利于学生自主发挥。结合作图题和翻转教学特点,体现在实验结果中出现了实验组的作图题得分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

对于单项选择题来说,在考试成绩上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单项选择题的特点有关,即:第一,单项选择题的成绩并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12]。第二,不懂的题目学生可能靠猜测而得分。以上两点可能抵消了两种教学模式不同对单项选择题得分的影响。

对于识图题来说,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初步应用,与翻转教学和传统教学特点都相吻合。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由于题型不同,翻转课堂对其成绩影响不同。实验组在作图题得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填空题方面,实验组明显劣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对于单项选择题和识图题,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翻转课堂不能明显提高总成绩,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不相符合,可能与实验对象所属学科及实验时所选科目有关;

(2)翻转课堂中实验对象的总成绩呈现两极分化现象;

(3)翻转课堂可明显提高填空题的成绩,无助作图题成绩提高,且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2.建议

本实验只针对《美术技法理论》这门课程,是否对其它美术理论课程也产生相同影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实;本实验是基于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完成的,其结果是否适合其它形式的教学组织,仍需要进行实验证实;本文结论是否适合其它学科,也还需要实验证实。

参考文献

[1]Mc Tighe,J.Wiggins,G..T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Handbook [M].Ale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9.

[2]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 “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1-13.

[3]王素敏,张立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3):71-78.

[4]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5]张国荣.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新思路[J].北京:大学教育,2013(13):135-138.

[6]朱伟丽.基于翻 转课 堂的 文检 课教 学设 计[J].北京:图书馆杂志,2013(4):87-90.

[7][丹]克努兹·伊列雷斯.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M].孙玫璐,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8]隆茜.“翻转课堂”应用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实证研究[J].上海: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6):97-99.

[9]Rebecca Schuman.The Flipped Classroom: A disruptive revolution in pedagogy,or yet another educational fad? https://www.slate.com/articles/life/education.

[10]魏永利,殷金山.美術技法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1]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6-40.

[12]赵明.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同义猜测题的类型分析及答题策略[J].北京:考试与评价,2013(2).

猜你喜欢

成绩翻转课堂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成绩
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成绩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