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

2018-01-18李逸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构建

李逸麟

摘 要: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形式,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以舒缓各种压力导致的健康问题。中医是养生的直接途径,也是养生学进一步发展的首要条件,为此,传统中医逐渐在风靡养生之道的社会中突显出特殊位置。但是为了高效完成这一发展目标,务必要构建一套完善健全的中医养生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医养生 理论体系 构建

引言

中华文化博纳古今,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所以中医养生也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融进了哲、儒、道等多家思想,展现中医学的特殊性和重要价值。构建中医养生理论体系,是为了在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程度,达到延年益寿的养生效果。同时可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积极参与强身健体的保健活动,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疾病的突发,为现代人类的生命安全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

一、构建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价值

1.满足人类对生命的渴求

人类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也是创建文明,弘扬传承优秀文化的直接途径。古往今来,人类的思想和智慧都在逐渐发生转变,但是亘古不变的是人类对生命不懈渴求。所以,构建中医养生理论体系,也要遵循这一发展规律,尽可能满足人类对养生的不同需求。

2.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展不断加快,人们对中医养生的重视也在逐渐加强,为此养生行业的进步受到了良好的催化,为日后中医养生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1]特别是在我国大肆普及改革之后,中医养生也不再处在封闭的局势中,而是向世界展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以及对人们健康长寿的重要价值。这不但是时代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逐步前进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为中医养生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助力。

3.满足中医养生进步条件

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导致各种优秀产业也开始国际性发展,西医在我国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壮大趋势。但即便如此,也难以掩盖中医的独特价值,中医养生不但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也是国民提高自身修养和价值观念的关键,对养生学的持续发展大有裨益。除此之外,中医养生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在构建中医养生理论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类繁衍生息,乃至社会发展进步方面,都能够起到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养生学对中医自身体系而言本就有理论支撑作用,因此能够有效推动中医养生的进步,发挥中医养生的全部功效,确保人类的健康长寿愿望得以实现。

二、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构建背景

1.医学背景

我国中医养生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了一定雏形,在那个阶段医学和医巫虽不相同,但却相辅相成的,共同支撑着当时中医的逐渐进步。直到战国时期,两者才有了清晰明确的划分,独立存在发展,同时为了满足社会的更高需求,中医养生开始慢慢渗透哲学思想,为中医养生体系的构建奠定了文化理论基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五行、阴阳、元气等学说,再加上经过社会的不断变迁,已经积累大量的医学经验,中医养生专业程度日益加强,应用范围一再扩大。[2]而且,更多专业医学知识愈加丰富,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在时间沉淀中得到进一步巩固。

中医养生理论支撑的代表作《内经》,极具特色,不但收录着诸子百家对生命不同程度上的认知,还将各种养生片段知识经整理总结归纳其中,化零碎为完整。除此之外,这本著作中经过不断实践研究,以及更优秀的医学家不断补充完善,蕴含丰富的中医养生经验,并且真实有效。所以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医养生学的壮大发展,为巩固充实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做好铺垫。

2.哲学背景

上文也提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医学领域也逐渐融进了哲学思想,所以构建中医养生理论体系更是不能少了哲学支撑。首先是道家思想,其主张的自然清境,是养生的基本条件,但是最初期的道家养生理论却相对消极,需要构建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引进合理科学的养生思想。其次是儒家思想,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支柱,对后人的思想意识影响深远。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养生理论,通过总结归纳自身的养生经验,以及前人积累沉淀下的宝贵知识,从而构建出夯实的中医养生体系。与其他思想相比,儒家养生理论更具真實性和实践研究价值,“中和思想”成为构建中医养生体系的关键理论。最后是《易经》,不仅影响了中医养生的发展,而且对社会的整体发展进程也是很好的催化剂,为现代中医养生理论体系构建开辟了

先河。

3. 社会背景

我国最早的养生医疗实践出现在原始时代,人们在劳动中偶然发现用砭石不断刺激某一部分机体,可以有效缓解身体部位疼痛,为此用砭石强健身体的养生理念肇始于此。但是由于原始人类的思想意识水平不高,而且生产力和发展落后,所以对中医养生的重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匮乏,无法构建完善的中医养生理论体系。[3]

秦始皇追求健康长寿人尽皆知,以其为代表的不但有历届君王,甚至基层劳作人民都参与进长生之道,中医养生理念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虽然秦始皇一味乞求成仙是场闹剧,但是至今我们都不能否认,正是社会的这种灰暗现象为中医养生构建理论体系铺好了道路。

三、为中医养生理论体系构建提供多元化思维

要想进一步高效构建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多样化思维形式自然不可或缺,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养生应用的不是传统陈旧、死板的思维,而是具有中华特色主义的创新思维。多样化的思维不但影响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稳固与否,还直接影响着中医养生学的发展进程,需要将辨证思维、整体思维和取象思维,准确应用在中医养生理论体系构建中。

1.辩证思维

在三种思维形式中,辨证思维是构建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关键内容,不仅是其中包含很多涵盖哲学思想的理论观点,更是因为这些观点贴合人们养生的客观实际。[4]所以,作为中医养生构建理论体系的主要思维,辨证思维是提供哲学思想和指导观念的实践支撑,也是保障中医养生理论体系顺利构建的基础因素。

2.整体思维

人们的养生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中医养生整体结构,需要结合四季气温变换和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调节人体各部分机能,以全面促进养生群众身体和精神上的完美契合。进而协调人体运作状态,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是所谓的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是中医养生中查漏补缺的重要思维。

3.取象思维

将人们心里的养生感悟,结合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研究对象,进行直观对比,得出相应的中医养生结论。[5]取象思维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人们顺应四季,逐渐协调自身的内脏肺腑健康。因为四季变化呈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对人类的生物钟,以及气血阴阳有直接的影响。此外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变化也受到自然的限制,这也正是取象思维对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重要之处。

结语

总而言之,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构建,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研究意义,而且对群众养生观念和健康长寿,直接起到支撑的作用。也是这些特色优点,使得中医养生不断发展壮大,在整体市场中不受西医观念渗透所影响,为群众真正受益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明靖.浅谈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J].神州旬刊,2017(6):217-217.

[2]罗广来,胡兴柳.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当代养生方式研究[J].光明中医,2015(6):1149-1151.

[3]陈书华,周亚东.论中医养生思想研究的当代价值[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4):83-85.

[4]郑彦华.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应如何有效建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5):131-132.

[5]杨景月,任秀玲.论《黄帝内经》建构中医理论的常变范畴[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658-660.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构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观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