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应用型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018-01-18宋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课程改革职业教育

宋佳

摘 要:为了适应现阶段中职课程教学的要求,必须进行传统课程模式的改革及创新。传统的学校教育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其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为了增强中职生的应用素质,教师必须进行新课程的改革,开展应用型教育,进行新型教学方法的建设及探究,这需要深入落实课程内容改革方式,保证职业教育课程各要素见的协调性,提升课程系统的完整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思考

引言

在传统职业院校教学中,很多学校及教师并不注重学生技能应用素质的培养,不能适应现阶段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这涉及到教学大纲、教学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从而树立新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风貌,实现中职课程教学水平的有效性提升。[1]

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在中职教育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在中职生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创造最大的教学效益,在课程内容内容实现教学课程的最大价值。这必须进行现有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实现学生就业素质的增强,积极开展一系列具备指导意义的课程,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课程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实现文化课程时间的缩减,要积极开展一系列的通用技能课,必须社交礼仪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书法课程等,进行专业技能课程课时的增加。在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中,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使其胜任某种岗位的职责及素质要求,要遵循实用性的教学原则,进行专业性课程的设置。[2]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课程教材内容的适用性。现阶段中职院校所用的教材一般为统编类教材,这些教材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不确定性,比如教学内容的陈旧性,其修订存在不及时的情况,教材知识内容比较落后。教材体系较多,缺乏学科的完整性及系统性,其教学内容比较多且杂。有些教材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脱离,不能实现地区经济特色的挖掘,其适用性程度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条件的中职学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实现教学大纲、教材等的针对性编写及组织,实现校本教材的积极性研发,实现理论基础课与实践课的有效性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深入落实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保证课程教法的多样性是必要的。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其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及填鸭式,其过分依靠书本知识,将书本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其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播,而忽略了学生技能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现阶段课程改革过程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必要的。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在实践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实现师生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互动。要引导学生多多进行动手操作,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使课程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性行为,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增强课程教学水平,需要增强课程结构的实践性。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為基础,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课程体系的改革工程中,需要就实践性教学体系展开改革,进行三元机制的推广及应用,这是现阶段应用型教育的关键点。实现学校、企业、实训车间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实践场合,充分落实产学结合方案,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教学证书,让学生积极参与企业招聘就业的环节,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工作。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点

在现阶段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落实现阶段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点,建立应用型的教学方案,与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性发展,使学生具备综合性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一系列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中职生要热爱祖国,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社会的结合,学生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备持续性的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这需要教师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学生较强的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及创新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方案,要紧跟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从而方便学生就业。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就业需求,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教师要增强中职应用型人才的技术素质,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质量,这是中职院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职学校需要转变自身的办学理念,进行办学思想的转换,进行新型办学模式的应用。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需要为学生的就业服务展开教育。在中职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中,要转变学科教学体系,使其向职业岗位转变,实现中职应用型课程模块的开发及利用,进行新型教学思想的应用。在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中,需要突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进行多种课程模式的推广及探索,深入落实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保证课程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及科学性,以适应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3]

为了增强中职课程教学的整体效益,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是必要的,这需要优化课程改革方案,保证职业教师队伍的先进性,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理论素质及技能素质。在现阶段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聘请专业教师展开教学,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持续性的发展素质,教师的专业能力一定要强,其专业知识面一定要广,要具备良好的生产实践经历及经验。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教师的职业培训工作,推动双师型教师研究机制的完善性发展,建立一整套专业的教师培训机制,实现中职教育教师队伍结构的完善性发展。

结语

在现阶段应用型中职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案是必要的,真正实现应用型课程的改革,进行新型课程设置方案的应用,保证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及创新性,为社会培养一系列应用型人才,实现中职生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雨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几点思考[J].学园.2018(03).

[2]刘玉冰.中职学校教师企业挂职与教学工作关系的几点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03).

[3]帅林.探究中职院校实践课堂教学管理方法[J].科技资讯.2016(34).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课程改革职业教育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